我的位置: 首页 > 原创 > 锋面 > 正文

【一纸春秋 一路“黔”行】20160925:天眼初开

【一纸春秋 一路“黔”行】20160925:天眼初开.png


  【编者按】1949年11月28日,在贵阳解放的13天后,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贵州日报》的前身《新黔日报》创刊。此后七十年,从革命的烽火硝烟中走来,《贵州日报》始终与这片土地站在一起,走过革命、改革、腾飞的峥嵘岁月,以思想为笔,以激情作墨,记录时代风云。值此《贵州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天眼新闻特推出《一纸春秋,一路“黔”行》系列报道,带你重回历史长河的重要瞬间,重温那个时代的故事。



20191128163641_32575.jpg


  这一天,天眼初开


  2016年9月25日,一轮朝阳蓬勃而出,照耀着万山丛中的中国天眼,对于贵州来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500米口径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项目(FAST)在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正式启用。


  这是中国乃至全球天文研究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贵州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加速融入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这一天,成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值得记住的日子之一。


  9月22日前后,《贵州日报》特派记者肖郎平前往平塘采访500米直径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项目(FAST)。2天时间,他奔走平塘多个现场,记录下许多珍贵的瞬间。


  9月25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署名记者肖郎平的报道《贵州天眼识苍穹》。


  “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被震撼到了……这绝对是贵州科研上的巨大成果,也是贵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觉得这是一定要记录下来的历史一刻。”回忆天眼(FAST)落成,现任贵州日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肖郎平至今记忆深刻。



天眼(FAST)落成筹备前夕


  而对于平塘来说,这时候则是忙碌而热烈的。


  “当时大家都在准备9月25日的望远镜项目落成仪式,整个会场张灯结彩。”


  “真的是很骄傲,大国重器!震撼人心!”平塘县克度镇书记助理杨昌林提起当时的场景,仍然激动无比。


  这一天,FAST团队一片欢呼。


  这一天,大国重器、中国天眼为世人所知晓。


  这一路,初心不忘


  “我是有幸能够在天文望远镜竣工之前进入现场谷底少数的几个人之一,当时按照我们采访的行程,大多数人选择去山上俯瞰望眼镜,但是我选择了往下走。”肖郎平说道。


  “下谷底的路并不好走,我们是顺着排水沟,半‘溜’下去的,在下谷底之中,我的耳边不断的响起风吹过望远镜的孔洞间发出的像哨子一样的声响。”他回忆道。


“大窝凼”洼地曾是有人居住的地方

  

  下去以后,肖郎平惊讶地发现,曾经偏僻落后的村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大窝凼”洼地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望远镜就建在这里。


  “深入谷底,你就会发现天眼它真正的样子并不是大锅,而是一个漏勺。”肖郎平如是说。


  70年,深入新闻第一线,做好时代的记录者,是《贵州日报》坚守的使命和初心。


  “作为党媒,我们都应该牢记新闻的使命,为党和人民之间搭建桥梁,践行初心。”肖郎平铿锵有力的话语落在每一个日报人的心中。



20191128163254_58004.png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1949年11月28日,《新黔日报》创刊。


  2019年11月28日,《贵州日报》走过70年春华秋实。


  一代代日报人秉承初心,笔耕不辍,忠实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一路“黔”行,始终做到致广大,尽精微,周而复始,步履不停。


  于过去,《贵州日报》在每一个重大节点从未缺席。


  于未来,天眼新闻也将以“天下事,新闻眼”为理念,深耕贵州、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让读者能“掌中望苍穹、而知天下事”。用笔尖抒写时代精神、用镜头记录历史高光,用初心践行新闻使命。


  监制/陈海东

  策划/周璇

  文/周梓颜

  视频/胡静

  海报设计/徐微

  责任编辑 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