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德江县桶井芭蕉村:荒山披金风景美 群众增收日子红


  沉甸甸的丰收喜悦


  马蹄河畔菊花香,欢声笑语采摘忙。10月23日,车行德江县桶井乡芭蕉村,山野、路边满目尽是金丝皇菊迎风起舞,基地里村民们采摘的采摘,装车的装车,笑声朗朗一片繁忙。


  芭蕉村位于德江东北角,距桶井乡10公里,过去,由于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缺水严重。玉米、红薯等作物收益甚微,村里大部分壮劳力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


  “自从安小江来村里承包土地种上水果和金丝皇菊后,过去的荒山不仅风景漂亮了,我们收入也成倍增加。”正在基地里采菊的村民杨桂娥说,她每年仅在山上务工就能收入1万多元,此外还有土地租金和分红收入。


  自贵州产业革命号角吹响后,广袤的黔东大地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桶井乡紧跟革命浪潮,号召有志之士返乡创业,鼓励村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如今,500多亩金丝皇菊成为桶井乡芭蕉村、玉竹山扮靓山乡,助农增收的富民作物。


  村民胡晓菲基地务工


  “你们采摘的时候,两个手指轻轻压着花蔓按一下就好啦,不要伤到花瓣哈,科学采摘,烘干后泡出来的花茶才能口感清爽,清亮美观。”说话的正是菊花基地负责人安小江。


  安小江是邻村河坝村人,早年在广东惠州发展荔枝,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和不少资金。


  问起创业初衷时,安小江说:脱贫攻坚这几年家乡政策对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大,都是搞农业何不回家把撂荒的土地流转利用起来,既能盘活资源,还能带动乡亲就业致富。


  于是,他毅然返乡拿着卖房子的60万元和打工积攒的钱,带着芭蕉村的几个村民,合伙建立江宏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搞起了水果种植。


  但发展水果是个长期过程,见效较慢。2017年开始,合作社便向桶井乡产业办申请扶贫子基金25万元,在地里套种了300多亩菊花,通过“以短养长”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产业增效。


  现在,每年秋天菊花盛放,山野尽染金黄,昔日的荒山披上“金装”,老百姓也因此就业增收得到实惠。


  “菊花管护和采摘用工需求大,基地每天至少有13个工人,忙的时候需要20多人。按每人每天80元计算,今年他们合作社预计支出劳务工资35万元,带动务工4000人次,其中38户贫困户161人。”芭蕉村联系领导田锋介绍到。


  村民胡晓菲基地务工


  劳务支出这么高,得有效益支撑呀、产品卖得怎么样,怎么卖出去呢?记者问到。


  “有中国五矿集团实施消费扶贫定点帮扶德江,他们把菊花茶作为其中一种农产品,列入集团消费产品,我们的产品烘干包装好后,他们就过来统一收购,给我们解决销售难题。”安小江满怀感恩地说,去年菊花茶产品,得到五矿集团的帮扶已经卖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打开了市场,今年菊花又获丰收,预计能产生效益80万元。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产业,带来的是老百姓收入账单越拉越长,生活变得更加滋润。


  山上种菊花,群众增收入,芭蕉村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江县深入推进产业革命,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肉牛、花椒、脐橙等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开展资产变资源、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盘活“三资”,惠及“三农”,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群众不出村就能获得租金、薪金和股金。(田勇 冯胜彦 杨旭 郑环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