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德江县鸟坪大坝:大棚蔬菜四季绿 坝区生活日日红


  村民在基地务工


  金秋十月,坝区丰收正当时。


  10月17日,德江县合兴镇鸟坪大坝的蔬菜基地上,36座白色蔬菜大棚内外色彩缤纷,紫色茄子、绿色豇豆、火红辣椒……映衬出鸟坪人的新生活。


  采摘、打包、装车……村民忙得不亦乐乎。鸟坪大坝面积为1172亩,全部在鸟坪村。千亩坝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让大山深处的田地四季常绿,老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


  连片大棚好前景


  蔬菜产值高


  “以往种玉米,勉强够吃,哪家生活都是紧巴巴的。”村民陈新秀一语道出产业结构调整前的困境。


  鸟坪村曾经祖祖辈辈吃的是“苞谷饭”,下的是“酸菜汤”,虽有良田千亩,过去却一直“看天吃饭”,即使风调雨顺,也仅能勉强糊口。


  持续走“老路”必然撞南墙,聚焦产业革命“八要素”,探索新路子才能一路快马奔小康。


  “穷则思变,产业革命是惠民之策,首先便要选准产业。”合兴镇副镇长刘梅说,坝区紧靠杭瑞高速公路,距合兴收费站6公里,距德江县城26公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良好的地理优势和土地资源,为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2015年以来,德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出台了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技术服务等系列措施,鸟坪大坝建起了连片大棚,昔日低产、低效的玉米、水稻被经济价值更高,产生效益更快的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四季蔬菜取而代之。如今,已建成大棚蔬菜450亩,种植露天蔬菜361。9亩,水产养殖260亩。


  四季轮作井然有序,村民在银行存款和幸福指数持续攀升的同时,也享受着大坝四季五颜六色的“换毯”美景。


  订单生产稳销路


  市场渠道畅


  蔬菜要变成真金白银,产销对接尤为关键。


  自2015年坝区建设以来,德江县就引进山东寿光先进蔬菜栽培技术,聘请九丰农业公司蔬菜专家指导,并积极与省内外大型菜商、超市、酒店对接,拓宽蔬菜销售市场。同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鸟坪坝区蔬菜与德江县德供配送公司、独山茂叶农业有限公司、贵阳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坝区还与贵州工程职业学院、乌江学院,以及县内各个菜市场实现了订单生产、订单销售。


  “时下正值蔬菜采摘出货的好时节,平均每天至少有1.5万斤蔬菜从坝区走上各地餐桌。今年,坝区亩产值可超1.3万元,又是一个丰收年。”鸟坪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旷光坤说起今年的收成,脸上洋溢着喜悦。


  “今年鲜辣椒单价比去年翻了一番,每斤1.5元。市场需求大,只要有产品,根本不愁销路。”村民旷光兵说。


  “今年辣椒亩产值超过了8000元,番茄亩产值达到了1.2万元,豇豆亩产值达到9000元,白菜亩产值接近6000元,一亩地一年两季下来收入超过1.3万元。”旷光坤说,基地蔬菜卖得好,不光是合作社收益,老百姓也跟着过上了好日子。


  利益联结有奔头


  村民“上班”忙


  放下锄头,拿起剪刀,庄稼人变身“上班族”。年近六旬的张德凤抄着剪刀剪豇豆的速度一点不输年轻人,一阵“咔咔”声后,一根根纤细修长的豇豆便从藤条上扎堆到菜筐。


  她一边聊天,一边剪豇豆,似乎在和老姐妹们进行一场比赛。“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几亩庄稼地,种点稻谷,栽点洋芋,收入微薄,赶场想给孙孙买点吃的都要省了又省。如今,大棚里蔬菜收了一茬接一茬,一年四季不愁活干,每天工资70元。再加上3亩土地的流转费1800元,年收入比过去增加一倍多。家里生活滋润起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坝区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运营,建起了多方合作共同体。张德凤放下握了大半辈子的锄头,当上了蔬菜基地的“上班族”。


  “豇豆装好没有,快抓紧时间,客户要得急。”不远处,村民刘登刚驾着三轮车拉起大嗓门吆喝。合作社成立之初,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加入合作社,现在月工资4800元。


  他还将自家的15亩地入股合作社,每年可得9000元土地流转费。“之前我们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弃祖祖辈辈都种的玉米、红苕,家家户户都来种蔬菜。现在看来,传统作物还真是过时了,要是没有产业转型建立坝区,我还得在外地务工,一年难回几次家。”刘登刚说。


  如今,像刘登刚一样,鸟坪村有30多人成了坝区长期工人。


  兴旺的产业,稳定的收入,逐年增加的分红,大家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宽,村民的增收账单越写越长。(田勇 文丽 郭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