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抹茶独钟梵净山


  那座名叫茶溪的茶园,就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夏日炎热尚未退去,我却有幸在梵净山脚下享受到了一丝清凉。


  在梵净山脚下享受清凉不足为奇。梵净山早就是闻名遐迩的避暑名山,系武陵山脉主峰,“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位于铜仁市中部,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受东南亚太平洋季风控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十分显著,不见酷暑,冬季受寒潮影响一般较小,没有严寒,得名“梵天净土”,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


  然而,身处圣山,体表的暑热易去,红尘匝地,心田的燥热难退。朋友说,那就喝一杯抹茶吧,梵净山抹茶不但香气特殊,而且色泽翠绿,味道也更鲜美,让你一解尘世间纷纷扰扰的浮躁之气。


  抹茶起源于隋唐,我们智慧的先祖采撷春天茶园里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蒸青散茶(碾茶)的发明,并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使之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咏叹抹茶的诗篇,“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就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之词。到了宋朝,抹茶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饮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可自九世纪末,也即日本的平安中期,抹茶随日本随遣唐使进入日本,我国就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


  及至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鲜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


  普通茶虽含极高营养成分,但茶叶里真正溶于水的部分仅为35%,大量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都被当做茶渣扔掉。实验证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一碗抹茶里的营养成分超过30杯普通绿茶,所以日本茶道的精通者几乎无一不长寿天年。变喝茶为吃茶不仅是一个饮食习惯的改革,同时也是适应快节奏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抹茶本意即用石磨来碾磨的茶。石磨称为茶磨。北宋诗人黄庭坚最早记述茶磨时如是说:"浸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计尽巧极至迂磨,信哉智者能创物。


  抹茶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它的制作有两个关键词:覆盖和蒸青。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遮光率达到98%以上,也有简易覆盖,用黑色塑料纱网覆盖的,遮光率只能达到70~85%。实验证明用不同材质、颜色的物品给茶遮光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一杯抹茶入喉,一股睽违的大自然清香从唇齿间弥漫开来,让人顿觉神清气爽。主人介绍说,抹茶既可作为天然的高端饮料直饮,可做年轻一族追捧的冷饮,也可做成老少咸宜的茶点和烘焙食品,还可加工成化妆品、保健品。二


  抹茶原产生于中国,兴盛于日本,并已发展得非常庞大。而在我国,受季节、地域限制,多年来茶叶市场始终无法发展壮大,茶叶市场消费也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外部大环境导致成本上升、竞争加大;内部的一些负面事件,也影响了市场的消费信心。


  早在公元前约2700年,神农氏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迈出人类吃茶第一步,被誉为"抹茶鼻祖"。《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足以说明抹茶的朦胧起源阶段,我们的祖先是把它作为药材来使用的。


  可是到了现在,伴随茶叶种植、遮荫技术、育种技术的发展,为抹茶提供了更好的原材料;蒸青设备的进步,又促使抹茶的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超微粉研磨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成本。我们理应使抹茶这种古代奢侈品走向普通大众。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环境和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公众对营养健康的诉求越来越多,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抹茶生产,不下大气力促使抹茶等天然营养健康产品得到迅猛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眼光的茶叶生产商为寻求突破,转而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而抹茶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文化意蕴厚,又可以作为众多食品配料的角色,受到了一些茶叶生产商的青睐。


  抹茶不但受到日本人的喜爱,在欧美等国家也大受欢迎。在国际市场上,一公斤的绿茶粉售价为1200~18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0~110元/公斤),而每40克的抹茶售价为1800~12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05~700元),价格相差几十上百倍。因为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


  与绿茶粉相比,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四五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质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对食物的营养成分,同时对它的色泽也是很在意的,人的食欲几乎和自己对食物的感觉良好度是呈正比例的。人们本能地更容易接受天然绿色的食品,在日本,人们被要求每天摄取30种食物,但是少有人能完成这个任务,而抹茶几乎同时拥有所有蔬菜的营养成分。抹茶不但可以直接用来饮用,同时可以做成各种抹茶食品,抹茶以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和在动物体内的整体生理调节功能及"绿色"特征,应和了新时代大众的消费理念和环保意识,同时应和了现代化生活节奏的需要。可以肯定,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绿色添加剂研究的深入,抹茶在食品、饮料中的应用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


  我注意到,梵净山采摘的新鲜茶叶,是在当天采用蒸汽杀青法杀青干燥的。这也就是说,在蒸青过程中,茶叶中的顺-3-已烯醇、顺-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并产生大量的A-紫罗酮、B-紫罗酮等紫罗酮类化合物,这些香气组分的先质为类胡萝卜素,构成了抹茶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抹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主要为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蛋白质、芳香物质、纤维素、维生素C、A、B1、B2、B3、B5、B6、E、K、H等,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钠、锌、硒、氟等近30余种。日本学者研究显示,覆盖遮荫改变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环境因素,因而影响到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除低级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外,其他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低于遮荫茶。经过覆盖的绿茶叶绿素和氨基酸明显增加,类胡萝卜素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总量为自然光栽培的1.4倍,叶绿素为自然光栽培的1.6倍。


  2018首届贵州梵净山国际抹茶文化节在江口举办,国内外400多名行内专家、学者及客商参会,"复兴抹茶产业,重塑抹茶文化"成为抹茶文化节主题。


  近年来,铜仁市"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把抹茶作为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方向,进一步延伸生态茶产业链,提升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茶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目前已建成生态茶叶基地189万亩,约占贵州茶叶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二位;10区县中,有4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万亩种茶乡镇63个,万亩种茶村15个,并建成10个省级现代农业高效茶叶示范园区,主要为福鼎大白、石阡苔茶、龙井43等国家级和省级地方茶树良种。


  除却具备规模优势、品种优势,铜仁把"梵净山茶"作为茶叶公共品牌统一打造,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标识、统一包装元素、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对外宣传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模式,梵净山茶及石阡苔茶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统计,梵净山茶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各类茶叶评比活动中获奖160多项,"梵净山茶"品牌在2018年中国100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品牌排名全国第31位,品牌价值19.86亿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同时,铜仁市不断引进大型茶叶龙头企业,贵茶集团、英国太古集团、联合利华集团等国内外知名茶企先后落户铜仁。此外,我市以消费者为导向开拓市场,至2017年建立省内销售点941个,省外销售点297个,"梵净山茶"系列产品进入省内外商超系统82个。后来,又新增"梵净山茶"淘宝村8个,网店12个,微商120个,北京马连道梵净山茶城、上海"梵净山茶"专卖店、广州"梵净山茶"专营店、深圳"梵净山茶"销售点等也开业营业,为发展抹茶产业提供强大的市场销售网络。


  走进坐落在江口县的贵茶产业园,花园式厂区,规模庞大的抹茶加工车间,先进的生产设备,无不让人惊羡。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抹茶加工车间,由贵州贵茶集团总投资6亿元,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引进国际领先的抹茶生产线建设而成。该项目投建1万吨欧陆大宗茶、3000吨精制绿宝石、2000吨抹茶精加工和1000吨固体抹茶粉冷冻干燥等5条生产线,产品已得到美国星巴克、日本丸七、贵州山花、宜北町等企业认可,并且与日本泉盛集团、原田制茶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抹茶销售中日合资公司和抹茶研究院,3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


  目前,贵茶集团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人,已与江口县18家茶叶生产企业签订联盟协议,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江口县发展茶叶基地达12万亩,带动农户8.62万人。2017年,全县茶叶产品产量6800吨,总产值6.81亿元,直接带动61个贫困村、4410户精准扶贫户、1.52万人直接就业,实现人均增收4330元以上。


  梵净抹茶,香溢天下。抹茶源于中国,如今又重新回归了故土。在园区展厅,以茶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糕点、糖果等食品以及各种各样的抹茶产业,令人大开眼界。抹茶是茶中唯一兼具饮、食、妆功效的产品,内含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30余种,可广泛用于食品、医疗、化妆品等行业。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抹茶需求量在1.2万吨,而生产总量仅5000吨左右,市场需求缺口巨大。抹茶属于新兴产业,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是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型产业。前不久,铜仁市出台"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计划在两年内发展抹茶基地10万亩,5年内建设碾茶生产线200条、抹茶生产线10条,2020年实现抹茶总产量4000吨以上,并结合抹茶产业、文化、旅游等要素,打造集博览、创意、研究于一体的抹茶文化,通过"抹茶+旅游"、"抹茶+康养"、"抹茶+文化"等模式,不断延伸和丰富"抹茶+N"的产业链条,力争尽早走出国门、融入世界。


  茶为中国国饮,在别的地方难以发达的抹茶,在铜仁何以蔚然成林?答案只有一个:绿水青山。


  梵净多嘉木,茶乡幽韵长。桃源铜仁,不仅有名山巍峨,更有玉水缠绵。铜仁县县都有穿城秀水,乡乡都有青山绿水,村村都有田园山水。正是山灵水秀孕育,黔东遍地嘉木丛生,梵净山有4.2平方千米原始森林,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其存有生物种类2601种,其中植物20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1种,几乎占据贵州受保护植物总数"半壁江山"。


  茶以山名,山以茶显,好山好水必有好茶。铜仁是茶树的原生地和古老的茶区之一,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麓地带到海拔1300~1400米地带,主要是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为梵净山森林的精华所在,其中有不少仍处于原始森林的状态,植株密集,林内阴暗,生活着众多的珍稀生物;从鱼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900~2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世界上共有1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梵净山就有13种,是世界上罕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测,铜仁是贵州茶区最适宜种茶区域之一。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让梵净山茶得天独厚,景美茶香,已传承千年。


  陆羽在《茶经》有"黔中生思州,其味极佳"之赞誉,而《明实录》中有"思州方物茶为上"的记载。铜仁种茶、制茶、饮茶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已较为兴盛。生活在黔东的各民族爱茶、嗜茶、种茶、制茶,与茶结缘、因茶结亲、以茶结交,保存了原生态的民族茶食、茶饮、茶俗、茶事、茶礼。经历千年沧桑,茶文化不断演变,与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有机融合,共同形成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梵净山茶文化。


  伴随时代的发展,铜仁茶产品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精制而成,实为茶中精品。特别是梵净山名优绿茶系列产品,内涵丰富,外形独特,色泽翠绿,汤色碧绿明亮,清香持久,栗香味浓,滋味鲜醇,叶底完整嫩绿,色香味形俱佳。


  抹茶独钟梵净山。据农业农村部、省市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表明,铜仁市境内生产的茶叶产品水浸出物含量达到38%~47.8%,茶多酚含量达16.7%~31.5%,氨基酸含量达3.1%~10.6%,各项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和贵州省地方标准。


  近年来,铜仁市始终把茶品质作为立业之本,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以无公害茶园建设为底线,强化茶园投入品管理,制定出台了《铜仁市梵净山茶品牌综合标准体系》,全面推进茶叶绿色发展。据统计,目前铜仁认定无公害茶园面积突破130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逾120万亩、有机茶园6200亩、绿色食品茶园2700亩,产品认证登记78个,每年经农业部及省、市有关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率均达100%。在石阡、江口两县分获第二批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印江斩获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思南获批"国家级茶叶出口示范区"的同时,铜仁茶产品连续六届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多次参加在日本、香港等地举办的国际绿茶评比活动中夺得金奖。


  一个个"国字招牌"陆续被多个区县摘取。印江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石阡荣获"中国苔茶之乡"美誉,沿河也将"中国古茶树之乡"收入囊中。


  抹茶是绿茶中的高端产品,高档抹茶更追求的是绿色,色泽越绿价值越高。悠久的茶文化及茶叶优良的品质保证,正是铜仁打造"世界抹茶之都"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