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搬”出新天地

  这是前所未有的减贫实践--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让29.33万深山区、石山区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铜仁市委、市政府听民声、顺民意、为民谋,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最大程度释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红利,努力走出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的铜仁新路。


  一


  改变需要机遇,更需要眼光和担当。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一口刀村是武陵山脉与娄山山脉相交之处,是土壤贫瘠的石山区。曾经,这里的乡亲们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洋芋、苞谷、红苕曾是多数农户的主粮。


  "人多地少向山要地,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搬出来就跳出了这个怪圈。"目前,一口刀村已有近千人搬迁至铜仁主城区,圆了住房梦和城市梦。


  "看到屋,走到哭,水苦涩,土贫瘠,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一口刀村的生存条件是铜仁山区的真实写照。


  2015年底,铜仁尚有58.32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群众受自然条件、区域环境的影响,祖祖辈辈居住在高山和灾害频发地区,只能靠天吃饭。


  要走下山去、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这是来自大山深处的呐喊。


  "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为让山区的贫困群众挪挪"穷窝",铜仁决定"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当时,铜仁市委、市政府认为,把西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群众,搬到产业基础及服务设施较好的东部,既能让贫困户快速稳步脱贫,也能进一步推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是事半功倍之举。


  站在统筹铜仁市中西部发展的战略高度,铜仁创新实施了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把沿河、德江、印江、思南、石阡和松桃符合搬迁条件、自愿搬迁的群众,向区位优势比较突出的碧江区、万山区、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等地转移安置,为移民长远生计和后续发展创造更加优越条件,打造升级版的易地扶贫搬迁。


  这一跨,跨出了铜仁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眼光,跨出了基层干部的创新担当,跨出了贫困群众的快速稳定脱贫新路,跨出了东部城区繁荣和西部乡村生态改善,跨出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铜仁经验"。


  鼓点声声催人急,决战贫困激情涌。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一场29.33万人的"大迁徙"在铜仁的深山沟壑中轰轰烈烈地拉开……


  二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2016年,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时,省级下达给铜仁的搬迁指标是21.1万人,而铜仁自加压力增加至29.33万人。


  易地扶贫搬迁本身已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浩大工程,铜仁又将其中12.55万人实施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更是难上加难。


  全省近两百万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铜仁搬迁规模占全省搬迁总规模的15.6%,搬迁任务之重,位居全省前列;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


  这项浩大的民生工程,从搬迁对象选择、安置点的规划设计、资金筹集,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每一项都牵动搬迁群众的心,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责任入心惟倾力,重任在肩当笃行。为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铜仁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坚持高密度研究部署,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深入一线带头抓、用情抓,坚持经常下到易地扶贫搬迁的迁出地、迁入地,督促进度、查找问题和解决难题。


  同时建立跨区县联席领导小组制度,专门研究解决跨区县搬迁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等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协同推进跨区县搬迁各项工作,形成迁出地、迁入地政府共商、共建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的体制机制。


  为帮助搬迁群众克服入住初期东西部口音、生活习惯差异等困难,协助衔接就学、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方面工作,迁出地派驻干部到安置地蹲点工作,配合迁入地加强搬迁群众过渡期管理。


  为让搬迁群众顺利入住,迁入地安置点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教育、卫计、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派驻干部进驻,快捷办理搬迁群众就学、就医、低保、养老保险等民生事务。


  通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已基本完成,近30万搬迁群众彻底摆脱了祖祖辈辈千百年来"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


  三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则是初心。


  "搬到城里了,老家的地怎么办,还属于自己吗?


  "没有了土地,在城里吃什么,在老家,至少菜、米、水不要钱,城里连喝口水都要钱。


  ……


  跨越关山千重,搬离祖祖辈辈扎根多年的地方,生活、工作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难免有顾虑,为帮助搬迁群众在新家乡快速扎根,铜仁下大力出实招让搬迁群众前瞻无愁、后顾无忧,真正在新的家园"稳得住"。


  为解除群众心中的"失地"顾虑,铜仁按照"三块地确权到户"的思路,优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三块地"确权工作。搬迁群众迁出后,对原有土地的承包关系或受益关系保持不变;对未发包的村集体耕地、林地及其他土地,享有与迁出地村民同等权利。


  为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和适应城市生活,铜仁各迁入地积极应对,给予搬迁户生活照顾、情感关怀,迁出地千方百计将搬迁户扶上马后,还想方设法送上一程,让他们跨越农民变市民的"坎",帮助他们快速融入新的城市生活。


  为了给搬迁群众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每一个安置点,都按照"六通八有"(通路、水、电、电话、电视网络、无线网络,还配套文体广场、农贸市场、停车场、卫生室、学校、金融服务网点、公共厕所、污水或垃圾处理设施)标准来打造。


  群众"安居"了还要"乐业"。为给搬迁群众找到一条"生财之道",铜仁结合实际,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现代农业、园区用工、技能培训等进行对接,做到既"挪穷窝",又"换穷业"。


  为确保迁入地有岗位、有工作,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解决搬迁群众的"前瞻之虑",铜仁通过绘制就业需求、就业供给、帮扶计划"三张图",建立劳动就业动态台账,精准搭建供需平台,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精准就业。


  而各迁入地和迁出地区县更是结合市级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举措,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等帮扶措施,保障移民有业可就、子女就近入学、病有所医和最低生活水平。


  回望故乡,一片葱茏。新住房,新工作,新生活,搬迁群众的梦想在城市里生根、发芽、开花。


  四


  "人气"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活力。


  作为铜仁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地的大龙开发区,正全力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千亿级产业园区。


  然而,拥有数百家企业、年财政收入数亿元的大龙开发区,两年前人口不足3万人,这不仅让其发展的目标遥远难及,也给开发区企业常年带来5000人的用工缺口。


  随着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大龙迎来了德江、石阡2万多移民,城市人气、企业用工难题将逐步得到缓解。


  大龙的经济发展成为铜仁易地扶贫搬迁拉动经济增长的缩影。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后铜仁的城镇化率提高7个左右百分点,为迁入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充沛的活力。


  跨区县搬迁直接为中心城区新增常住人口6.07万人,极大带动主城区城镇化发展。从铜仁市西五县搬到主城区、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的贫困群众,可在园区、工厂、家政公司、公益性岗位等稳定就近就业,仅西五县目前搬迁到铜仁主城区的群众,就有2.66万人在主城区、园区实现稳定就业,成为了推进城镇发展的生力军。


  安置房建设投入170多亿元,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投入50多亿元,总投入将超过200亿元。可以看见,搬迁就是项目、就是投资、就是GDP。


  易地扶贫搬迁的巨额投资以及带来的消费群体,也催生了庞大的消费需求,有力带动了工业、建筑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实施大规模的易地搬迁工程,既解决了群众就业,同时又促进大量搬迁群众进城,为城市、园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同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有效改善了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易地扶贫搬迁减轻了迁出地自然环境承载力,旧房拆除、复垦复绿、生态修复,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变了过去"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实现了搬迁脱贫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挪穷窝,人口向城镇集中;换穷业,产业向园区集中;拔穷根,土地向规模集中,全市经济增长的活力被有效激发。


  五


  贫苦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的背后,是种种扶贫举措的实施,是全市数千名党员干部的辛勤汗水。


  29.33万人,要对他们的劳动力状况、生活现状、就业就医就学保障情况等内容了如指掌,要对其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易等深入分析,切实做到因户施策,切实解决搬迁户的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搬迁工作绝非"小打小闹",而是一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程。


  正因工作难度大,易地扶贫搬迁成为检验干部作风和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培养干部的大舞台。谁家还没有搬迁入住,谁家的旧地基还没有复垦复绿,谁家的思想工作还没做通……一系列"硬骨头"都是党员干部积极解决的对象。


  在这场硬仗当中,铜仁采取超常规举措,建立搬出地、迁入地跨区县搬迁联席领导小组,实行搬出地和搬入地干部协同作战、两头挑担。


  在搬迁动员阶段,干部积极动员群众跨区县搬迁,帮助搬迁群众算好经济账、亲情账、家庭账、儿孙账"四笔账",让群众明白,从穷山沟搬入城市,收入可以增加、家人能够团聚、生活更加配套、不用世代受穷,顺利实现了"要我搬"为"我要搬"。


  搬迁后,干部积极帮助群众找工作、助就业、办理社保、搞好社区服务,深入基层做给群众看,帮助群众算,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赚。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冲锋陷阵、攻城拔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抓落实、抓落地的能力明显提升。


  大批党员干部在易地扶贫搬迁战场上冲锋陷阵、攻坚拔寨,推动政策落地、工作落实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搬迁群众发自内心感恩总书记、感恩党的好政策、感恩为他们办事的好干部。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三年寒来暑往,市、县、乡、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市数千名党员干部投身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攻坚大战,用不停的脚步丈量出识别的精准,用心血与汗水浇筑起搬迁的速度,以实干与担当托起贫困群众安居梦。


  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搬"出了新天地、过上了新生活,一张张笑脸绽放在青山绿水中、幸福生活里。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啃下易地扶贫搬迁"硬骨头"的铜仁,将继续举全市之力,全党总动员、全社会齐参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以脱贫攻坚新业绩造福更多群众,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