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碧江区 > 正文

碧江区实现整区脱贫摘帽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启示

文/陈代文


  铜仁市碧江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好“五步工作法”,按照“76554”工作要求和“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在脱贫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三个机制、四个到位、四大举措、两个关口”工作经验,有效破解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精准扶贫四大难题,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9月,碧江区作为贵州省铜仁市首批退出县率先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并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


作者(中)认为,脱贫攻坚这场既输不起也等不起的攻坚战,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提炼、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才能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IMG_0216.JPG

作者(中)认为,脱贫攻坚这场既输不起也等不起的攻坚战,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提炼、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才能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一、主要做法


  (一)“三个机制”做好“扶持谁”。一是构建精准识别机制。按照“组评最穷、村级平衡、乡镇把关、区级统筹、群众公认”的原则和干部集中遍访等方式,切实摸清贫困人口规模分布、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情况,采用“一申请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方法,实行报、查、评、审、批“五级审核”链条式把关,逐户逐人比对信息,做到识别“不漏一村、不漏一组、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建档立卡对象精准。二是构建“五人大走访”研判机制。明确贫困村县级领导(非贫困村“三支队伍”总负责人)带队,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起参与,会同所到村民组包组干部、村民组长及帮扶干部逐组逐户开展普遍大走访、大排查,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同步做好记录,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困难和诉求能现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限时解决。不合理的诉求,及时做好政策解答和思想疏导,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重病户、残疾户、低保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等“五类”非贫困户人群,紧紧围绕“三率一度”核心指标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情况,集中火力现场审定“二级档案”,对基础信息存在问题的现场综合研判,因户施策提出解决办法。这样,既极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又再次确保了扶贫对象的精准。三是构建分类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统一印制“四卡合一”红绿公示牌(红牌代表未脱贫户、绿牌代表已脱贫户),详细记录贫困户人口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收入情况等内容,对脱贫户和未脱贫户实行分类管理。规范建立贫困户“一户一袋”及非贫困户“五类”重点人群“二级档案”,切实做到客观有的、系统录的、袋里装的、墙上挂的、嘴上说的“五个一致”,确保了脱贫轨迹清晰、脱贫成效真实。


  (二)“四个到位”做好“谁来扶”。一是组织保障到位。区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区脱贫攻坚指挥中心;乡(镇、街道)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团;贫困村成立了由县级领导担任团长、指挥长的村级脱贫攻坚指挥部。按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各级组织之间上下联动,层层推进。出台《碧江区整区脱贫摘帽实施方案》等3个主体文件,制定《碧江区脱贫攻坚“五改一化一维”工作实施方案》等12个配套文件,区直相关部门制定主管领域扶贫政策文件,形成“3+12+N”扶贫政策体系。二是人员保障到位。实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定点包干和“54321”结对帮扶机制,29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7090户贫困户、包保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点人群。从区直部门选派292名优秀干部组建67支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组织关系、工资关系转入所在乡(镇、街道),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乡村,专抓脱贫攻坚工作。三是资金保障到位。2014年以来,整合涉农、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基金等资金55.2亿元,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投入格局。出台了《碧江区脱贫攻坚专项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准一公开”,区纪委监委、乡(镇、街道)纪(工)委及村监会对资金使用情况全程监管。四是问效保障到位。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拉网式督查,定人、定责、定时整改省、市、区脱贫攻坚督导反馈问题,逐项销号。年终绩效考核将脱贫攻坚工作权重提升至50%,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出台《碧江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全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培养使用、容错纠错等八个方面的正向激励。


  (三)“四大举措”做好“怎么扶”。一是兜住政策底线,保障生活有尊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四重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整合财政、民政、人社、教育、卫生健康、扶贫、工会、残联等部门民生资金和社会救助资金,为有效兜住底线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贫困群众尤其是特困家庭住房、就医、生活有保障,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二是织密社会网络,造血帮扶强内功。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大力开发生态护林员、乡村护路员、环卫保洁员、小区巡防员等公益性岗位,加大金融扶贫、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扶贫力度,优先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大力实施技能扶贫,扎实开展建筑、保安、家政、制鞋、烹饪等技能培训,确保城乡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就业技能。深入开展扶智助学活动,制定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系列助学政策,通过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三是做优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将农村与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组组通”道路、联户路硬化、污水治理、“五改一化一维”(改厨、改水、改厕、改圈、改电,房前屋后地面硬化及房屋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旧颜换新貌。切实加强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天蓝、水清、地绿、气净”。全面统筹协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规划相衔接,采取整村推进、整体搬迁、插花安置、就近搬迁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易地搬迁脱贫进程。目前,建设8个安置区,可容纳约5.5万人。四是做强扶贫产业,念好群众致富经。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以铜仁·苏州共建产业园为工业扶贫主战场,实行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脱贫、抓项目、抓招商、抓招工、抓创建、抓信访“六抓”责任制,引进武陵山国际汽车城二期、御诺羊乳业等21个重点项目,积极促进百丽鞋业、农夫山泉、好彩头等200余家企业投产达产,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实现贫困群众“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因地制宜发展果蔬、中药材、油茶、食用菌、生态畜牧业五大主导扶贫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依托铁骑力士、五新农业等龙头企业,创新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行 “1211”(1栋圈、2夫妻、年出栏1000头、年收入10万元)生猪代养、“公司+集体经济+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百花渡田园综合体、坝黄农林科技产业园、瓦屋农旅一体等12个园区转型升级发展,鼓励和支持周边贫困户积极发展小买卖、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四小经济”实现稳定增收。


  (四)“两个关口”做好“怎么退”。一是严把“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认定关。结合实际制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退出认定碧江标准,即收入达标:户年人均农民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不愁吃:家有油、米、肉等生活物资,有安全饮水等;不愁穿:家中常备四季换洗衣服、有棉被等;住房保障:按照“应享尽享”原则,享受“五改一化一维”、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住房面积达标、安全有保障;医疗保障:贫困户享受医疗兜底;教育保障:确保无一人因贫辍学,并享受国家不同级别的教育资助政策。严格按照“一评议一公示一公告”程序,确保贫困退出标准具体、程序公正公开。二是通过群众认可关。将群众认可度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重要标尺。切实做好讲明一个道理、算清一本账目、增强一份荣誉感“三个一”宣传工作,即为群众讲明国家投入、普惠政策、干部帮扶、弱势群体等道理;算清国家投入、个人收入、农村变化等账目;增强帮扶干部、村寨发展、群众素质等荣誉感,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切实增强群众感恩意识、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取得成效


  (一)全区经济高速发展。碧江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走脱贫攻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四化同步”深度融合发展路子,经济蛋糕不断做大。全区地方生产总值由2014年的110.81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59.58亿元,年均增长14.4%,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武陵山片区。碧江区2018年上半年产业大招商综合测评排名全省第二。碧江区被评为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二)贫困群众安居乐业。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形式,让贫困群众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碧江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8458元增长至2017年的11463元,年均增长10.7%。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政策和扶贫举措,贫困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开支大幅减少,不愁吃、不愁穿,钱袋子鼓了起来,小日子火了起来,大幅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大力实施组组通、危房改造、“五改一化一维”及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工程,农村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


  (四)干群关系稳固和谐。广大干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与群众结对子、结亲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出主意,与群众打成一片,在与贫困的斗争中得到了历练,培养锻造了一批“四勇四敢”狮子型干部队伍,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干群关系越来越和谐融洽。碧江区在脱贫攻坚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中人民群众认可度高达97.64%,在全省各出列区县中位居第二位。


  三、经验启示


  (一)党委领导是推动脱贫攻坚,实现整区脱贫摘帽的根本保障。碧江区充分发挥党委在推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研究、精心谋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区委牵头出台了系列配套文件、方案。2017年以来,先后召开了5次脱贫攻坚千人大会、35次区委常委会议、52次工作推进会、20次专题会,安排部署整区脱贫摘帽工作,全面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精准扶贫新格局,为实现整区脱贫摘帽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脱贫摘帽,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统筹推进。


  (二)探索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实现整区脱贫摘帽的重要推手。在脱贫实践中,碧江区不断思索,积极探索创新,总结出“543”工作法:“5”即贫困村县级领导(非贫困村“三支队伍”总负责人)带队,包村领导、驻村队长、第一书记、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起参与,组成“五人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及重点走访”调查研判工作组;“4”即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勇于较真敢于碰硬、勇于抓细敢于落小、勇于吃苦敢于吃亏的“四勇四敢”狮子型干部队伍;“3”即讲明一个道理、算清一本账目、增强一份荣誉感。通过建立“543”工作机制,领导干部们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点赞,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脱贫攻坚这场既输不起也等不起的攻坚战,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提炼、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才能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三)敢于担当是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实现整区脱贫摘帽的重要力量。碧江区29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7090户贫困户、包保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点人群。为了贫困群众能够尽早脱贫致富,有的干部带病坚持工作、有的轻伤不下火线、有的带着嗷嗷待哺的孩子进村入户、有的身怀六甲也仍然坚守在一线、有的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书写了一个个干群同心、决战贫困的感人故事。脱贫摘帽,关键在干部,关键在敢于担当、苦干实干。


  (四)发动群众是夺取脱贫攻坚胜利,实现整区脱贫摘帽的重要基础。碧江区始终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通过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春晖社”等平台和群众会、家庭会等形式,按照党的政策好、人居环境好、社会风气好、干群关系好“四个好”宣传要求,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感恩教育,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广泛赢得了民心。第三方评估时,群众像过年一样,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穿戴整齐,备好瓜果茶水,像对待亲人朋友一样对待评估人员。脱贫摘帽,本质上是做群众工作,只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就能全面夺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

(作者系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碧江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