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遵义:从“黔北粮仓”到“黔北钱仓”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是省委、省政府基于贵州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遵义市深入践行“五步工作法”,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按照“四新一高”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从产业选择、利益联结、产销对接等全产业链上纵深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坝区 产业选择精准


  12月,已是隆冬时节。然而,在黔北大地各坝区现场,却是冬闲人不闲、农业生产忙的景象。


  走进位于湄潭县黄家坝街道的官堰坝区,上千亩连片土地分布于桃花江两侧,田间色板引人注目,香葱长势良好,不少村民或在地里忙着栽种葱苗,或将采收好的香葱装进三轮车里。


  官堰坝区,距离湄潭县城仅5公里。这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水源保障能力强,坝区整体坡度处于平地,土地耕作条件好。然而,这样一个农业生产条件整体较好的地方,在众多产业中,为何选择了香葱?


  黄家坝街道官堰居党支部书记李洪刚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官堰村民种植的香葱,还未挑到县城去卖,在半路就被菜贩一抢而空。“那个时候,香葱的行情有多好?一箱(约一分地)香葱可卖1700多元。”李洪刚说,因此,在官堰发展香葱,群众基础好。


  选准产业后,通过夯实坝区基础条件,引入科学种植方法,实现集中连片种植和规模化经营。如今在官堰,一亩地年产10000斤香葱,以市场价每斤2.7元计算,亩产值可达27000元。官堰坝区,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葱坝区、致富坝区。


  在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莲池坝区,林立的标准大棚内,在苦瓜采收后,白菜长势良好,菊花开得正艳,棚外田成块、路成网,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红花岗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副股长鲁洪旗说,莲池坝区发挥资源优势、对接市场需求,最终选择以苦瓜套种其他蔬菜,打破传统一年一季的种植模式,通过一年轮作三季,一亩地产值可达130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原土地的产出效益。


  如今,依托坝区资源,莲池村的观光旅游火起来了,许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红利,让不少农民吃上定心丸,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干劲。


  “按照苦瓜套种其他蔬菜的模式,这两年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今年上半年收入就有100多万元,主要销往贵阳、重庆等市场。”莲池坝区种植大户杨成伍说,下一步,等冷链物流解决后,他将扩大种植规模,进军上海、香港等市场。


  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种优势产业,种高效作物,这是遵义的选择。


  多方参与 利益联结到位


  过去,农村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科学技术缺乏,农业产出效益较低。迫于生计,大量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农村大量土地被闲置或撂荒。能否探索一种利益联结机制,破解过去产业发展“单打独斗”、农业科技缺乏的局面,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


  经过探索实践,“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渐形成。龙头企业主要解决资金、技术和销售难题,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三者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此,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就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播州区三岔镇党委书记刘晓凤说,以前因不懂技术,三岔镇上千亩的猕猴桃长势极差,病的病,死的死。2016年,自引进成都川之龙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遵义播宏猕猴桃果业有限公司后,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三岔的猕猴桃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如今,在猕猴桃收获的季节,枝头果实累累,山间欢声笑语,已成为三岔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目前,三岔镇种植猕猴桃4000多亩,盛果期亩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猕猴桃,成为三岔镇村民脱贫增收的“致富果”。


  谁能想到,曾经被人们笑称为“癞头坝”的汇川区松林镇上庄坝,如今搭乘坝区建设的东风,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毛冬瓜+白萝卜”“大葱二年三季”等新模式轮作种植,亩产值达3万元以上,坝区发展充满无限生机。


  这一切变化,得从2018年2月说起。受湄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发,松林镇探索实施“三权分置”改革,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坝区土地进行集中统一流转后确权确股,再把土地集中流转给引进的龙头企业进行统一管理。


  土地流转后,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农民,不仅可以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还可利益分红得股金,一块地里生出“三金”,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产业改革带来的红利。


  目前,我市谋划储备了150个农业龙头企业招商项目,其中新签约农业招商项目52个,签约资金61.18亿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307个,社员达48.5万户,带动非社员22.9万户发展,其中参与合作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41342户。


  干群齐心 产销对接多元


  农产品种出来了,销往哪里?这是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要想农产品能销出去、在市场上卖得好,品质是关键。对此,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官堰居的村民陈思伦感触颇深。


  陈思伦说,今年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他和妻子返乡种了10多亩香葱。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用色板、杀虫灯作生物防控,种出的香葱不仅卖相好、葱味还浓,未上市就被余庆的一个菜贩看上。行情好的时候,他家的葱能卖到5块多一斤。“今年,10多亩香葱收入30万元不成问题。”说起香葱,陈思伦满脸笑容。

  

  湄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车泽建说,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湄潭以坝区为切入点,通过抓土地流转率、土地产出率、良种推广率、绿色防控覆盖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五率一配套”,降低成本,提高品质。


  在播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洪焱看来,产品的销路不仅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事,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大事。对此,播州区组建产销专班,加强推介、参展工作;有关部门主动发力,深入开展农产品进医院、进学校、进超市、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六进”活动,推进订单生产。“下一步,播州区还将成立区级营销专业合作社。”姚洪焱说。


  汇川区芝麻镇和遵义杨老大米粉厂签订马铃薯收购协议,和茅台集团签订酒用高粱收购协议……在农村产业革命中,芝麻镇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解决村民后顾之忧。


  今年,汇川区将松林镇上庄坝区纳入区级农产品智慧化服务中心产销对接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下达年、季、月生产订单计划,通过数据指导基地种植果蔬,有效解决产销对接难题。


  优化结构天地宽,产业革命正当时。在去年已调减籽粒玉米等低效作物121.09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调减69.85万亩。茶叶、辣椒、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等主导特色高效作物,优先替代了低效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