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德江大元村:穷村蝶变脱贫路 一重变化一重关


  大元村蜜蜂养殖基地


  “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和政府扶贫政策送来温暖,改厕改厨,硬化庭院;产业盘活,收入增加,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说起如今的条件,铜仁市德江县泉口镇大元村的村民无不倍感欣喜与满足。


  “高原”山村、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如何盘活已有资源和拓宽渠道谋发展出路,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出列,是摆在大元村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不断加强攻坚力度、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找到了决战脱贫、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该村已顺利完成各项脱贫工作,贫困发生率降至0%。


  大元村一角


  斩断穷根 攻破贫困发生关


  初冬时节,沿着德江县泉口镇马耳河畔蜿蜒山路一路向北,随着汽车里程表上的数据递增,视野里的绿意渐行渐淡,随之而来的是凛冽的北风和枯黄的大地。


  这里,是泉口镇素有“小西藏”之称的大元村。海拔1420米,与遵义市务川县毗邻,距泉口镇28公里,距德江县城80公里,是全县最边远的行政村。气候高寒、交通闭塞、无产业支撑,使得“穷根”深埋。脱贫攻坚伊始,贫困发生率为41.53%,如期脱贫难度大、任务重。“基本上没有下脚的地方,到处都是牛屎羊屎,稀泥污水四处横流,一片乱象。”2018年3月6日,该村脱贫攻坚队副队长杨银桂,到村之初发出感叹。


  斩“穷根”、越“穷关”何以破题?


  两年来,该村干部群众紧紧围绕2019年德江县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总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美化人居环境;深耕产业革命“八要素”,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升群众内生动力,攻克难关逐步破题。


  如今,道路四通八达连接山里山外、一幢幢水泥砖房伫立高原,一片安静祥和乡村新气息在这里深刻体现。不仅如此,一些村民还因地制宜发展野生猕猴桃和蜜蜂等特色产业,过上了甜美如蜜的新生活。千百年来的贫困问题,在这边远的“插花之地”画上了历史性的句号。


  蜂蜜喜获丰收,村民田维江满面喜悦


  完善基础设施 攻克人居环境关


  刚入冬,大元村的空气变得寒冷干燥,北风掠过,树木沙沙作响。黄泥坡组申修配家的小平房,安装了铝合金窗户,家里格外温暖。今年冬天,他总算不用担心窗户漏风,屋顶漏水了。搁在从前,他可没有这般安心。


  世代生活在高海拔地带,每年立冬过后,天气逐渐冷了起来,冰雪持续到次年三月才退去,漫漫长冬,岁月难熬。因此,舒适温暖的居住环境不仅是申修配一直以来的期盼,也是久居于此的人们的殷切期盼。“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好不容易才修起一层小楼房,勉强有了个安身的地方。”申修配说,“用胶布钉的窗户,还没等到冬天就被大风给刮坏了,一年光是胶布钱都没少花,房顶时不时还漏水,家里潮湿不堪,加上刮风,居住环境就更老火了。”


  今年,是德江县脱贫“摘帽”整县出列之年,“清零”贫困、改善人居,在全县各镇各村紧锣密鼓开展。申修配家的居住条件也因此发生了大变化。大元村驻村攻坚队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经过研判过后,请施工队对他家的屋顶进行了补修,拆去胶布,换上了铝合金窗户,解决了“跑风漏雨”问题。借助这股东风,政府还出资近3万元,对房前屋后进行了硬化,修建了独立的厨房和冲水式卫生间。经过半年多的施工,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申修配从此不再为过冬发愁。


  “现在条件好了,上完厕所,水一冲就干净了,不像以前,要跑到四五十米远的牛圈里去,这可都是政府和干部们的功劳,不知道咋感谢他们才好!”说起如今的生活,申修配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另外,攻坚队还买来衣柜、收纳箱、床等生活必需物品,把家里收拾得整整洁洁的,看起舒心,住起也舒服”。改善人居环境的,不止申修配一家。今年来,大元村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和透风漏雨整治,完成12户危房改造任务,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治理51户,房前屋后和庭院硬化59户4329平米;改厕64座、改厨62户、改圈12户。同时,狠抓村庄环境整治。开展户外垃圾和卫生环境集中清理,促进农户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拆除废旧圈舍、柴棚和有安全隐患的旧房。新建垃圾池11个,有效解决了垃圾乱扔,露天填埋、集中焚烧等问题。


  路网如织,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盘活沉睡资源 突破群众收入关


  “以前交通落后,我们村盛产的野生猕猴桃都是采回来自己吃,顶多就是赶集的时候打几十斤背去卖,经济效益非常低,外头人基本不知道。”“但自从驻村干部们到村里来帮扶以后,他们看准了这是个致富的好门路,帮助我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卢小霞是该村毛香坡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患有尿毒症,家里两个孩子上学。虽说每年家庭医疗支出费用巨大,但在国家政策的惠泽下实现了百分之百报销,为家庭减轻了主要负担,但由于劳动力少,以往的生活条件依旧拮据。今年以来,她加入了村里的猕猴桃产业项目。从前期管护到后期采摘销售,收入逐渐多了起来,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大元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猕猴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单是山里的野生猕猴桃就有500多亩。但是,如何让养在“深闺”的独特资源变为实实在在助农增收的真金白银?


  2018年以来,脱贫攻坚队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发动村里群众上山管护,将管护出来的产品利用“线上+线下”模式进行销售,目前已销售野生猕猴桃3200箱1.6万斤,销售金额达9.6万元,带动30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另外,大元村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整合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苏州市对口帮扶项目资金等96.36万元,入股野生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天池社区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贵州森德景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大元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用于发展野生猕猴桃、肉牛、蔬菜、蜜蜂等产业发展项目,并采取“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实现贫困户入股产业合作社(公司)全覆盖。


  今年,全村共收割蜂蜜6000斤,实现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交售烟叶9.2万斤,产值132万元,其中6户贫困户实现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务工收入10万元以上,覆盖贫困户10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记者 田勇)


  驻村干部杨银桂,看望村民申修配家住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