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江口县 > 正文

江口:沧海变桑田 大路通天阔

  行走在山青水秀,生态优异的江口县乡村小道上,一排排具有地域特色二层小砖楼与水辉映,与山媲美,别具一格。真可谓“移步换景皆入画,山水分明映朝霞。”


  对于当前的这番发展景象,几年前可另是一番“风味”。“以前交通是硬伤、产业是重伤、组织建设是内伤,推动村级经济发展难,村民局限于传统农业的种植上,自给自足成为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全县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非常严重。”江口县一位退休老干部感慨的介绍道。


村居民环境.jpg

美丽乡村


  梳络交通  撬动乡村经济发展


  闵孝镇提红村红石组,距集镇向东10公里路程,杭瑞高速、瓮江高速闵孝段在此设站。便捷的交通搭配独有韵味的土司古城,盘活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农特产品的外销。  “交通条件好了,每年一到长假我们这里热闹得很,要是家里面有点土特产什么的,那时值钱得很。”村民张老素说。


  江口县国土面积近“九成”处于山间地带, 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 等等被交通条件这条“硬伤”阻碍,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江口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为契机,牢牢守住生态发展这条底线,把交通项目作为开山斧,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67.79亿元用于大交通建设,实施国省道路、县乡道路、通村公里、通组公路建设,实现村组路网全覆盖。截止2017年,建成高速公路76.3公里、国省干道324.2公里、县乡公路518公里、通村公路582.5公里,“组组通”道路1213公里,公路总里长2714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三级油路、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100%实现了全县入户硬化路,路网通达率、通畅率、管养率和村村通客车率均100%。


  “以往去镇上赶集‘早背月行,晚伴月回’,交通条件非常不便。现在好了,天堑变通途,硬化路直通农村每家每户,家家户户都买上了摩托车,现在上街赶集只要半个小时便到了。”闵孝镇提红村雪坪组村民肖方说。


  谋划产业 提乡村振兴新步伐


  自脱贫攻坚以来,江口县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目标任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打响“梵净山.健康养生”品牌,突出抓好生态茶、冷水鱼、猕猴桃3个主导产业和中药材蔬菜2个增收项目, 不断完善落实产业扶持政策。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20.11亿元,发放精扶贷1.29亿元,政府贴息723.41万元,惠及2817户贫困户。

  骆象村,位于江口县怒溪镇东北部,地势起伏大,山岭纵横,本地人曾自嘲“家有田土几十亩,依山傍水天地间”。


  “种植结构单一,还得靠天吃饭,稍有想法一点的年轻人都搬出去了。”村主任王付银回忆道。


  “现在可不同了,自从驻村工作队来到我们村以后,为我们村谋划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种植茶叶。”谈到村里的产业发展村主任说。


  骆象村茶产业种植基地按照生态有机茶园标准进行打造,规划种植面积2.1万亩,现已建成可采茶园9800亩,建成成茶加工厂8家,其中,有大众茶生产线8条、名优茶生产线5条、碾茶生产线4条。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682余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现在茶叶基地建在家门口,又有大公司给我们做后盾,我放心地把自家的土地入了股,平时我和老伴在基地务工,一个月下来有6000多元的工资收入,生活现在越来越好了。”骆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付忠权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怒溪镇骆象村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基本目标,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让农村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员带头 掀起经济发展浪潮


  近年来,江口县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在优秀村干部的培养、遴选上下功夫,通过建强配齐村级党组织带头人,由县乡两级党委选配优秀党政干部到村任职,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组成上择优选取村级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官等年富力强担任村级“要职”。


  同时,加快“雁归工程”实施计划,把致富能手,村级党组织,年轻、高学历、致富能手型党员人数大幅提升,“领头雁”发挥了强大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当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答卷人,就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全国劳动模范、鱼粮溪村支书杨再炼说。


  2016年3月,鱼粮溪村“两委”在杨再炼的带领下,成立了贫困户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残疾户+”模式,推行“1+3+1”党员带富模式,根据残疾人劳动力大小强弱和家庭困难度进行安排。目前带动残疾人就业22名,其中精准扶贫户15户。


  现如今的鱼粮溪村产业遍地开花,种植果蔬面积2560亩,精品水果1200多亩,发展水产养殖230亩。同时,相继建成了鱼粮休闲假日酒店、休闲垂创收钓鱼塘、党员干部实训、果蔬基地等村级集体经济基地,创新推行了“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先后引进大中型企业18家,成功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生活保障。


  在他的带动下,十多名致富能手回乡办厂创起了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422余人,2018全村实现人均收入10587元,鱼粮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人才旺,百业兴。美丽乡村建设、河长制管理、村级卫生整治等,让农村“颜值”大增,农村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