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绥阳县文联退休干部崔笛扬,见证了绥阳

  绥阳县文联退休干部崔笛扬,见证了绥阳“诗乡”之名,如何经《贵州日报》而传播开来。


  1976年春天,他采写的长篇通讯《革命文化红烂漫》在《贵州日报》一版发表,同时配发了其组稿的《绥阳农民诗选》,绥阳农民的诗歌,第一次上了《贵州日报》。


  当年5月,《贵州日报》副刊编辑张克写信给绥阳县委宣传部部长,表示崔笛扬等提出在《贵州日报》副刊为绥阳诗歌发一个专版的要求,已经得到批准了。


  8月3日,《贵州日报》第三版整版推出《诗乡行》和绥阳诗歌选。


  这是绥阳“诗乡”之名,首次在党报上出现。


  《诗乡行》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作家石永言说:“读了《诗乡行》,对绥阳的诗歌创作,当刮目相看。”


  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劲来绥阳考察后说:“《贵州日报》推出‘诗乡’之名,这是绥阳的荣耀,是作者的智慧,也是编者的卓识远见。”


  1976年冬天,张克编辑迎着寒风,到绥阳组织写一首长篇朗诵诗。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崔笛扬请来农民诗人赵宋永、吴仲华,在他家里一起“闭门造车”。


  那些天,绥阳下起桐油凌,车辆停开,张克住在招待所,不时到崔笛扬家来过问写作进展。4天后,桐油凌解冻,他才拿着诗稿,乘车回贵阳。


  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绥阳的诗歌创作越来越成熟,全县既有众多的诗歌作者,又冒出了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部分诗人,发表、出版的诗歌作品数量可观,艺术水平较高。


  1993年,绥阳被省文化厅正式命名为“诗乡”。2008年,文化部授予绥阳县“中国诗歌艺术之乡”称号。


  “诗乡”,从此成了绥阳的名片,也成了多彩贵州文化名苑中的一朵奇葩。


  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通过自然来稿和约稿,《贵州日报》刊载了绥阳历代作者的诗歌;多次开辟专栏专版,隆重推出绥阳诗歌。


  这些作品,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绥阳诗歌一脉相承、纵贯历史的权威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