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铜仁市: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教育配套“后半篇文章”

  按照省人民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总要求,铜仁市实行县城或跨区县集中安置为主,安置人口23.68万人,占“十三五”搬迁总规模29.33万人的80.7%,大量人口集聚县城或市级中心城区,为搬迁群众创造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城市发展增加了“人口红利”,同时也为城市教育等资源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保障搬迁群众子女“有学上、上好学”,针对县城集中安置或跨区县集中安置,铜仁市着力构建“六大保障体系”“十九个工作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教育配套“后半篇文章”。


  碧江区矮屯安置点幼儿园一角


  碧江区矮屯安置点幼儿园


  碧江区矮屯安置点图书室


  碧江区响塘龙四点半课堂


  构建教育硬件设施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搬迁群众全面发展的基本社会条件,移民安置区教育配套建设是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就学的硬件设施。


  建立学校设施建设机制。根据新增搬迁群众子女生源和安置地现有教育资源供给情况,铜仁市规划新改扩建学校66所,规划学位为3.8万个,计划解决搬迁户适龄子女就学3.26万人(其中幼儿园8876人,小学16351人,初中7404人)。铜仁市教育局组织碧江区、万山区、铜仁高新区和大龙经开区,对应安置点安置情况,按照“整合资源、就近入学、适度集中、规模办学”的规划原则,编制《铜仁市中心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安置方案》。铜仁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统筹调度、强力推进,保证学校建设按时投入使用。


  建立学校师资队伍配备机制。铜仁市组织教师及时到位,实行跨区县安置的,由市教育局会同市人社局、市编办,组织迁出、迁入区(县)教育、人社、编办等部门,拟定教师调配方案,组织招、调教师及时到位;实行县城安置的,由区(县)教育局组织招考和辖区内调剂,保障师资需求。


  铜仁市计划在移民安置点学校(园)配备教师4253人,通过招聘、调剂已到位2847人,其余教师将根据搬迁群众子女入学实际需求,提前配备到位。目前师资力量完全能满足搬迁群众子女教育需求。   


  构建快捷入学管理体系


  按照铜仁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教育局统筹协调迁出地、迁入地教育局部门,构建搬迁群众子女快捷办理入学保障体系。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铜仁市实行跨区县安置的,市教育局组织迁入、迁入区(县)教育教育部门召开联席会,会商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入学等事宜,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1次;实行县城安置的,由区县教育局组织迁入、迁入乡镇(街道)教辅站(学区办)召开联席会,会商迁入县城移民学生入学等事宜,可以灵活安排1次或多次。


  建立入学报名机制。铜仁市按照“搬迁一个、接收一个、安置一个”原则,开辟易地搬迁人员子女就读“绿色通道”,简化报名程序,优先保障搬迁户人员子女优先入学,确保搬迁人员子女“全覆盖、零门槛、无障碍、不落一人”顺利入园入学。实行跨区县安置的,在市教育局统筹下,每年6至8月,由迁出地县教育局提供搬迁群众子女就学名单给迁入地区(县)教育局,迁入地区(县)教育局按照名单编制入学方案,落实学生具体就读学校、年级、学校联系人等,交由安置区所在社区或居委会进行逐户核对,告知学生家长相关入学注意事项,及时提醒学生家长及时报名入学;实行县城搬迁安置的,由区(县)教育局统筹安排,迁出、迁入地教辅站(学区办)共同编制入学方案,迁入地教辅站(学区办)负责抓好报名入学工作。


  建立学籍转入机制。实行跨区县安置的,在市教育局统筹下,学生入学后,每年9至10月,由迁出区(县)学籍管理部门在网上提交迁出学生转学申请,迁入区(县)学籍管理部门在网上办理学籍转入,让网络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行县城安置的,由区(县)教育局统筹迁出地、迁入地办理学籍转入手续。


  建立入学宣传动员机制。铜仁市每年8月底,由迁入区(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入学宣传动员工作,在移民安置点设置宣传专栏,开展现场咨询服务活动,发放入学“明白卡”,指导易地搬迁群众子女入学。各接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入学的学校,在学校显著位置(如校门口)设置包括学校概况、师资配备、入学流程、报名注意事项、学校规定、资助政策等展板,开通入学电话热线,公开入学联系人,让搬迁群众一目了然。报名期间,学校要安排专人接待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宣传学校规划,讲解学校规定,提高搬迁群众入学知晓率。


  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资助资金调整机制。由铜仁市教育局资助部门牵头,会同迁出、迁入区(县)教育局资助部门,形成资助资金调整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划转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助学金、营养餐资金等国家、省、市补助资金,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政策补助到位。


  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学生。铜仁市从原居住地到迁入地就读按照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继续享受,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按新政策实施生活费补助;提供营养午餐学校学生全部享受每个学生每年800元营养改善计划补助。全部学生享受免学费、免教科书费;在普通高中阶段,具有正式学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每个学生每年2000元高中国家助学金、1900元教育精准扶贫资助、高中免学费(按学校不同类别实施不同标准资助)。在中职阶段,具有正式学籍家庭经济困难一二年级学生享受每个学生每年2000元中职国家助学金,一二年级建档立卡学生享受每个学生每年1900元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所有学生享受每个学生每年2000元中职免学费。截至目前,2019年春季学期跨区域易地扶贫已搬迁的随迁子女,按照资助政策标准和时间节点已全部兑现。2019年秋季学期已按要求组织学校开学报名时开设“绿色通道”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标准减免相关费用,同时按“组织学生申请、评审、公示、发放”流程开展工作,确保学期结束前将相关资助政策兑现到位。


  建立学生经费划转机制。实行跨区县安置的,由市教育局牵头,安排迁入区(县)教育局将迁入学生信息与迁出区(县)教育局核准后,报市教育局审核,再由市教育局上报省教育厅及时划转学生经费到迁入地教育部门,涉及划转经费205.04万元,保障迁入地学生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构建真心关爱融入体系


  为了帮助解决移民学生从农村转入城市在心理、行为、学业等方面的问题,尽快融入新环境学习和生活,铜仁市在迁入地及时构建真心关爱融入体系。


  建立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矫正机制。各安置学校建立以校长任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新学期开学后,集中一个月左右时间,在学校集中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行为训练,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了解城市相关规定和文明约定,真心关爱搬迁学生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建立学生学业成绩提升互帮机制。学校建立由分管校长牵头,科任教师和成绩优异学生参与的“人对人、科对科”学业成绩提升互帮机制,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为迁入学生学业成绩提升提供帮助,让其快速提升学业成绩,真心帮助搬迁学生学业进步。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机制。安置学校组建以心理辅导教师(兼职)为组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小组,完善心理咨询室、设施设备配备,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活动,定期排查问题学生,及时化解和矫正学生心理问题,真心引导搬迁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家访工作机制。安置学校建立“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家访工作机制,对搬迁学生家庭情况、在家表现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引导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议,通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表现情况,争取家长配合支持,关注子女成长,形成家校良性互动,真心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解决好子女教育问题。


  构建善心助学济困体系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大多数是困难群体,经济困难是普遍现象,铜仁市构建善心助学济困体系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建立社会捐资助学机制。迁入、迁出地教育资助部门要充分发动社会组织、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开展善心捐资助学活动,完善资金管理,重点向安置学校和搬迁学生倾斜,资助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完成学业,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学生不因贫辍学或失学。2018年,碧江区接受苏州市捐赠碧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图书30万元。


  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助学济困服务机制。各个安置学校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助学济困服务机制,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广大教师和青年加入到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队伍中来,开展爱心送教、爱心资助、心理辅导等活动,引导和鼓励贫困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增强成长信心,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健康成长。目前全市已开办“四点半”课堂57个,组织志愿者开展对学生生的课外辅导学习。


  构建教育质量提升体系


  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学生主体、教育科研等因素的综合反映,铜仁市各个安置学校坚决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构建教育质量提升体系。


  建立学校管理团队培养培训机制。市、县级教育部门分级建立安置学校管理团队培养培训机制,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初中管理团队建设,区(县)教育局主要负责小学管理团队建设,要对全市57个县城安置点附近安置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登记造册,制定专项培养培训计划,纳入国培、省培计划,并进行分期培训,采取进入名校长工作室、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快速、全面提升学校管理团队水平,为办好学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建立安置学校教师团队培养培训机制。市、县级教育部门对安置学校建立教师团队培养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通过国培、省培计划、名师引领、交流学习等方式,大面积、全方位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师资保障。


  建立学生内生动力激励机制。各安置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总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感党恩、跟党走,立远大志向,培养爱国情怀,激发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斗志,提高学业成绩,不负青春年华,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


  建立优质学校结对帮扶机制。铜仁市建立优质学校帮扶安置学校机制,安排教学优质学校与安置学校组建集团学校,集团学校内部实行“教学计划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考试考评统一”,做到“管理经验、教师教学、科研学术”三个经常交流,增强集团学校内部合作,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学校质量提升。


  建立教育科研指导机制。县级教育研究部门建立安置学校教研工作指导机制,制定对安置学校的教研指导计划,定期到安置学校开展教研指导活动,提升学校教育科研能力,推动学校科研兴校,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科学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