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石阡县 > 正文

【走进铜仁茶区见闻】石阡县:希望在绿野蔓延

  在春风吹拂、春雨沐浴下的石阡县白沙镇均坪村,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开挖、翻犁、起垄、新植茶苗……满山遍野都是种茶人的身影,茶园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

  近年来,均坪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生态茶产业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来抓,让茶树渐渐成为群众的“摇钱树”,让茶产业渐渐成为村民的“子孙产业”。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村的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逐步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脱贫的支柱。


1.jpg


  连块成片,打造新茶园

  均坪村坐落在半山腰,由于山高路陡,多为坡耕地且分布较为零星,产业规模很难成形。一直以来,该村群众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农作物维持生计,村民收入以种植、养殖、务工为主。

  去年,均坪村经过党支部、村委会及攻坚队的多次讨论,认真谋划,决定把全村比较成块的闲置土地有效利用起来,统一流转到村级集体经济公司,统一规划,发展生态茶产业。

  去年12月以来,该村在全镇率先启动了新植茶园基地的建设,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就开挖了300多亩相对集中的闲置地、撂荒地。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个道理,均坪村的干部心里十分明白。他们一刻也没有闲着,一边召集党员、组干部、乡贤人士等开群众会,宣传国家产业扶持政策,解释茶产业带来的辐射效应,与村民们细算“收支账”;一边逐组逐户走访,协调土地流转事宜。在村干部的劝说下,天星孔、新公社、窑孔田、铜鼓坡、朱家窝凼、杨家屋基等处的成块且基本连片的土地开挖完成。

  “我们村把茶叶产业作为全村增收致富的长效产业来抓,主要是为了让群众既能在茶叶基地务工,增加工资收入,又能在茶产业见效后稳得住、可持续发展。”村委会主任赵廷辉胸有成竹地说。


  “集体”承包,管护老茶区

  “我家的周围就是村级茶叶基地,每年我都在茶园里打工,既对老茶园进行管护,又到新茶园移栽茶苗。一年下来,纯收入有2万余元。”村民徐巧情满脸笑容地说。

  徐巧情是该村四组的村民,由于自家人口较多,田土较少,每年春耕与秋收过后,她就和公公、婆婆就到村级茶叶基地里务工。一天,她找到村主任赵廷辉说是要承包部分老茶园的管护,赵廷辉满口答应,把曹的、斗子沟等地的250余亩老茶区转包给了她,由她带人管护。

  徐巧情利用晚上逐家逐户询问、组织劳动力,白天则带领她的“人马”在转包的老茶区管护茶叶。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完成了250余亩老茶区的管护。


  绿色大地,扮靓山旮旯

  三年来,均坪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以每年100亩的速度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规模上日益壮大,技术上日趋成熟,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茶叶发展新路。

  “以前,我们村好多土地都是撂荒的,心里觉得很可惜。现在,通过发展茶产业,把这些土地合理利用起来,不但能增加村民的收入,还美化了我们的人居环境。”村支书陈朝友说。

  看天星孔,一块块新植茶园错落有致,一株株茶苗带着露珠茁壮成长。


2.jpg


  望铜鼓坡,一层层新开挖的梯土里,黄土地上冒出的那一抹绿,是村民用汗水种下的希望。

  走新公社,踩在细软的泥土上,一股清新的气息夹杂着茶香扑面而来,惹人心醉。

  放眼望去,公路旁、寨子边是茶叶,山坡上、山坳里、山底下也是茶叶。山头绿了,山旮旯活了,整个村寨美了。

  青山绿水间,均坪村林中有茶、茶中有景、景中有茶,茶叶为均坪村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截至目前,均坪村已发展茶叶面积600余亩,茶产业用工1100多人,发放茶叶管护工资10万余元。茶园,已成为均坪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茶产业,已成为带动均坪村不断发展的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