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石阡县甘溪乡:“红色引擎”给力脱贫攻坚


  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全体成员、铜仁市四家班子在甘溪烈士陵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石阡县四家班子领导在红二六军团陈列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困牛山听张国玉讲红军故事


  石阡县领导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兵


  石阡县委办、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党员在甘溪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


  河坝镇易地扶贫搬迁党支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红色小分队”


  这一天,46万石阡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到达了顶峰,共同庆祝打赢了这场输不起的硬仗!今年4月24日,贵州省政府关于2018年全省18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的通告正式发布,石阡县榜上有名,标志着石阡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消息传来,石阡全县上下一片欢腾。302个行政村攻坚队相继收到群众自发送来的慰问锦旗,感谢信如同雪花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涌来……


  如今,时间已逾8个月,记者再度走进该县甘溪乡扶堰村,20多名帮扶干部依然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村委会墙上挂着的18面锦旗,是18个村民组群众自发送来的。支书祝云海回忆,送锦旗的那天天气寒冷,乡亲们在2公里长的路上排得整整齐齐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送锦旗表达特别情义。


  流年光景,在扶堰村扎根的干部们没有松劲,在这8个月的时间里,为146户搬迁群众开辟了微菜园,既解决了乡亲们吃蔬菜问题,又保留了一份乡愁。


  祝云海介绍说,干部们始终保持这股干劲,就是为了守卫鲜红的锦旗和深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甘溪乡是红色故土。1934年,红二六军团两度过甘溪,同湘、黔、桂敌军和地方民团展开惨烈的甘溪遭遇战,一路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深刻体现了工农红军攻坚克难的革命决心。尤其是红军肩背百姓引路的故事,更生动地传颂了军民一家亲的血肉深情。


  在脱贫攻坚战中,甘溪乡把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了下来,乡村两级克服困难,为群众解决了数十年未解决的饮水问题;建起了红苕粉加工厂和食用菌、苗木苗圃基地,拉通了快速通道及通村、通组、联户路,让这个曾经离城区最近的“偏远乡镇”面貌焕然一新。


  红色传承生生不息,为人民服务永不停步!


  红军精神代代传


  今年9月份以来,2万余名党员相继来到石阡,先东后西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东边,是甘溪烈士陵园,当年,甘溪遭遇战在这里展开;西边,是困牛山烈士陵园,同甘溪遭遇战仅隔一周,困牛山战斗在此打响。


  两个烈士陵园东西相连,构筑了石阡县特有的红色传统传承带。


  1934年,红二六军团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两次经过石阡,留下了世代相传的动人故事。1936年,贺龙率领红三军再度进入石阡,留下了干群鱼水情诸多故事。


  让石阡人引以为豪的是石阡温泉。如果你在老温塘里提起红军,会有一群老头和你摆上一上午。红军的故事,有的是听父辈讲的,有的是儿时亲历的。这家给红军送过菜,那家的亲戚跟着红军的部队走了,这些故事,在这群老头的口中娓娓道来,说也说不完。


  如果说,石阡老温塘是红军故事的“集散地”,那么,石阡的大街小巷和乡村田野则是红军故事“种子田”。东至坪山乡、西至河坝镇,每个乡镇都有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当他们谈起红军故事时,总是那么的津津乐道。


  石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早在十多年前,石阡县委就选派了杨又铸等10余人深入到甘溪战役、困牛山战斗所在乡村,历时一年多,走访200多人,把红军故事串点成线,形成《困牛山壮举》《红军长征在石阡》等。从此,红二六军团在石阡这片热土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传播得更宽更远了。


  革命精神融于群众心中,展现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这一点,在石阡得到充分体现。


  在脱贫攻坚战场第一线,罹患癌症保持冲锋姿态的村支书余启良,动了手术以工作养伤的脱贫攻坚队队员游龙,面对群众不理解依旧笑颜带领群众抓发展的第一书记许青等众多党员干部,都生动地焕发出红色革命精神的影子。


  红色历史驻心间


  9月23日,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率四家班子领导干部来到困牛山聆听了一堂生动党课。站在草丛中的讲述者,是村党支部书记张国玉。


  张国玉的爷爷张朝贵11岁时亲眼目睹了困牛山战斗,被红军誓死不伤百姓、誓死不背叛革命的精神所感动,一直都以红军精神教育子女。张国玉在爷爷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讲红军的故事,尤其当上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后,更是把传播讲红军故事当作了自己的使命。2005年,困牛山烈士陵园建成后,她每年都要到这里给前来祭奠革命先烈的人们解说。


  困牛山村接壤思南县和石阡县龙井乡老君山村,交通闭塞、基础薄弱,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张国玉嫁到困牛山村时,靠养猪致富。2010年,她当选党支部书记后,带领全村抓基础建设,水、电、路全面畅通,还兴办起了养殖场,在荒坡开辟出枣园,困牛山村焕然一新。


  以“牢记初心使命、传承革命精神”为主线,12月3日,石阡县召开全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会上,为红军后代颁发了“红军后代之家”牌匾,并组织“红色小分队”开展传颂演说。


  “石阡红色教育资源丰富,采取以听为主、以走为辅的方式开展传统教育,形成听、学、感、悟、行一体的教育体系,对推动党员干部提升党性意识和担当意识有很大促动作用。”石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敖华说。


  “红色小分队”是以教师、机关、旅游等领域干部组成,采取义务传颂的方式,对红色故事集中传颂。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在前期红军后代摸排的基础上,梳理汇总红色故事,正式把红色传颂从民间搬进课堂、搬上讲台。


  红军作风激斗志


  红军精神的新时代效应,是持续稳定地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把艰苦奋斗、为民解难的红军精神贯穿始终,健康推动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石阡县的脱贫攻坚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过后,全县3000多名党员干部依然不松劲、不散劲,依然把红军精神践行始终,一如既往地把脱贫攻坚和为民服务的使命扛实抓牢。


  尤其在开展主题教育期间,石阡县上下聚焦为民服务实不实、群众满意高不高、基础建设好不好、产业发展强不强作为调研整改重点,县四家班子领导带头深入现场、深入问题、深入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206件。各级党组织纷纷向标杆看齐,努力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的问题难题。


  在石阡县主城区,交通干线佛顶山大道改修扩建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另一旁的西二环,公交车辆往来穿梭,公共交通服务往来有序。县交投公司党支部反复调研踩线,在西二环上开辟了公交线路,方便群众出行。


  龙川河水静谧流淌愈千年,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沿河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县水利系统斥资近300万,扩建新修污水管理系统,以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一方面,县委、县政府紧盯群众关心的问题抓提升、促改善,在教育、医疗等关切群众利益问题方面整改落实59条。


  另一方面, 第一书记及驻村帮扶干部持续深蹲一线为民服务解难题。甘溪乡各票村红苕粉初出深山,销路不畅,30多名帮扶干部积极响应,跑贵阳、赶乡场,硬是把红苕粉销路打通,销售收益22万;易地扶贫安置地平阳社区搬迁群众收入不稳定,100多名帮扶干部主动牵线搭桥,促进800多名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开启幸福新生活。


  一幕幕为民解忧的生动画面,深刻地印证了红军精神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传承。石阡县委把深入推进红色传统教育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革命传统教育引领干部群众思想教育。9月份以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9个。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募集资金320万元解决群众突发困难。


  红色革命传统在石阡脱贫战场上生动接续,形成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强大动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