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名家共绘红色遵义

  ↑彭承军《黎明前的曙光》

  ←志愿者接受培训

  记者 罗 洋 见习记者 赵 铭

  1月13日,“红色印记——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5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市美术馆开展,这是今年市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场展览。遵义市美术馆自2018年12月开馆以来,用一系列高质量的展览和公教活动,吸引了无数喜爱艺术的市民,到此感受美、体验美。


  名家献礼

  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5周年


  13日,记者在“红色印记——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5周年美术作品展”现场看见,展览共分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为“万水千山”。这部分作品通过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手法,表现了红军长征走进贵州、转战黔北的光辉历程。艺术家们通过实地体验、查阅文献等方法获取素材,用多样化的艺术语言表现了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足迹,体现出艺术家对“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努力探索。第二篇章为“红色曙光”。这部分作品围绕遵义会议召开的前后史实,通过对黎平会议、猴场会议、苟坝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场景、遗迹的描绘,突显了遵义会议的转折意义,体现出艺术家回望历史、关注当下的使命担当。第三篇章为“花繁叶茂”。这部分作品反映艺术家对遵义建设新貌的关注,他们以遵义会议召开85年来遵义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为题,描绘了“醉美遵义”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据了解,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的大力支持,他创作了数幅作品,展现了娄山关、苟坝会议会址、赤水河畔等地的风光。展览中,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潘闻丞的作品《土城不土》,这幅作品是在土城创作完成的。“当我踏上土城的土地,走在石板街上观赏这些古老建筑时,脑海里仿佛看到了昔日繁华的土城。”潘闻丞告诉记者:“在画面创作上,我选择了这些建筑物作为我的创作素材,借鉴了建筑物的形、色元素,对建筑物进行了感性的解构,抽象重组了建筑语言。在颜色运用上,尽可能地用高级明快的颜色,突出土城昔日的繁华,并且运用平面化的构图方式,理性地减弱了三维空间由近及远的关系,达到了强化形式感的目的。通过对土城的深入了解和写生创作,我发觉这个集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于一身的小镇,其实并不‘土’,反而洋溢着‘陈旧’的繁华。”


  展示美 志愿者团队倾情服务


  记者了解到,遵义市美术馆自开馆以来,举办了《见字如晤 纸短情长——深圳美术馆典藏现代书画艺术大家信札暨精品展》《“黔山远眺”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作品巡展》《中国油画名家笔下的遵义油画作品展》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参观团队、市民纷纷走进美术馆参观。作为遵义市人民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地标,市美术馆用一系列优秀展览和公教活动,成为黔北地区高水平的美术展示、研究、交流平台。市美术馆馆长刘德向记者介绍,市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正在服务于这座城市,尤其是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让城市的公共文化走进市美术馆,让市民能享受到课堂之外的美育教育。


  当人们在美术馆感受美、发现美的时候,有一群志愿者朝气蓬勃、热情洋溢地为参观者服务。据了解,市文体旅游局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来,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做好导览讲解,在市美术馆加强了志愿服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笑脸”主题摄影展》展出前,市文体旅游局为市美术馆调配了15名“三区人才”计划,安排“三区人才”专项经费,招募了40多名志愿者,分导览和讲解团队,负责对进馆观众进行导引和作品讲解,为志愿服务团队提供了保障。刘德告诉记者,志愿者们大多是艺术爱好者以及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开展前,为让志愿者更好地熟悉展览,市美术馆就馆内基本情况、展览作品、服务礼仪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