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印江大交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新中国成立以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这个核心,以“畅通大动脉,改善微循环,推进一体化,建设新农村”为主基调,着力解决“外不通内不畅”等问题。通过70年的发展,印江的交通逐步形成了由高速公路为引擎,省道、县道为骨架,乡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公路网络框架,为百姓出行、旅游富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刀坝镇联丰村位于印江、沿河两县交界处,地处偏远山区,多年来道路运输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群众出行基本靠步行。为全面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十三五”以来,印江通过“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组组通”等交通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新修、提级改造的力度。该村瞅准这一发展机遇,打通了通往集镇的客运班线,泥泞的乡间土路一跃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柏油路,群众出行的三轮车也变成了舒适的客运班车,实现了人民群众出门见路、抬脚上车的愿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村到镇上的路没通,我们要想去趟县城,首先得翻山越岭走两个多小时到刀坝镇上,再从镇上坐车到印江。”今年70岁的刀坝镇联丰村村民陈世学回忆起当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环境,再对比起现在出门见路、抬脚上车的生活,他很是满足。


  联丰村客运班线的成功开通,也逐步拉开了印江农村道路运输业的序幕。2012年至2016年,印江全县共建成农村公路202条1360公里,通畅建制村274个。到2019年,印江全县通村公路总里程达3672.9公里,畅通建制村365个,全面实现了“双百”建设目标,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助推了印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道路运输局副局长饶家兴介绍:“在1987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之时,印江只开通了县城到省城的客运班线,营运客车也就只有几辆。历经30余年的发展,印江通过推行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一体化运作模式,构建起了全县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了群众便利出行。目前,印江已有客运班线88条,客运车辆370辆,乡镇客车通达率100%,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交通改善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该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印江通过“交通+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电商”的运营模式,妙用交通引领发展、投资拉动经济、项目带来资金的绝招,让印江的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等绿色产业和物流运输业等行业蓬勃发展起来,而后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和物流助推印货走出大山,走出印江,名扬天下。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工业和商务局农村电商负责人徐国深说:“2013年以前因交通条件因素限制,印江只有3家快递公司,客户从网上购买商品后,货物配送到我县需要5至7天,并且只能配送到印江县城。2014年开始,印江交通条件逐步改善,高速公路接通之后,我县的电商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目前已发展到15家左右。”


  今年,印江通过发挥乡村公路“毛细血管”的功能,搭建起梵净云商平台,设立了电商驿站分拣中心,通过电商驿站直通车,货物直接配送到村,交通条件改善使得印江整个物流配送缩短2至3天。


  “目前我们村的群众添置家用品几乎都从我这里出去,通过网购送到村里,而且我们村开通了电商驿站之后,乡亲们种的土特产再也不会烂在地里。”刀坝镇联丰村电商驿站负责人田容说。


  同时,通过对高速建设项目的争取,自2014年以来,印江获得了安江高速公路龙塘坳互通、南环路、杭瑞高速公路朗溪印江东互通工程等交通重大项目资金13.72亿元,现已初步形成了内联外通的交通综合路网大格局,进一步夯实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了经济发展交通瓶颈,有效助推全县工业、农业、脱贫攻坚等工作向前发展。


  “2013年之初,我们初到印江来实地考察之时,这个县高速公路还没有通,我们在考察之后,对这边的招商引资政策等条件很是满意,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生产的大型机械设备运不进来。”提起刚来印江时的投资经历,贵州富鼎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刚颇有感触。


  2013年底,经过印江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杭瑞高速正式通车,通车后的短短几个月,富鼎橡胶公司就完成了设备的安装调试,正式开始投入生产。目前,该公司研发的瑜伽垫、鼠标垫、爬爬垫、门垫等产品,30%通过高速公路直运深圳港进行出口,70%通过高速公路运往该公司的广东办事处进行内销。


  据统计,目前印江通车里程达4800公里,如期实现建制村硬化路和客运100%双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