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玉屏县 > 正文

玉屏:搬下山来天地宽

文|图  史浪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凤琴


  为彻底使瓮袍村群众脱贫致富,改善人居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整体脱贫的目的,瓮袍村将双桥移民新区和皂角坪新区作为移民安置点,大力实施瓮袍村14个村民组的整体移民搬迁工程。
  自该工程启动以来,经过2年多的努力,移民搬迁工作成绩喜人。截至目前,2016年瓮袍村有21户搬到双桥移民新区,2017年有6户搬到皂角坪新区。已搬出的瓮袍村民们终于改变了过去数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走出了大山,住上了新居,过上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幸福生活。


到玉屏二小上学后,杨佳媛因成绩优秀获奖.jpg

娃娃到城区上学


  一大早, 33岁的刘金广就早早来到自己所经营的小卖店,认真地打扫着卫生,细细地擦拭柜台、整理货架,将当天需要补进的商品一一记录在小本子上。
  刘金广原是瓮袍村陈忠堰下组村民,7年前,25岁的刘金广,在湖北宜都的石厂做普工,因不慎跌落到山脚的一块巨石上,造成腰椎神经严重受损,最终还是没能完全治愈,他只能借助拐杖缓慢步行。考虑到刘金广的个人实际情况,县农牧科技局帮扶责任人罗玉群给他在双桥移民新区便民服务中心协调了一个小卖店,主要供应园区企业工人和搬迁群众的生活日用品。
  在这间70平方米的小卖店里,货架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各类日用百货,为了满足顾客刘金广还开通了微信支付。
  “以前全靠低保吃饭,我心里也很着急,现在开了小卖店,每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真的很开心!搬出大山才有生意做。”刘金广笑着说。
  搬出大山才有奔头
  “久仰你们家的驴肉店啦,先点一盘你们家的招牌驴肉。”笔者笑着说。
  “好的,辣一点还是非辣?”她很娴熟地问道。
  “辣一点吧,够劲!你这生意还好吧?”笔者问道。
  “生意还可以,回头客比较多,每天能卖出几十斤驴肉。”她笑着说。
  "那这一月营业额有多少钱呢?"笔者吃惊道。
  “生意好的时候有六七千,一般情况下也有三四千。”她略显不好意思地说道。
  ……
  正和刘泽玉妻子谈话时,刘泽玉回来了。
  刘泽玉是瓮袍村陈忠堰上组的村民,因学而成为贫困户,结合刘泽玉脑筋灵活、有经商头脑,加上他妻子炒得一手好菜,县农牧科技局帮扶干部杨发明建议刘泽玉移民搬迁到玉屏开餐馆。
  说干就干!通过精扶贷和10113产业分红,刘泽玉获得了一笔7040元的扶贫资金再加上自筹资金,他在水月庵建起了自家的餐馆--叫驴子·羊肉餐馆。现在,刘泽玉再也不用为子女读书发愁了,一家人的脱贫致富信心也更足了,这样的生活,放在以前,是他们连想也不敢想的。
  已近傍晚,遍地落日余晖。笔者走时,刘泽玉夫妇送到了餐馆门口,在他俩身后,“叫驴子·羊肉 ”几个字染成金色,分外耀眼。笔者不由想到,刘泽玉一家的脱贫致富轨迹,不就是易地扶贫搬迁里飘出的开心“战歌”,唱响脱贫路上奋斗人们的自信、汗水、欢乐与收获。
  搬出大山孩子才有未来
  “过去住在山里,娃娃们没出过瓮袍村,没见过火车,学习成绩差,房子背后就是山,一到雨季就有洪水流下来,日子过得提心吊胆,我们天天盼着能搬出这个地方。”万秀菊兴致勃勃地说,县农牧科技局的帮扶责任人王萍帮我们在皂角坪新区申请了房子,现在我们一家搬进了新房。
  瓮袍村雷寨组的几户农户居住在深山的石山区,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万秀菊一家就是其中之一,她家共有5口人,自己的腿部患有严重残疾。丈夫每天除了送三个孩子读书,还要在家务农。
  今年6月份万秀菊一家搬进了移民搬迁点,苦日子总算熬出了头。万秀菊丈夫再也不用起早贪黑翻山越岭接送娃娃去读书。大女儿杨佳维和二女儿杨佳媛在玉屏二小办了入学手续,小儿子杨礼远也在平溪第二幼儿园上学。政府还帮助解决了万秀菊的就业,让她在小区里面做打火机,解决了他们在城里生活的后顾之忧。
  万秀菊说:"“二女儿杨佳媛在玉屏二小才读一个月,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6月份还因成绩优秀获奖,搬出大山孩子才有未来!”
  在玉屏双桥移民新区和皂角坪新区,越来越多的瓮袍人集结,不断加入到搬迁的队伍中,搬迁队伍蹄疾步稳地行进着追梦的步伐。在玉屏,操着瓮袍话的老乡用双手刷新着奇迹,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