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八旬老人捐赠老伴千米画作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整理藏品

  →王蓓老人

  李良福为王蓓老人送去收藏证书和作品清单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整理藏品

  今年8月,市博物馆来了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她希望将个人收藏的傅森国画画作《贵州山水美》长卷及其他书画藏品36件(套),共249幅,无偿捐赠给遵义市博物馆。老人走进市博物馆,见馆内设施齐全,湿度、温度、光照等都很利于藏品保管,十分放心地将藏品交给了市博物馆工作人员。

 

  1、画卷寄乡情

  这位八旬老人名叫王蓓,家住贵阳。为何会将个人藏品捐赠给遵义市博物馆呢?近日,记者与市博物馆馆长李良福一同来到贵阳市原文化局宿舍王蓓老人家中,与老人聊起她和老伴傅森的故事。


  傅森生于遵义老城,20世纪80年代在贵阳工作生活,83岁病逝。在王蓓的心里,老伴的一生如同清澈的小溪,从山谷中流出,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将自身融入书法绘画艺术的大海。虽说儿时因家贫读不起书,但傅森酷爱学习,最终成为一名画家。退休后,傅森用16年时间,创作了国画作品《贵州山水美》长卷。这是一幅集中西画风的作品,画卷全长上千米,是我国第一长画。其中包括遵义风光国画《名城遵义》《国酒之乡——茅台》《娄山雄关》《醉邀习水》《赤水三绝》等21卷,把大多数贵州锦绣山水绘入其中。


  王蓓说,老伴因工作岗位的缘故,所涉猎的文学艺术领域较为宽泛。国画《贵州山水美》千米系列长卷已多次在省内外展出,其局部也曾制作光盘和编辑出版。然而,傅森创作的许多单幅画,除少数参加过省市级美展外,大部分作品尚未与世人见面。傅森生前有意将这部分作品付梓刊印,然而,由于猝然离世,使这一计划未能实现。数月来,王蓓将傅森除长卷之外的绘画作品和部分书法作品收集整理,编列成册,作为收藏。


  2、患病后坚持左手创作


  王蓓和傳森1949年同一天参军,转业后一起到贵阳工作。他们相逢、相识、相知、相伴64个春秋。退休后,还常常一起收集绘画素材。


  生于1929年的傅森,少年丧父,家贫读不起书,便拜堂兄傳泽(作家)为师,在家学习古典文学,并跟傳泽一道到山村小学教书。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地区许多文化人流亡到黔地,傅森有幸在家乡看到了众多名人的字画。这为他研读、临摹和后来的书法和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1949年,傅森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上了一名文艺兵。26年的军旅生涯,傅森当过文工团员、创作员、宣传处干事、副处长,立过三次三等功,受过多次嘉奖。转业后先后任贵阳市评剧团书记、贵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傅森的夙愿是把贵州的锦绣山水画出来,宣传出去,让更多人认识贵州。”王蓓说,1990年,傅森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画卷创作,每一幅画都是他亲自到现场采风。那时,王蓓陪同傅森一起,几乎踏遍贵州各地,收集绘画素材。然而,199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梗,让傅森右肢偏瘫,《贵州山水美》画卷创作一度被迫中断。为了完成自己的夙愿,傅森大病初愈后,开始练习左手作画。一年时间,傅森基本掌握了左手绘画的要领及技巧。随后十年,他凭借坚韧的毅力,用左手完成了《小七孔》《草海》《织金洞》《   阳河》四个分卷的创作。


  3、望作品永世流传


  一周前,王蓓居住的楼下突发火灾,当时,火焰和浓烟冲到王蓓卧室窗外,幸好火情及时控制,没有造成更大伤害。最让王蓓感到庆幸的,是老伴的作品没有受损。近日,这些作品被安全送到遵义市博物馆,王蓓说:“终于尘埃落定。”


  “老伴生前不希望这些作品被私人收藏,2013年他突然去世,作品的归属没来得及商量。于是,我按他生前的意思,将他的作品捐赠给国家。他出生在遵义,遵义是生养他的地方,让他生前的作品重归故里,也算是实现了他的心愿。”王蓓告诉记者,老伴大部分时间画油画,所以,《贵州山水美》长卷并不完全是中国画的笔墨,而是油画和国画的结合,其中运用到的大色块,就是油画的创作方式。“保存绘画作品,对温度、湿度等要求很高,而现在我家里条件根本无法达到。”老人在整理老伴的作品时,还发现了一些作品出现了霉变。


  所以,王蓓想到交给遵义市博物馆,一代代地保存下去。“当我把老伴的作品捐赠给博物馆的那一刻,我就放心了,我不愿这些作品落到私人手中。”老人说,私人的收藏是无常的,只有交给国家才放心。傅森的《贵州山水美》长卷中,仅贵阳卷作品就有100多米,此外,还有《名城遵义》卷中遵义、赤水、桐梓、习水局部画长达200多米,作者以此抒发了生前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这些作品预计明年将在市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