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遵义:巩固脱贫成果,让群众获得“稳稳的幸福”

  正安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业园区安置点绿化优美

  桐梓县黄莲乡集镇一景

  汇川区嘉陵江路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

  新蒲新区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辣椒生产车间一景

  道真自治县隆兴镇浣溪村食用菌扶贫示范园

  市人大代表

  播州区三岔镇党委书记 刘晓凤


  三岔镇地处播州区东南部,距播州城区7公里,有省级一二三类贫困村各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0户4256人。


  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牢牢抓住“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群众满意”四个关键,深入实施“产业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保障”4场硬仗,通过区、镇、村、组、企业五级联动,创新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发赶超,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清零,并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


  继往开来,砥砺奋进。2020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之年,对此,刘晓凤表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将守初心、担使命,确保巩固脱贫工作继续“稳稳地推进”,确保广大群众获得“稳稳的幸福”。


  继续聚焦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产业革命,以500亩坝区产业调整为带动,围绕辣椒、蔬菜及特色经果林猕猴桃等产业,大力发展一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产业的同时,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稳步增加群众收入,让每家每户都有产业支撑,从而致富奔小康。


  继续聚焦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在后续服务上下好绣花功夫,确保群众真正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增加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继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补齐短板,提升脱贫质量。


  继续聚焦作风保障,压实干部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同时,刘晓凤表示,虽然顺利实现脱贫,但是群众中依然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她建议,首先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应继续强化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帮扶模式;其次,加大政策普惠力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深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刘晓凤说。


  市人大代表

  汇川区山盆镇镇长 辛红利


  到2019年底,汇川区山盆镇2982户120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清零,最后一个贫困村李梓村脱贫出列。


  “虽然我们已经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历史性胜利,但是在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依然还存在差距。”辛红利表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必须持续加大力度,确保已出列村巩固提升不反弹、已脱贫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要进一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继续压实责任,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核心内容持续巩固,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持续关注,久久为功;继续引导帮扶单位及帮扶责任人凝心聚力,帮助广大群众在奔小康的路上蹄疾步稳。


  要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针对通村通组公路、人饮农灌设施,要进一步健全并建立管护制度;要以改厨、改厕为重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垃圾和污水收集设施建设并制度化,以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治理为契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认真落实好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牢牢抓住以产业发展促群众收入持续增收这个关键,继续做强做大红粱产业、做优脆李产业、做特稻鱼共生生态大米,强化镇村农业产业合作社的牵头引领作用,强化产销对接,增强群众“造血”功能。


  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始终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农村基层治理全过程,进一步巩固提升“党群议事小组”功能,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制定好村(组)规民约,强化感恩教育,提升村民文明、文化素质,持续提升群众自力更生的能力和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市人大代表

  道真自治县住建局局长 李经纬


  数据显示,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道真自治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在推进住房保障方面,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共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9000余户,其中针对无建房能力的特困户,由财政兜底实施的房屋改造及新建1350户,在2018年以前全部完成,为全县顺利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经纬表示,道真自治县能够顺利脱贫摘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艰苦努力。


  “虽然我们已经脱了贫、摘了帽,但是相对贫困依然客观存在,距离群众的愿望依然有差距。正因为如此,已经脱贫地区及脱贫人口依然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稳定。”李经纬说。


  进一步稳定脱贫力量。继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及社会各界帮扶力量,集中精力,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这需要组织领导、人力物力的保障上坚持不懈、继续巩固。


  进一步稳定政策保障。不能因为已经脱贫,就歇一歇、松口气,必须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在稳定成果的同时,继续推进产业发展,补齐短板,让群众稳步增收。


  李经纬建议,由于贫困人口是动态变化的,许多非贫困人口有可能成为贫困人口。因此,在住房、饮水等方面,建立动态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动态保障,从而巩固脱贫成效,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扎实的基础。


  市政协委员

  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李开相


  “我们改革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助力。”李开相说。


  据李开相介绍,在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全市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辣椒等农业产业,以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为载体,着力构建纵向贯通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引领的行业协会体系、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大体系”。


  李开相表示,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全市供销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发展,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结合自身实际,组织遵义农特产品参与“遵货出山”推介活动,探索实施了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模式,并搭建农特产品电商销售网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仅2019年,通过电商扶贫,全市供销系统农村电商年销售额就突破了8.55亿元。由于成效显著,荣获了“京东2018年全国扶贫先锋奖”。


  “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因此,巩固脱贫成果尤为关键,而这其中,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李开相说。


  对此,李开相建议,在产业方面必须立足实际,发掘资源禀赋,抓实主导产业、实现示范带动;同时,把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与“农旅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其次,在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同时,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与政策上加以倾斜,实现“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相结合,真正让广大农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受惠。


  市政协委员

  遵义市政协新蒲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 张国庆


  近年来,新蒲新区立足实际,以辣椒为主导产业,到2019年底,全区完成辣椒“换种工程”种植面积3万亩,带动全区辣椒种植11万亩,实现鲜椒产量13.75万吨,鲜椒产值达到5.5亿元,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到目前,全区实现7209户23350人脱贫,18个贫困村出列。


  张国庆表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世界辣椒加工贸易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一心两翼”的建设目标,明确了中国辣椒城作为世界辣椒贸易基地的发展定位。市委、市政府的这一谋划,无疑更加坚定了新蒲新区持续加大辣椒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张国庆看来,要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发展是关键。因此,新蒲新区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全力推进辣椒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对此他建议:


  加快推进中国辣椒城升级改造。按照“瞄准世界抓定位、创新模式抓建设、统筹资源抓管理、开拓思路抓发展”的思路,打造中国辣椒产业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国家级辣椒产销平台,真正实现“集散虾子,买卖全球”。


  加快出台辣椒贸易扶持政策。支持中国辣椒城开展招商活动,快速集聚商家;支持辣椒经纪人成立商贸公司、合作社、商会、协会等市场主体,经常开展辣椒行业培训,提升辣椒经纪人对现代市场的把握能力。


  加快健全外贸服务体系。出台促进辣椒产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物流成本补贴政策,并组建辣椒进出口贸易公司;以遵义综保区为载体,加快建设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外贸配套服务工作;利用好综保区紧邻辣椒城的优势,在辣椒城设置保税监管仓,为辣椒进出口贸易开展零距离通道服务。


  市政协委员

  正安县政协主席 谢劲松


  就在全市“两会”期间,1月6日,作为全市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县——正安县迎来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验收。


  从2014年以来,特别是2017年到现在,正安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脱贫目标,科学定位设计,全面宣传发动,强力发起猛攻。


  按照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的安排和要求,全县政协系统直接投入和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共计价值4000余万元,形成齐心协力共谋脱贫的大扶贫格局,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既要精彩脱贫,又要巩固成果,正安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此,谢劲松表示,在迎接“国检”过程中,他建议:


  持续抓好巩固提升。坚持脱贫不脱责任、政策、帮扶和监管,着力构建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效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升级农村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全面创新社会治理,着力建成基础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的美丽乡村。


  持续发展支撑产业。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面落实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户户稳定增收。


  持续保障就业创业。坚持就业创业优先战略,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抓好沪遵对口帮扶机遇,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创业。


  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推进农村法治建设,营造勇于争先、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切实消除“等、靠、要”思想。

  本报记者 陈仕/文 王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