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原创 > 锋面 > 正文

【山海情深·我们都是贵州人】跨越1500公里的“播种”

微信截图_20191121134552.png


  “感谢您和陆校长、严校长不远千里来到玉屏一中,为玉屏教育贡献了你们的时间,因为你们,我们可以骄傲的说我来自玉屏一中……”今年教师节,贵州省玉屏一中副校长方志文收到一份礼物:该校九(2)班学生严泽夕送的一封感谢信加三颗糖。


20191121140437_32750.jpg


  小小礼物让陆振东、严卫中、方志文三人触动不已:这场跨越1500多公里的教育“播种”,值了!

微信图片_20191121115603.jpg

  三位校长(从左到右,依次为方志文、陆振东、严卫中)


  2013年,按照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部署,江苏太仓市对口帮扶玉屏侗族自治县,两地开始往来密切。2018年8月,玉屏第一中学组建成立。与此同时,有着19年校长经历的陆振东、太仓市第二中学副校长严卫中、太仓市实验中学德育办主任方志文三人,组成支教团队奔赴玉屏。

  自此,“三人行”的团队集管理、教学、德育三大重点于一体,在玉屏开辟了“组团式”教育帮扶新路。

微信图片_20191121113953.jpg


  “义务教育,绝不是精英教育”

  新组建的学校,生源、师资,甚至是教学设备均“参差不齐”。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厘清头绪开启教学工作,对团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尽管如此,陆振东却显得很乐观,对他及团队而言,“压力就是动力”。两个月后,学校教学工作步入正轨,然而,这仅仅是挑战的开始。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同,东西部教育间存在差异,直接照搬太仓成熟的教学模式势必行不通。如何结合玉屏地方实际,办适合本土的教育?

  陆振东带着团队沉心调研比对,随堂听讲,寻根源、找问题。于是,老师学生们常常看见这些场景:陆校长总是拿着凳子往教室去听课,严校长总是每天第一个到校站在教学楼前,方校长常常每晚检查后最后一个离开宿舍……

陆校巡视月考.JPG

陆校巡视月考


  不久,团队找到了突破口:课堂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大刀阔斧地对课堂进行改革创新。

  “一个班级,有优等生,也有后进生,老师不能只关注优等生而忽视了后进生。”在陆振东和团队看来,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要想出类拔萃,需要同时抓好提优和补差。“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为了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陆振东及团队打破了分“好班”“差班”的做法,提出了问题型“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各科“小组合作”,任命了各学科的学科组长及备课组长,因材施教的同时,开创学生自主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严校主持考务会.JPG

严校主持考务会


  “导学案”的推广实施,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这套方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步调。

  “去年中考,玉屏一中的各科成绩都是全县第一,平均分比第二名高出50多分。”突拔头筹的玉屏一中,让外界欣喜和期待。这一可喜的成绩,对于陆振东团队而言,更像是一次证明:不分“好班”“差班”,非但不影响优等生成绩,还能使后进生真正得到进步。

  此外,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还开办了足球、书法、合唱等20多个学生社团,并定期邀请省外、国外专家教师来授课指导。

微信图片_20191121113943.jpg

校长陆振东


  “作为家长,怎能随手递给孩子一支烟?”

  让陆振东、严卫中、方志文三人头痛的,不仅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还有如何尽快填补家校合作的空白。

  培养学生,是一项极其细微的工作,只有家校共同建设和谐共振的教育环境,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性化发展机会。但在玉屏一中,面广量大的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良好的家校合作并不容易。

  “刚开学时,有的家长竟然随手就递给孩子一支烟抽,作为家长,怎么能这样?”这一场景令陆振东震惊不已,尽管只是个例,但却揪住了他的心,迫使他和团队思考:如何改善这一风气。

  很快,学校率先在玉屏县教育系统筹建了家庭教育指导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推动玉屏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团队邀请了家庭教育指导高级指导师肖广艳,为全校学生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讲座,并聘请她的团队作为顾问,建立家校协作联动机制,畅通家庭和学校的双向沟通渠道,提升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形成真正的家校教育合力。

  此外,学校还举办了玉屏一中乃至玉屏教育系统首届家庭教育沙龙活动。许多家长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原来在孩子的教育中,自己不可或缺。

  “第一次接触这种家庭教育指导项目,很有意义。这让原本只盯着孩子成绩的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也让我们跨入了家庭教育的新领域。”参加过家庭教育指导项目的家长白家鑫感慨。


严上课.jpg

严卫中还有另一个身份——化学老师。图为他在给学生上课。


  “我们是‘播种’的人,有朝一日这颗种子会树茂花开”

  作为国家东西部协作下的一所试点学校,必然会在合作上下功夫,“如何利用好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地长处”,是陆振东同两位伙伴常常思考的问题。

  “我们以‘资源共享,聆听窗外的声音’为主题创建太仓玉屏交流活动,竭尽全力扩宽师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成长的舞台。”在过去一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陆振东团队给学校带来每月至少两次的外来资源共享,先后引进意大利、美国和太仓等地优秀专家37人次,开展优质资源共享活动19期,讲座26场,交流课44节……

  “组团式”教育帮扶,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出,更重要的是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传递。陆振东团队深知,人才是地区发展的关键,只有为玉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埋下长足发展的种子,才能变“输血”为“造血”,为玉屏教育注入发展的重要基因。

微信图片_20191121113948.jpg

玉屏一中航拍图


  为培养好教师队伍,他们不仅从师风师德上下大功夫,;还对学校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培养,即学习型老师、学研型老师及学者型老师,利用东西部协作条件,搭建平台“引进来、走出去”,让老师们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倾心付出,必有回响。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将玉屏县教育“组团式”帮扶作为第二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我们不奢望带来的新理念在玉屏马上变成现实,我们就像是‘播种’的人,期待这些理念的种子能埋在老师学生的心里,若干年后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陆振东团队眼里,种好新理念的种子,便是他们此行最大的目的。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琳 张玲玲

  部分图片由玉屏一中提供

  视频/剪辑 郭加尧

  海报 徐微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