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铜仁市碧江区:沉下身子践初心饱含深情担使命

  挨家挨户串门,掌握基层社情民意;召开座谈会,解决实际问题;宣传党的政策;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去年3月以来,碧江区在脱贫攻坚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为实现碧江区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凝心聚力,召开了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会上,碧江区主要领导首次提出在全区开展"五人大走访"。随后由贫困村县级领导(非贫困村"三支队伍"总负责人)带队,包村领导、驻村队长、第一书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起参与的"五人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调查研判工作组在碧江区全面展开走访。


  问题在走访中发现、矛盾在走访中解决、政策在走访中宣传、工作在走访中落实,以成效取信于民,成为全区各级党员干部的共识。该区4000多名干部走出机关、走出会场,沉下身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走进群众家里、走入群众心里。干部变"无事不进门、进门谈公事"为"有事去帮忙、无事拉家常"。


  "五人大走访"推动下,区、乡、村干部纷纷带着政策,深入群众家中走亲交友,解开群众心结,带着关心,走到群众中去,带着实干,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走访群众的不同需求,因人而异送信息、送技术、送文化、送健康、送去脱贫致富的"良方"。对走访中摸排的问题、征集的建议,一一进行梳理,逐一登记建档,想方设法解决。这是碧江区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点赞。


  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支部书记杨秀军说,"五人大走访"给基层干部解决了大难题,当地一个学生的学籍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学生家长及村、乡干部。在县级领导带队开展"五人大走访"时,通过县级领导协调,教育部门特事特办,学籍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回归学校正常学习,家长以及学生的亲人都对这件事竖起了大拇指。


  他所说的学生是铜仁市外国语学校学生吴新洁。去年7月初中毕业的她在报考高中时,因与父亲沟通不畅,其报考的高中自愿书被父亲修改,造成自己填报的学校和修改后的学校都没有录取,高中学籍没有着落,学生抑郁,家长也找不到解决办法,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乡政府经多方协调无果,孩子处于失学阶段。该区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李汉华作为滑石乡老麻塘村的村级指挥长在开展"五人大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教育局,给予了办理学籍,现在吴新洁在铜仁外国语学校就读高一年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五人大走访"坚持把走访的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着力在就业、就医、就学以及道路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为基层排忧解难。"五人大走访"中的三级五名干部一起共商脱贫致富的思路和办法,探讨如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难题,有效破解了基层难题。一些久拖不决的民生问题,在"五人大走访"中得到有效解决,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碧江区六龙山乡脱贫攻坚工作团团长,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冷雪梅,遇到的是该乡牛场村周家村民组整组群众希望修建一个活动场所的问题。


  牛场村周家村民组是碧江区较为偏远的村落,全组有近300人,由于村落坐落于半山腰,村民希望修建一个活动场所,一直没有着落。近年来,当地的人大代表多次在乡人代会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能给予解决。该乡党委、政府也多次实地了解,但所需要的经费过大一直未能实现。2018年5月,冷雪梅到该组走访时,群众再次提出了修建活动场所的请求。冷雪梅立即组织联系村县级领导、乡政府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队长、村三委负责人召开会议,听取意见,研究解决对策。最终,由村三委进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乡政府包村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县级领导负责协调区直部门给予支持的工作小组组成,区交通局负责提供水泥、砂石,区文体局负责体育设施,区武装部以参建参治项目投入美化、亮化项目,用时一个星期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广场。


  这仅仅是碧江区开展"五人大走访"工作后的一个缩影。从2018年3月到2019年10月,碧江区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万余件,一大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五人大走访"工作法推广以来,广大干部转变机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架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碧江区和平乡党委书记陈根毅认为,"五人大走访"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陈根毅介绍,2019年和平乡针对脱贫攻坚等工作,全乡统一安排了4轮"五人大走访",仅就脱贫攻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全乡摸排问题共215户,提交乡级研判104户,报送区级25户,面对全部"清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清零工作"方案,拟定脱贫措施700余条,确保了该乡全面脱贫"清零"。


  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做听众,倾听他们心中的笑声和怨言,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五人大走访"中,干群之间的关系渐渐发生了变化--从说不上话到无话不说,从怕干部上门到盼干部再来,从不太相信到交口称赞……


  坝黄镇苗哨溪村民蒋德培是"五人大走访"的受益者之一。据蒋德培介绍,以前寨子里到处都是烂泥路,晚上黑灯瞎火,通过"五人大走访",他与干部面对面交流,把寨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愿景说给干部听。现在已经修好了路,建好了太阳能路灯,出行再也不担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统计数据显示,"五人大走访"以来,通过收集群众意见,各级各部门整合力量,统筹各类资金55.2亿元,新修组组通公路847公里,实施683个村民组556公里联户路硬化。实施了30627户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电、房前屋后地面硬化及房屋维修。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247处,受益人口达1.4万人;改扩建薄弱学校校舍22.93万平方米,新建"小广场"等项目16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67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基本消除了农村危房,有效解决了近20万农村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引进智慧环卫云管理平台,在全区建设17座垃圾转运站、1056个智能垃圾收集清理点,设置5000余个分类式塑料垃圾桶、4135个果皮箱,实现全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新建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413个村寨污水处理站,建设污水收集输送管沟1008公里。农村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碧江区推行的"五人大走访"工作法,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推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通过"五人大走访"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知识宣传到户,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扫黑除恶工作,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全区收集各类涉黑涉恶线索487条,核查487条,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涉黑涉恶问题线索移交到政法部门处理。一年多来,碧江区各级各部门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万个,一些疑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起到了"灭火器"和"调节剂"的作用,把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一些陈年积怨冰释前嫌,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


  "五人大走访"立足于"讲"。走访过程中重点宣讲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标准,帮助群众算明白"经济收入账",让群众明白,为什么有人能识别进入贫困户,有的人达不到贫困标准,脱贫人口是如何退出的等等。也讲讲村里这几年来村容村貌的变化,非贫困户获得了道路硬化、自来水、太阳能路灯等公共基础设施。把话摆在桌面上,把道理讲清楚,让群众放心、服气、满意,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2018年9月,碧江区作为贵州省14个脱贫区县之一,实现"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达97.64%,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脱贫攻坚考核评估验收,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


  "五人大走访"是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的好手段。2018年3月以来,碧江区上千名干部被派遣到攻坚克难的前线,带领群众盖房子、闯路子、脱贫成效显著。在这一过程中,干部作风沉下来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聊天拉家常,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碧江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碧江区率先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并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做出了贡献。一批在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的干部得到了优先提拔使用。2019年以来,160余名一线干部被提拔重用,32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被省、市表彰。


  "五人大走访"是转变政府形象,密切联系群众的好途径。"五人大走访"来之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工作的推进中,广大干部练就了做好群众工作这一基本功,锻炼了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提高了政策法规的运用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一线,有时间有精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寻找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提高了为民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干部真心实意为民办事,获得了群众的信赖;越来越多的群众有问题、有意见,也愿意向干部反映,把干部当成了贴心人。


  2019年,通过国家和省级脱贫摘帽验收的碧江区,脱贫攻坚工作重心由"攻坚"转移到"巩固提升"上来。碧江区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五人大走访",用心用情为脱贫群众服务,着眼贫困人口,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扶贫产业,对脱贫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规划建设了500亩以上坝区15个,把果蔬、食用菌、中药材、油茶、生态畜牧业五大主导产业作为重点扶贫产业,把白水贡米、珍珠花生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庭院及周边土地为依托,以精种、精养为手段,利用农家小院房前屋后发展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等"四小经济",让农家小院方寸之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天地。


  截至目前,碧江区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对象家庭人均纯收入均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00元。饮水安全、生活用电和住房安全全部解决,因灾、因病、因学返贫风险小,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碧江区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清零"。


  川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谢杰认为,"'五人大走访'是一个集众智、举全力解决基层工作难题,和谐干群关系的好办法。"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干部对政策的知晓率和把握度远超村干部,而村干部与群众感情更深,交流方式和渠道比驻村干部更接地气,"五人大走访"结构合理、相互促进,等于是带着一个办公会深入村组现场办公,现场不能解决的现场研判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并把所有的问题汇总编号,责任人跟踪整改对应销号,责任人无力解决的通过三支队伍联席会议解决。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2018年3月以来,碧江区扎实推进"五人大走访"工作,发挥县级领导历经多岗位锻炼,有政策理论水平,有协调各级各部门的能力和资源优势;发挥乡镇干部身处基层,能切身感受到群众所盼、所思,有执行处理问题的优势;发挥村、组干部最了解一家一户的情况,能说得上话,能和百姓打成一片,对群众冷暖疾苦、生活状况最清楚、最了解的优势。三级干部五类人群一起"融合",现场为群众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成了碧江脱贫攻坚战中最靓丽的风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朴实的群众工作经验,在碧江转化为具有特色的生动实践。通过"五人大走访"人民群众也拥有了更多的尊重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