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攻坚拔寨,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 ——德江县推行驻村干部“四个划转”机制誓夺整县脱贫摘帽观察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文叶飞 通讯员 陈松


  深冬时节,记者走进作为贵州省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德江县,到处山清水秀,产业勃兴,各族干部群众喜笑颜开,淳化于心的浓浓感恩处处弥漫,对“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浸透在一句句欣喜话语和一次次苦干实干的方方面面。


德江县潮砥镇青草村驻村干部帮助群众揭瓦整治危房.jpg


  一场场聚焦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脱贫攻坚“勇啃硬骨头”、攻坚拔寨战斗故事背后,一组组数据让人倍感振奋,一个个贫困山村正在书写激动人心的减贫奇迹。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桶井土家族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就是德江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生动注脚。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中,德江县创新驻村干部选派方式,变部门“派驻”为组织“调驻”,全面推行组织关系全员划转、工资待遇全额划转、日常管理全面划转、绩效考核全权划转的“四个划转”机制,让驻村干部变成实打实的“乡镇干部”,压实驻村帮扶责任,推动部门力量下沉,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019年,德江县围绕尽锐出战目标,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全面推行“四个划转”模式,不仅明确8079名干部结对帮扶120429名贫困人口,还通过“四个划转”选派2550名干部脱产驻村,吃住在村,稳步推动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压实责任向整县脱贫摘帽发起总攻。


  2019年5月,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作出批示,在全市10个区(县)中同步推广驻村干部“四个划转”模式。德江县驻村“调驻”模式在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并报中央改革办,得到贵州省委的高度肯定。


  组织关系全员划转


  ——工作到哪里,党组织关系就转接到哪里


  “驻村以来,我作为村里的一名普通党员,让我在村党支部找到了归宿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带领村民如期脱贫。”曹洋动情地说。


铜仁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德江县枫铺村第一书记曹洋(右二)与群众座谈.jpg


  曹洋是铜仁市委组织部派驻到德江县枫香溪镇枫铺村的第一书记,驻村2年多来,真蹲实驻,真抓实干,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帮助村里发展产业,脱贫成效明显。2019年6月,经枫铺村党支部提议,依次经枫香溪镇党委、德江县委和铜仁市委推荐,被贵州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


  类似这样,德江县坚持属地培养、属地考察、属地审批原则,教育引导驻村干部向村党组织靠拢,推行党员“8+N”实绩考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德江县坚持党组织关系与工作关系一致原则,明确驻村干部自开始驻村15日内,将党组织关系划转至所驻村党组织,由村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在村工作期间,就地享受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按月向村党组织交纳党费,按月参加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党员,就地过好组织生活。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德江县还将全县驻村干部党员信息录入“智慧党建APP”,引导党员参加线上学习,通过自动打分定级、智能线上评议,党员是否“合格”,线上一目了然。


  工资待遇全额划转


  ——工作到哪里,待遇保障就落实到哪里


  “以前,工作在村里,工资在原单位发放,只要村里的工作不出大事,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资照发不误,不会少一分钱。”德江县委组织部派驻枫香溪镇先联社区第一书记安旭说,“自从工资转到乡镇后,乡镇可以根据到岗到位和工作完成情况,按规定扣发‘绩效工资’,甚至还可以就地‘待岗’。”


  长期以来,派出单位对驻村干部管理不到位,乡镇对驻村干部管理缺乏底气,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想管、管不了的现象。针对类似问题,2019年,德江县创新工资划转机制,在保留驻村干部在原单位职务职级等待遇的基础上,同步将县直选派的驻村干部工资划转至乡镇,由乡镇按月造册、审核、发放。


德江县委常委、桶井乡党委书记吴飞深入群众宣讲扶贫政策.JPG


  不仅如此,德江县还整合资金全面完成344个村(社区)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馆、小文体室等“五小工程”建设,据实发放每人每天55元的食宿补助,全力为干部吃住在村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整合县乡医务人员,对驻村干部开展心理健康干预、“个性化”健康体检,购买不低于5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政治上关怀。2018年以来,该县每年筹资100万元设立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人身意外伤害暨特殊疾病医疗风险保障基金,驻村干部常规生病住院可报销50%至80%的医疗费用,意外伤害可全额报销。


  同等条件下,驻村干部在职称评聘、职级晋升、评先选优、选拔任用、交流重用上优先。2019年以来,选拔任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06名。


  日常管理全面划转


  ——工作到哪里,管理权限就下放到哪里


  好干部是带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德江县变“垂直管理”为“属地管理”,把驻村干部纳入乡镇干部管理序列,明确由乡镇党委统一管理,将从严监督、从严管理贯穿驻村工作全过程。


  “严禁擅离职守、严禁弄虚作假、严禁赌博饮酒、严禁借钱赊物、严禁道德失范、严禁作风粗暴。”2019年以来,德江县持续深化巩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成效,聚焦作风领域突出问题,出台驻村干部“六个严禁”纪律要求,纳入市、县、乡三级脱贫攻坚督导组督导内容,给驻村干部戴上“金库咒”。


德江县泉口镇乡新糖村驻村干部利用夜间时间组织召开院坝会.jpg


  为夺取整县摘帽全面胜利,该县明确驻村干部每月驻村不少于25天、单次请假不得超过2天,严格月例会、请销假、签到、进城报备等制度,以务实作风促进干部真抓实干,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是走是留,不再自由。德江县还积极推行驻村干部“试岗”制度,凡干部驻村实行3个月试岗期,对试岗期到岗到位差、不服从安排、工作推进不力,以及驻村期间作风不实、能力不足、成效不好的,由乡镇提出“召回”建议,纳入“召回”管理,考核合格后才能回原单位工作。被实施“召回”的干部,将在县委党校接受为期一周的教育培训,并选派到艰苦一线或重点项目地跟踪考察锻炼。2019年以来,该县2名县直选派驻村干部因工作不力被乡镇“召回”,49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被县委实施“召回”管理。


  德江县整合驻村干部、帮扶干部、村居“两委”成员、农村党员、春晖使者、退伍军人、大学生等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脱贫攻坚“尖刀班”1979个,纳入村级脱贫攻坚队统一管理,做到了每个村至少有1名科级领导干部包保负责、每个村民小组有一名国家干部负责,切实解决工作帮扶力量覆盖不到边的问题。


  “6月16日前,结对帮扶干部利用周五帮扶日、周六、星期日三天开展结对帮扶;6月16日至7月31日,所有结对帮扶干部常驻村里开展集中攻坚;8月1日以后,实行周一、周二在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周三至周六进村入户开展驻村帮扶工作;12月10日至整县脱贫摘帽期间,所有干部一律下沉到村......”2019年以来,该县围绕脱贫大局和阶段性任务,县脱贫攻坚指挥部适时下达指令,抢抓时间节点,集中精力、集中火力攻坚克难。


  绩效考核全权划转


  ——工作到哪里,个人考核就延伸到哪里


  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德江县针对个人年度考核与绩效考核“双轨制”的弊端,将个人年度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将考核延伸到乡村两级,实施“关联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真实。


  过去,个人年度考核在乡镇,绩效考核在单位。“双轨制”考核的问题引起了德江县委的高度重视,通过组织部门深入一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决定将驻村干部的绩效考核一并划转至乡镇,个人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在单位绩效考核中不得评为“三等”。


  为激发驻村干部热情,该县按月制定驻村工作“任务清单”,坚持量化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由乡镇党委对驻村干部实行“月考核”,提出“月考核”意见,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作为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该县还将驻村6个月以上的干部实行“单列考核”,“优秀”比例提高至30%,不占乡镇和派出单位“优秀”名额,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年终绩效奖励上浮10%,“基本合格”或“基本称职”及以下等次的,按规定扣除年终相应绩效奖励。


  同时,出台《德江县决胜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列出驻村帮扶11条问责情形和9条从重问责情形,通过“检查、通报、暂停职务或职级、诫勉、党纪政纪处分、移送监察司法机关”等方式予以问责问效,全力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督导问责大作战体系。仅2019年上半年,该县就发现扶贫民生领域问题86个,党纪政务处分57件58人,问责13人。2019年10月30日,一次性处理了违反纪律、不担当不作为干部52名,其中立案审查或立案调查20人、诫勉谈话31人,暂停领导职务1人、免除领导职务2人、调乡镇工作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