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产业革命:黔东大地的燎原星火

  今年以来,铜仁市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强弱项、补短板,紧扣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全力推进“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深入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是支撑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的关键。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走进思南县天桥乡梧桐村,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傲寒而立。近年来,梧桐村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扶贫和贫困户致富增收有效结合,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投入项目资金百余万元,推动实施青花椒种植产业项目。目前,全村已发展青花椒580亩,实现了长效产业全覆盖。据天桥乡副乡长文力介绍,选择花椒产业种植,是因在考察后发现当地的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花椒,思南县成立的花椒办还能为生产种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在第三年后花椒便可挂果,五年后就能进入丰产期,经济价值高,能让老百姓尽快获得收益。为规范农业生产标准,强化优质农产品供给,我市着力转变干部群众的农业发展观念和生产经营理念,引导农民主动顺应市场发展,力争逐步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与特色相呼应的农业产业布局。


  乘风破浪风帆劲,乡村振兴正当时。2019年,铜仁市各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勃然兴起,让铜仁市农村经济总量实现了新跨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稳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村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农村贫困状况大幅改善。截至目前,铜仁市共计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50.5万亩,其中低效玉米调减22.17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2%。新增茶叶6.7万亩、精品水果7.08万亩、中药材13.95万亩,累计种植蔬菜215.7万亩,完成食用菌3.98亿棒;出栏生猪270.12万头、肉牛17.84万头、肉羊86.17万只,家禽出栏1960.78万羽,产业扶贫带动11.32万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占未脱贫人口16.56万人的68.4%。扎实推进500亩以上大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创建11个样板坝区和61个达标坝区,铜仁市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3.2万亩。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铜仁厚植和谐发展理念,奏响了“生态兴农、扶贫富农、改革活农、美村靓农”的“多重唱”。


  夜郎无闲草,黔地山货好。梵净翠峰茶、石阡苔茶、沿河空心李、贵州白山羊、德江天麻、玉屏油茶、梵净蘑菇……为唱响“铜货出山”,铜仁市坚持特色发展,做实品质农业“大文章”。在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农产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力促转型升级,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引进承接一产、连接三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培育造就一支庞大的创新力强的职业农民队伍,让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风行天下,让铜仁市农民在土地上真正富起来。当前铜仁市共获得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著名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


  展望未来,2020年,铜仁市将初步建立具有铜仁特色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省级农业园区65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0家,省级合作社示范社达2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40家,农民合作社“空壳社”全面消除,100%农户加入合作社,100%合作社有企业带动,力争通过市领导领衔推进,在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拓展销售渠道、加强科技攻关、强化利益联结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现领衔推进产业“一年有突破、两年上台阶”,为夺取脱贫攻坚全胜、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