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万山区易地扶贫搬迁:旺家花园最旺家


  

  今年年初,从石阡县本庄镇葛闪渡村跨区域搬迁到万山区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冉飞一家四口人各自找得称心的工作。


  冉飞和他弟弟在铜仁旺家信息技术公司上班,从事数据标注师工作,他母亲在旺家微工厂的一家制衣厂上班,他父亲在安置点小区当上了保安,一家人终于实现了同城上班,生活团了圆。


  在此之前,过完春节,冉飞一家就兵分几路,冉飞北上当起了“北漂”,居无定所,他父亲和他弟弟到外地不同城市上班,他母亲在老家土里刨食,一家人很少能够团圆。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万山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占地660多亩,地处万山区的黄金地段,毗邻木杉河湿地公园,位居万山行政中心、创业园、商贸城、彩虹海游乐园中间,均相隔两三公里,离铜仁客运南站更不足100米远。


  对土地资源本就紧张的万山来说,拿出城区中心一大块平地来安置搬迁群众,是一个很大的执政考量。拿出最优地段、建设漂亮小区、实现最好保障,旺家花园安置点把这一条贯彻始终。


  错落有致的楼房、花园式的小区绿化、全方位的就业保障、软硬件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让搬迁群众“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这是铜仁市大力度实施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的“缩影”。


  怀揣新希望 从大山深处搬迁到了主城区


  铜仁地处武陵山腹地,地形地貌差异较大,西边五县地形多大山河谷,东边五县地势相对平缓,相比西边五县开发较早。


  一边是大山深处,山高谷深,耕地贫瘠,交通不便,就业机会少,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富余劳动力无施展平台。


  一边是主城区,交通通达,人口稠密,商业发达,企业密集,就业面广,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劳动力市场缺口大。


  如何打破区域壁垒,实现人口资源的最大整合。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将西边五县部分贫困人口搬迁到碧江、万山、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为西边五县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为东边四县带来人口红利,实现移民群众快步脱贫、搬出地减负前进和迁入地加速发展三方共赢。


  去年9月,安景绪一家5口人从168公里外的思南县天桥乡南山村搬迁到旺家花园安置点,李运福一家6口人从155公里外的石阡县聚凤乡搬迁到旺家花园安置点,任晏妃一家6口人从130公里外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堂镇红山村搬迁到旺家花园安置点……他们来自不同县,从百多公里外举家搬迁至万山城区,在旺家花园成为新的邻居,只因为一个共同的希望——摆脱贫困,过上小康。


  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铜仁市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较大的一个安置点之一,作为2017年度和2018年度跨区域搬迁安置点,于2017年开始建设,共建设房屋62栋,根据搬迁家庭人口数量,设计了不同面积的房屋,主要承接安置来自思南、印江、石阡三个县的困难群众4232户18379人。


  扎根新家园 政府走心服务让”异乡“你陌生


  去年,李运福一家拎包入住旺家花园安置点。来到陌生的城市,她还真担心,怕迷路、怕乘错电梯、怕买菜找不到地方,心里最担心的还是怕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来源。


  入住后,带有石阡方言的工作队就上门服务,为他排忧解难。一听到家乡的声音,就让李运福顿感亲切。原来,思南、石阡、印江三县均派有工作队到旺家花园,主动服务搬迁的老乡。同时,她家里墙上的服务卡,有用水、用电、维修等各种负责人联系号码,一遇到困难,一个电话就有人来解决,让李运福的一切顾虑都被打消。


  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规定,每名社区干部一个星期必须到15家以上搬迁群众走访,随时掌握搬迁群众的困难。


  单亲、重病的黎小江,带着7岁小孩搬迁到旺家花园。社区干部走访得知后,两三天就去看望,比亲人还走得勤。


  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是大事。万山腾出原先准备用于旺家社区办公用的楼房,建了一座6000平方米扶贫微工厂产业园,引进贵州苗绣、景航服装等7家企业入驻。


  李云福在工作队和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很快在家门口的“微工厂”锦航服装厂里找到工作。她以前都在老家种地,不懂技术。政府就按每天50元标准给予培训补贴,让工厂以工带训1个月。现在,她成了产业工人,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爱人在当地做零工,一家人生活基本无忧。


  锦航服装厂总经理廖景伟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员工有搬迁群众108人,其中80%以上来自旺家花园安置点,人均工资2600元以上。


  今年以来,旺家社区按照“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施培”的方式,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劳动就业培训13个班次,涉及制衣、水电工、家政、厨师、刺绣等,就近安置就业1100余人,加上劳务输出,全社区基本实现一户一就业。


  融入新环境 ”五个体系“让农民真正变市民


  石阡县大沙坝乡王家湾搬迁群众钱晓琦在微工厂的锦绣坊上班,3岁的小孩在一栋楼的儿童之家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有专人负责照看。之前在老家,她只能专职带小孩,做不成活。


  农村搬城市,农民变市民。旺家花园安置点着力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五个体系”,让群众身心皆安。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在小区广场一楼,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配置微工厂产业园、四点半学校、休闲广场、篮球场、乡愁馆、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医务室等基础设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民生服务需求。


  实行优惠政策。在就学上,开通学籍绿色通道,所有搬迁群众子女均可就近就读学校。就医方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减轻群众负担。就业创业方面,就近就业给予200元就业补助,在苏州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一次性补助8000元,创业给予5000—10000元补贴。目前,20多个群众创了业。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社区构建“街道党工委+迁出地工作组+社区党组织+楼栋(党员小组)长”网格组织架构,建立党工委领导联系社区、一般干部包保小区、社区干部负责网络、党员小组长(楼栋长)负责楼栋的管理体系,将党建、民生、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等工作沉到网格,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基层党建”进小区。设立社区党组织,选配为社区“两委”,提升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自治能力。同时,从区直部门抽调2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街道实行科级领导包楼栋、一般干部包户上门服务。


  晚饭后,钱晓琦与其他搬迁群众或去木杉河湿地公园散散步,或去广场跳跳舞,生活好不惬意。


  开启新生活 此处安心是吾乡


  从思南搬迁来的安景绪,已到56岁的年龄,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何英告诉记者,安景绪已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正接受组织考验。


  安景绪作为参战老兵,去年一家人搬迁到旺家花园安置点,在社区帮助下,他开了一个超市,他儿子开了一个理发店,一家生活有滋有味。


  几年前,他儿媳因为他们老家条件差,在孙子两岁多的时候就离家出走未归。现在,随着条件改善,他儿子在小区找了一个女朋友,正商谈结婚事宜。正是党的政策,让安景绪一家生活走了上坡路,他心底更宽了。


  在碧江区一所民办学校教书的杨胜广,直接把旺家花园安置点当作自己第二故乡。去年他们一家搬迁到旺家花园安置点。他满是感激,心里想着如何回馈社会。


  今年暑假,杨胜广在小区办了一个免费辅导班,从他所在的学校邀请两位志愿者,三人每天给搬迁群众的子女们补习功课,得到搬迁群众高度称赞。最多时候,辅导班有92人。


  “搬迁来的群众,随着生活时间变长,大家变得亲切随和,如同之前一个寨子村民之间的关系,见困难还主动帮助。”何英说,安景绪条件变好后,每个月免费送给家庭困难的保安、保洁人员每人一桶桶装水。


  搬迁正改变着群众的生活,王建国从过去的单身,到现在与同是搬迁户的文宗豪结为连理;68岁的李朝军从过去要走几公里山路才能办事,现在在家门口就可办成事;田罗罗过去在乡镇中学,学习不感兴趣,成绩差,去年转到铜仁市第六中学,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升,排在全班第二名……


  思南县长坝镇枫香坨村搬迁群众黄万其,时不时还去旺家花园安置点的乡愁馆,看看自家的风簸,体念浓浓的乡愁。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现在,像黄万其一样的更多搬迁户爱上了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