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脱贫税志】申忠:让村民们挺直腰板“站起来”

  • 作者:罗近人 马达 苟仁金 张耀予 王洪
  • 编辑:杨霞
  • 来源:多彩贵州网
  • 发布时间:2018-10-11 12:13:35

  务川县大坪街道的黄洋村,是个神奇的地方。

  黄洋村平均海拔1150米,最高海拔达到1537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冷”地带。但当你顺着蜿蜒的山道一路向上,终于抵达村子时,却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高”,而是会惊叹——天真低啊!



  黄洋村风光

  抬头仰望,碧蓝如洗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一片片厚实的云层更如同直接压在地面上似的。云层下的人们穿着灰扑扑的旧衣服,一个个佝偻着身子在劳作,像是被这片天压得抬不起头来。

  “黄洋村穷得太久了。”遵义市税务局派驻黄洋村驻村干部、务川县税务局主任科员申忠为村民的贫困而叹息,“我一定要让这里的村民们‘站起来’,让大家都能挺直腰板走在‘天下’。”

  先定一个小目标

  秋日,晴空万里,但尽管阳光炽烈,走在黄洋村的葛根种植基地里,却并不感觉酷热。

  “这里海拔1000多米咧,比其他地方要低好几度。”申忠一边蹲在地里干活,一边见怪不怪地说。



  申忠教村民修剪葛根

  地势高峻是黄洋村的特点,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痛点”之一。在过去,黄洋村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尽管坐拥务川境内第二大草场,水草丰富,土地肥沃,村民们却还是要受穷。

  但在今年年初,黄洋村迎来了转机——在申忠的牵线搭桥、积极争取下,黄洋村成功引进广西藤县好葛来葛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葛根种植600亩,预计产值可达320万元,40户贫困户将从中受益。

  目前,葛根虽然还未完全长成,但产业带动的效益已经初步显现,黄洋村村民廖秀婵就是受益者之一。

  “以前我家就种点玉米,基本就只能管口饭吃,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廖秀婵抹了把汗,笑着说,“现在我光是在种植基地务工,一天就能挣100多块,虽然累,但是开心!”

  产业发展有奔头,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申忠并没有盲目扩大种植规模:“葛根种植虽然是短平快的扶贫项目,但前期投入大,从整土到收割,期间的投入大概在3000元每亩,对村民来说负担较重。”

  如何才能降低种植成本,进一步提高葛根种植产业效益呢?

  经过一番研究论证,申忠决定,从长远布局,通过自主育苗降低成本,再通过精加工深挖产品价值,打造由种到销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的育苗基地已经基本建成,明年就可以扩大种植规模。”申忠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村的葛根属于‘订单农业’,已经和广西方面签订了产销协议,销路是不愁的。”

  葛根种植耗费了申忠和村民们大量的精力心血,但它只是黄洋村产业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



  黄洋村烤烟种植基地

  黄洋村的传统强势产业是烤烟种植,50万多斤的年产量,占了整个大坪街道的60%以上,是该村当之无愧的经济支柱。

  此外,村里还种有94000株、4086亩核桃,养蜂、养羊、养鹅等养殖业也发展良好,甚至有养鹅大户一户就养了4000只鹅。

  “我们是大产业小产业一起搞,老产业新产业一起抓。”申忠介绍说,黄洋村历来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今年主要围绕“重党建,强基础,稳烤烟,壮畜牧,保干果,抓药材,争旅游,促脱贫”等8个方面开展工作,列明任务清单,确定时间节点,一个个目标地抓,“工作总量很多,但是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有了明确的规划,黄洋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遇。很快,从务川新城到红丝乡的二级路就将建成,并将从黄洋村旁经过,村里决定借着这阵“东风”,深入发掘银山钟乳石溶洞、黄洋石林群、双鹰嘴观景台等旅游资源,将黄洋村打造成新一代乡村旅游目的地。

  快步走进现代化

  黄洋村坐落在群山之间,山势崎岖,道路不通,出行难是多年来一直令村民们深感困扰的问题。

  进驻黄洋村后,申忠第一时间察觉了交通制约对村子发展的巨大影响,当即把公路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我们这离县城20公里,离大坪街道办都有16公里,要是不通路,村里种出来的东西怎么卖出去?产业怎么发展?”申忠说。



  申忠(左一)走访村民

  修路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村民期盼了多年的事,一经提出,大家纷纷举双手赞成,没有人使绊子提条件,修建过程极为顺利。

  如今,黄洋村的通村路、串户路、产业路已先后竣工,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如同穿行在山间的白丝带,将一个个村组、一户户人家、一片片农田连在了一起,也将大家的发展劲头聚在了一起。

  道路修通,黄洋村的交通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但村子地处偏僻、山高路远的情况并没有改变。申忠又与县交通局沟通,争取到30万元,用于修建道旁护栏,为黄洋村开通农用公交做好了安全保障。

  “以前别说通车咯,泥巴路连走都不好走。”今年72岁的吴承英老人在黄洋村生活了一辈子,饱受交通不便之苦,农用公交的开通让她赞不绝口,“现在舒服啦,坐客车到县城只要4、5块钱,跑得快又省力!”

  驻村以后,申忠为黄洋村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除了修通道路之外,他还协调县广电网络公司投资近25万元,解决了数据户户通工程,让这个偏远山村也成功“触电上网”,村民纷纷变成网民,初步接触了信息化时代的便利生活。

  而困扰黄洋村肖家组村民多年的饮水问题,也在申忠的积极争取下得到了圆满解决,投资20万元建成的人饮工程,让肖家组的450名村民从此用上了便捷优质的自来水。

  水、电、路、网……随着一项项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曾经制约黄洋村发展的种种“痛点”已纷纷被破解,村子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村民们也正快步走进现代化生活。

  美丽乡村换新颜

  一个村子,其居民幸福感满意度不仅仅来自于殷实的荷包和便捷的生活,更来自于整洁美观的环境。

  在申忠看来,改变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一项不容小觑的任务。

  黄洋村长期与世隔绝,村民们缺乏卫生观念,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情况时常可见。对此,申忠一方面与有关部门对接,争取到改善资金25000元用于修建垃圾池等卫生设施,一方面入户走访,宣传卫生文明理念,营造人人讲卫生、户户爱清洁的浓厚氛围。



  村民广场

  环境改善后,申忠又开始着手改善村里的文体活动条件。他向遵义市税务局申请到30000元的拨款,建起了一座村民广场,宽阔的场地上配备了各式运动器材,不仅能够健身、打篮球,更是村民们跳广场舞的好去处。

  “我还从县广播局争取到一套价值8000元的音响设备,现在大家跳舞跳得可开心了。”申忠笑呵呵地说,“不过我发现,跳完舞以后天色就暗了,村里没有路灯,夜里行走不安全,所以现在正在协调安装路灯的问题,一共80盏,很快就将安装完毕。”

  申忠也从来没有忘记过村里的孩子们,他时常组织遵义市税务局、务川县税务局的同事们到村里走访慰问,为孩子们送去助学金、学习用品等物资。

  每次组织活动,市局、县局的新进公务员都是申忠的重点“公关对象”。“他们更年轻,跟孩子们也更聊得来,孩子们都喜欢听他们讲村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很好,开阔了眼界以后就更有学习的动力。”申忠说,这些活动对于年轻的新进公务员们来说,也是好处多多的,能让他们切身体验扶贫工作的辛苦。

  2016年4月,申忠入驻黄洋村,至今已两年有余。这两年多,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环境变整洁了,村民变得更勤奋了……从村容村貌到村民的精神面貌,一切都已焕然一新。

  “我们计划的是在2018年实现整村出列,大概年底就要接受评估了。”申忠说,村子的发展已经初步走上正轨,接下来,只要根据规划一步一步地实施,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脱贫致富,进入小康生活,“在产业的支撑下,村民们已经‘站起来’了,就算头顶的天压得再低,他们也能抬头挺胸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