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武陵深处战犹酣

  铜仁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地区之一,是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


  近年来,铜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按照"七个极"工作要求、"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则和"76554""六步曲"工作方法,突出"四个聚焦"主攻深度贫困地区,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铜仁市下辖的10个区县均为贫困县,共有1565个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3.2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4.78%。碧江、万山、江口、玉屏、石阡、印江等区县顺利脱贫摘帽,2018年铜仁市贫困人口减少到16.5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4%。


  2019年以来,铜仁市聚集人力物力财力,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深化落实"1+2"领导包村工作机制,集中火力尽锐出战春季攻势和夏秋决战,松桃、思南、德江等县达到出列条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完成摘帽工作量85%以上。预计2019年减少贫困人口12.26万人左右,剩余贫困人口4.3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6%左右。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易地扶贫搬迁"斩穷根"


  碧江区响塘龙安置点袁新芝说:"以前,孩子们去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现在方便多了,只要走十几分钟就能到学校,做梦都没想到有这么好的生活。"


  "住上新房子,每天骑车上下班,心里很甜。"大龙大德新区安置点周琴说起现在的日子满脸笑容。


  "以前住在思南老家,要爬坡、过河,再坐半个小时车才到街上买东西。到这里好多了,不但有新房子,附近就有超市、农贸市场,生活方便了,还可以就近就业。"万山区河坪安置点赵红琼表达了同样的幸福。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脱贫工程之一,是为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是"挪穷窝"与"斩穷根"的治本之举。


  "十三五"期间,铜仁市委、市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以全市125个贫困乡镇、1565个贫困村为主战场,紧扣省委、省政府"六个坚持"的要求,以城镇集中安置为主,因地制宜、精准搬迁,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44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9.33万人,占全省188万人搬迁安置规模的六分之一,居全省第三位,其中跨区域搬迁12.55万人,占全省跨区县搬迁规模的53.8%,居全省第一位。


  近年来,铜仁市围绕"要搬谁、谁来搬、搬哪里、怎么搬"等核心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突出解决"搬得出"的问题,探索了系列好经验、好模式,写好了易地扶贫搬迁"前半篇文章"。如江口县探索以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以群众意愿定搬迁地点、以家庭人口定安置住房面积、以家庭情况定脱贫措施"四定法",打造的周屯安置点曾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会观摩点,并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四个安置点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播。此外,还有大龙开发区德龙新区、松桃九龙湖等安置点被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观摩点。目前,已搬迁2935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6934人,跨区县搬迁125482人,"十三五"计划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彻底改变了近30万农村贫困群众的世代命运。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2019年以来,铜仁市围绕"搬后怎么办"重点工作,按照"五个体系"建设要求,着力解决好"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7"文件,扎实抓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五个体系"建设。如:万山区探索兴建"扶贫微工厂",实现搬迁群众就业与顾家双赢的做法,得到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的肯定性批示。同时,在移民搬迁安置点,推进联合办公进社区、公共服务进社区、均衡教育进社区、就业保障进社区、基层党建进社区"五进社区"工作法,得到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领导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碧江区响塘龙安置点探索实行大数据管理模式得到全省劳动就业创业观摩会参会代表高度点赞。松桃苗族自治县推行"三二三一"工作法,大龙经济开发区打造"五全"模式,确保了搬迁群众下定决心、住得安心、过得舒心、活得开心、增强信心。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改善人居条件,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铜仁市上下将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按照"五个体系"建设要求,妥善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苦干实干书写民生情怀,让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出镜出彩。


  "输血"变为"造血"式扶贫 产业革命"治根本"


  农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何将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一场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正在铜仁打得如火如荼。


  2019年,铜仁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以500亩以上坝区为突破口,聚焦"八要素",落实"五步工作法",突出"七强化"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更加显著。预计2019年新增种植茶叶18.2万亩、油茶9.49万亩、精品水果7.08万亩、中药材13.95万亩、蔬菜234.6万亩、食用菌4.52亿棒、竹子3.1万亩;出栏生猪287.4万头、肉牛22.06万头、肉羊70.1万只、家禽1273.66万羽,带动11.59万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占未脱贫人口16.56万人的68.4%。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以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长短结合、大小并举、立体发展"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意见》《关于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意见》《2019年铜仁市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发展方向。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发展合力。铜仁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市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成立了生态茶、中药材(含石斛)、生态畜牧、食用菌、蔬菜(含辣椒)、油茶、水果、生态渔业、竹子、金融保险服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业经营组织、农产品品牌创建及产销对接等13个工作专班,分别由市领导领衔推进。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均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形成了齐心协力抓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强化坝区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坚持示范样板为引领,推行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领衔创办坝区制度,对标对表样板坝区和达标坝区创建要求,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组织方式、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全方位协调解决要素配备,着力打造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大型农产品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全市204个500亩以上坝区按照"一个坝子、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个方案"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建设。2019年,全市完成12个样板坝区和62个达标坝区创建,样板坝区亩均产值达1.2万元以上,达标坝区亩均产值达8000元以上,将500亩以上坝区打造成了"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


  强化主体培育,增强发展动力。2019年,成功引进裕国菇业、和鲜食品等一批优强企业,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4家,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累计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44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30家、市级龙头企业3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716家、市级家庭农场1667家。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出台了《铜仁市2019年农业经营组织发展与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创新提出农产品品牌创建"十大重点"建设工程,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用品牌商标,助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强化产销对接,拓展销售渠道。重点做强本地市场、拓展省外市场、用好帮扶市场,做好产销对接。在主城区建成华联小铺(惠民生鲜)17家,实现325家企业(基地)与学校食堂形成"订单"供应。全年组织企业189家(次)参加铜货入京活动、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苏州金秋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等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苏州建成铜仁农特产品展销窗口10个以上,大力发展电商,拓宽铜货出山渠道。


  强化利益联结,助力脱贫攻坚。大力推广"村社合一"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如探索形成了万山中华山"622","九丰农业+"、玉屏温氏养殖"411"、石阡"四个100%"、松桃"631"、德江"5311"等利益联结成功模式,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深度融合,构建了村级组织主体、干部群众主力、社会企业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助推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让群众绽放幸福笑颜。万山区大坪乡瓮岩村第一书记叶英都说:"我们村500亩坝区种植了桃树,2019年为了响应区乡产业革命的号召,我们选择了在桃树林下种植红果参,并且和中国中药集团贵州同济堂签订有保底收购的协议,产销协议,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能为百姓提高收益。"身体残疾的松桃福农油茶专业合作社滕爱辉说:"从2012年到油茶基地做事,不仅可以获得务工收入,年底又可以分红,漫山遍野的油茶使我家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


  产业扶贫是最可持续的扶贫方式,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各地各部门仍需继续革命,在产业扶贫上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产业扶贫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真正把产业扶贫打造成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


  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大文章 脱贫攻坚"添动力"


  自2013年铜仁与江苏苏州结缘以来,两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将两地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生态、劳动力等优势充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助推了铜仁市的脱贫攻坚进程。


  2019年,苏黔两省、苏铜两市党委、政府高层领导交流互访频繁,先后开展调研对接25批(次)424人次,召开高层联席会议2次,进一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紧密配合,按照"优势互补、长期合作、精准聚焦、共建共赢"的思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吹糠见米与久久为功相结合、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对口支援与双向协作相结合、发挥政府作用与激发社会力量相结合,不断创新扶贫协作新路子、新模式。全年我市共获得江苏省及苏州市财政援助资金5.5726亿元,社会帮扶资金7368.11万元,选派援铜干部120人、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406人,解决转移到帮扶城市就业1262人,帮助实现就近就业10240人,共引导到铜仁市开展扶贫企业数79家,带动5416人贫困人口脱贫。


  创新结对帮扶携手互动。苏州市10个县级市(区)、101个经济强镇(街道)分别结对帮扶铜仁市10个区县、117个贫困乡镇;苏州市184个经济强村(社区)、139个优强企业、55个社会组织与铜仁市415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其中铜仁319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苏铜双方共建各类园区共17个,引进企业57个,实际投资19.418亿元。


  创新助残联盟聚力带动。苏铜两地残联充分用好用活财政援助资金,组建"政府+企业+社会"助残联盟,构建"四措"帮扶体系、搭建"四优"帮扶平台、创建"四有"帮扶机制,引导残疾人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东西部协作、全社会参与、残疾人受益"的帮扶格局,推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6111人脱贫。


  创新组团帮扶提升推动。苏铜两地教育、医疗系统创新协作模式,大力实施"组团式"对口帮扶,重点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模式培养人才,实现了从"参与式"到"植入式"转变。铜仁市545所学校、191家县级医院及乡镇(街道)卫生院与苏州市439所学校、100家区(镇)卫生院实现结对帮扶。玉屏侗族自治县教育"组团式帮"扶模式作为国家发改委第二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创新消费扶贫双向联动。按照责任压实到位、措施激励到位、平台搭建到位、示范引领到位、多方融合到位的"五个到位"要求,组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出台了《支持铜货出山助推脱贫攻坚的奖励扶持办法》等系列优惠政策,共建了10个现代农业园区,充分发挥苏州农业龙头企业优势,鼓励苏州农产品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到铜仁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开展农业生产、流通和销售,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创新劳务协作全面拉动。苏铜两地搭建"人力资源市场、远程视频招聘、面对面招聘"三个平台,促进18041名劳动者就业;建立"工作互访、校企合作、劳务对接、政策激励"四大机制,推动铜仁·苏州人力资源市场、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站、联合举办招聘活动、校企合作、扶贫车间、人才交流培养等一系列重大成果落地;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就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3个1"四项计划,围绕铜仁市人力资源服务、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等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开展能力提升培训。


  脱贫攻坚是一场无烟火的战斗,在战场上拼的是精神、是责任、是担当,多少干部扑身一线浴血奋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奉献了青春年华,甚至是最宝贵的生命。如张曙光、文伟红、安永恩等一批英雄战士,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铆足干劲,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坚强决心,恪尽职守、拼搏奉献,为打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立下的军令状,是向全世界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铜仁市脱贫攻坚只是一个缩影,其背后是近14亿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征程中铿锵前行。在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担起责任,尤其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更要奋发进取、埋头苦干。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就一定能够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圆满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