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道真自治县—— 小蘑菇撑起贫困群众的“致富伞”

  员工在包装食用菌

  来到梅江村红旗茶园组,一排排食用菌大棚迎风挺立。菇棚里,仡佬族村民张文登正在采摘香菇,他说:“今年,我建了5个食用菌大棚,种植香菇1.7万棒,收入3.5万元。”

  据介绍,目前,红旗茶园组通过流转土地100余亩发展食用菌大棚247个,覆盖全组62户273人,投入食用菌80余万棒,实现产量110余万斤,产值400余万元。该组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逾10万元。

  近年来,道真自治县把打造“菜县菇乡”作为加快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战略定位,从产业布局入手,强化主体培育,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政策配套,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有效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长效发展,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步伐。

  坚持精准产业布局,邀请贵州大学专业团队根据全县地理条件、气候资源、产业定位等实际,编制了《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明确了食用菌产业“一轴一核三区四带”总体布局,重点发展大宗、珍稀、野生菌和工厂化四类品种,推进食用菌生产、加工、冷链物流、菌旅一体化的“三产”深度融合、全产业链发展,通过三年时间,建成“三心十园百庄”(建成食用菌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制棒中心、交易集散中心,10个扶贫产业园,100个蘑菇农庄)。

  注重龙头引领,按照“外地引、本地育、回乡创”的思路,先后从上海、福建、湖北、广州等地引进龙头企业和市场主体自建食用菌基地18个,组建香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07家,投放食用菌1500万棒。

  聚焦要素保障,积极探索“三零三保”(零成本起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保产量、保收购、保效益)模式,组建“村社合一”专业合作社83家,形成了企业与农户联业、联产、联动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出台7个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配套文件,安排财政资金专项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从园区建设、土地流转、设施配套及农业保险、“三品一标”认证等方面给予补助或奖励,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聘请中国食用菌首席专家、贵州大学教授等6名企业家、专家担任产业发展顾问,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撑。目前,已建成食用菌大棚2331栋、保鲜冻库46座。

  拓宽增收渠道,依托同辉、贵旺等龙头企业自身成熟的市场网络、销售平台和省内外各类帮扶单位渠道和资源,订单生产,订单销售,解决食用菌企业生产、市场对接不畅、产品滞销等问题。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推、村社主抓、农户主种、政府兜底”的思路,组建县兴农农牧公司,在食用菌外销不畅、产品过剩的时候,由公益性专业合作社负责统一组织转运,由兴农农牧公司按照价格兜底的方式统一保底收购,集中保鲜冷藏,确保群众获得稳定收益。

  小蘑菇,大产业。2018年全县投放香菇、平菇等菌棒1500万棒总产量12390吨、产值达9912万元,实现菇农人均增收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