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红花岗区:“贡米田”飘菌香“错峰栽种”增效

  海龙坝区群众在羊肚菌基地劳作。

  稻香才散,菌香又起。


  “土里面开始发出菌丝,过不了多久就能长出羊肚菌了。”12月17日,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海龙坝区的羊肚菌大棚里,村民杨功汉悉心呵护着眼前的羊肚菌,当上“菌管家”,杨功汉还是头一回。


  就在3个月前,海龙坝区黄澄澄的稻田接连成片,成熟的稻穗随风摆动,一颗颗饱满的海龙贡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米”,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贡米的收成是不错,但是一年就只有一季,收完米就再没钱进账了,人和土地都闲得慌。”杨功汉说。


  为了有效利用土地和村民冬闲的“空档”,海龙镇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持续调整产业结构,考虑到不能因栽种其他农产品破坏“贡米”生长的土质,结合坝区土地资源、劳动力及产品市场等因素,选择了羊肚菌这一原材料纯天然、能为土壤增肥的高效益农产品。


  今年9月,在贡米收割结束后,海龙镇贡米村与两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谈成了500亩羊肚菌种植计划。经过近两个月的劳作,已有500余亩羊肚菌落地,数百年不变的“贡米田”上首次迎来“外客”,种起了羊肚菌。


  “地里种上了新品种,我们在这块地上务工,一月还能挣上2000多元钱。”在大棚里,杨功汉和其他几十个工人,为羊肚菌种植搭棚架、备种、播种、盖土,忙得热火朝天。


  “按分工不同,来务工的村民每天有100至150元钱不等的工资。羊肚菌生产过程中,多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海龙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邹松说。


  羊肚菌的生长期大概为11、12月份至次年3、4月份,其生长周期与冬季农闲期正好重合,这样的“错峰栽种”不仅能够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也把人力资源带活了。


  当前,海龙坝区核心区已形成500亩羊肚菌和300亩油菜、蔬菜的种植布局,这个冬季,海龙坝区将再次迎来丰收。


  窥斑见豹。如今,遵义市结合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创新提出“四新一高”工作思路,即培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形成新业态,实现高效益,通过优化坝区产业布局,提高坝区综合生产能力,推进228个500亩以上坝区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