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遵义:创新社会治理 服务百姓民生

  2019年10月31日,遵义市交通运输局监控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该中心的投用,进一步增强了我市交通行业大数据及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了行业监督管理水平,提升了服务群众出行的能力。    (记者 王鸿 摄)

  为适应我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需要,更好地向参保群众和各级各类医保定点医药机构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相关部门、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下,遵义全民医保信息服务系统1月2日上线运行。         (曹妍 摄)

  赤水市公安局组织党员民警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向群众讲解宪法、扫黑除恶、防火防盗、防电信诈骗、拒绝黄赌毒等法律法规知识。还将公安“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等便民利民措施送进村、送到户、送到群众身边。          (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王长育)

  本报记者 石影

 

 市人大代表

  播州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恺


  细化优化强化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近年来,播州区建立了综治中心“1+3”规范化实体化网格化运行模式(“1”指建立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3”指叠加整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及社会民生事务服务指挥调度、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三大职能”),探索破解资源整合难、指挥体系乱、社会服务散等社会治理难题,构建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例如通过“细化网格划分、优化志愿服务、明晰职责、强化信息采集、实行评星晋级”“五步法”做实做细三级网格,全区以村(社区)、村(居)民组、小区、楼栋等分级划分了网格近万个,在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逐步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实效。


  为进一步提升播州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张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对流动党员、外出党员加强管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二是加大社会调解力度。去年以来,播州区已探索在社区建立诉前调解机制,推动让律师等专业人才进社区,让一般矛盾纠纷在社区得以解决。


  三是压缩网格覆盖范围,增加网格数量,提高网格服务效率,让网格发挥好服务社会的基础平台作用。


  市人大代表

  红花岗区舟水桥街道镇隆社区党支部书记 郑燕


  发展社区物管 化解基层矛盾


  近年来,针对物管方面的问题较多,一些地方,物管与业主矛盾积压,出现了物管不打招呼撤离,业主赶走物管等现象,往往造成环境安全下降,业主、物管都有意见,最后只有办事处组织社区接手。


  郑燕说,目前舟水片区正在棚改,包括镇隆社区在内的三个社区抱团组建了云舟物管公司,计划通过社区物管,服务棚改回迁居民。


  郑燕表示,社区领办或承办物管这种形式突出了社区做物管的几个优势:一是熟悉辖区情况,三个社区不分你我,共同协助,有利于进家入户。二是社区服务理念为群众第一,会带动和影响物管利益观。和一般物管公司不同,社区物管由社区建立,不会说走就走,一走了之。三是社区作为主体,有利于获取更多来自各方的资源和支持,搞好社区服务工作。


  郑燕说,发展这类物管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例如给物管签订委托书,在办理证照给予政策和支持,让利给社区物管,社区物管回报给群众,实现三方共赢。


  市人大代表

  桐梓县海校街道海校社区党支部书记 黄兴敏


  消除“奇葩证明” 提升服务效能


  老百姓在社区办理事务,往往需要出具一些证明。但一些形形色色的“奇葩证明”,成为了居民办事的“拦路虎”。


  比如有的社区居民已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却还要社区出具单身或者未婚证明;有的居民意外摔伤,医院要求出具无第三方责任的摔伤证明,还有经营场所不扰民证明、个人死亡证明等,也要社区查实出具。


  黄兴敏认为,这些需要社区出具证明的,有的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推诿责任;有的是管理手段落后;有的是服务意识不强,首先想的不是方便群众,而是规避自己的风险。


  不管是何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就是增加了社区和居民的负担,降低了办事效率。


  提升社会治理效率,需要从群众的难点出发。黄兴敏建议,要改变“奇葩证明”妨碍群众办事的现象,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明确证明清单的准入和监督机制。需要由社区开具的证明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且社区能够掌握相关情况,否则不应要求社区出具。纪委监察部门对清单目录进行监督问责。


  各级行政管理职能部门是各类证明提供的源头,要规范各类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环节,清理重复迷糊的办事流程,减少群众不必要材料的提供。


  部门之间信息不联通也是造成群众在各个部门之间跑来跑去的重要原因,市级行政部门应做好网络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加快市、县行政部门的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实现全市行政区域内跨区域跨部门的基础信息共享共认。


  同时,可以改变出具证明的形式,在依法依规且不影响第三方权利义务的前提下,以申请人书面承诺代替证明材料,提高为民服务的效能。


  市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遵义市委副主委 李永莉


  推进法治扶贫 提升法治意识


  全市上下正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众多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发展,改造农村环境,给予经济帮扶和产业扶助。李永莉认为,不少村民缺少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的匮乏和思想精神的贫瘠,也是致贫的原因之一。法治扶贫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从法治层面开展扶贫环境的提升很有必要。


  推进法治扶贫,首先应解决老百姓深层次的思想根源问题。群众在获得物质帮助的同时,通过加强对扶贫政策的法律解读,帮助群众树立法治意识,明白违法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遵纪守法。


  李永莉认为,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公开巡回审理及法律援助力度,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强化人民调解、司法救助、公益性法律诉讼等,通过登门释法、批评教育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处罚,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典型和共性案例予以曝光,树立法律权威,遏制不良风气。


  市政协委员

  汇川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胡书义


  规范管理流动摊点促进就业


  流动摊点由于流动性强,其带来的影响城市环境等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部门的监管重点,也是社会问题突出的重点之一。


  另一方面,流动摊点经营者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弱势群体,没有固定生活保障,从事的摆地摊卖杂货等属于“谋生性营业”。


  流动摊点经营者需要谋生和解决温饱,城市文明建设发展则需要整洁有序的环境,二者之间产生的冲突和矛盾,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我市提升社会综合治理的需要。


  根据国务院2017年10月1日公布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从事无须取得许可或者办理注册登记的经营活动,都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


  胡书义建议,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在管理流动摊点经营者时,应在公共场所划定一定区域让他们能提供商品和服务,如在居民小区门口增设,或是对一些已有的早餐摊点进行规范管理,合理利用公共资源,促进就业。对临时经营、流动性强的经营者,可以按一定周期,以赶场集的方式统一集中经营,政府组织牵头监督管理。


  市政协委员

  遵义汇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李汇青


  发展大数据中医 更好服务群众


  2019年的一次深圳考察学习,让李汇青对中医有了颠覆的看法——传统中医诊疗需要医生望闻问切,而通过人工智能,将名医大师的诊疗思路、辨证逻辑和处方经验进行大数据整合,形成一套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的“中医大脑”系统,可以对患者实现个性化诊疗,开具最优处方。


  李汇青表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在传统中医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当前,贵州大数据建设走在国内前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产生商业价值,也能产生社会价值服务民生。


  老百姓看病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应用到民生行业,是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等矛盾,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的一种可行尝试。


  李汇青建议,可由市委、市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民营机构先行先试,建立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医诊所或中医院,根据运行情况适时推广,提高基层中医治病效率。


  同时,在目前我市基层医院中医医生临床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大数据中医智能辅助系统与我市中医实体机构、高校合作,建立创业就业基地,让经验不足的青年医生快速成长,使其能尽早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中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