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大龙胜利村:村美民富幸福来

   阅读提示:

  “泥瓦匠、住草房,编的睡光床;舞龙敲鼓讲吉语,喝酒划拳唱嫁歌。”

  在大龙经济开发区首家乡愁馆——胜利村乡愁馆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条民谚。

  乡愁馆里收纳着各类老物件,承载着不同年代的历史和记忆。因今昔对比更容易激发珍惜眼前好生活、奋建美好新未来的决心和信心,这里成为曝光度颇高的一个参观点。

  胜利村村民也常到这里转一转,辨识哪个物件有什么用途、哪个物件是从谁家收集来的,再感慨艰苦过去了、幸福到来了。


图片1.png


    借势蓄力行稳致远


  11月14日上午9点,大龙经济开发区胜利村老支书李复林正悠闲地打理着门前卫生。

  2016年,在村支书岗位上干了21年的他,退下来后在自家住房里开了村里第一家民宿,取名“温馨旅社”。

  旅社位置好,村里有四个景观水塘,其中一个就在正对面,里面种有荷花,荷塘月色可隔窗而望、也可走近观赏;村里面设置有多个停车区,其中两块停车坪就在旁边,共有8个车位,超过预设客房数;村里最大的休闲活动区是文化活动广场,只需两分钟步程,路上有花草绿植、广场上有侗家风雨楼和乡愁馆。“村民住房统一是灰底、白墙、青瓦,整齐漂亮;通村路、通组路四通八达,打通发展桎梏;绿化有花草树木,亮化有太阳能路灯和彩色灯光,环保有生活污水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李复林说,现在的胜利村是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但早些年,这里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

  胜利村一面环山、一面环水,远离集镇城区。早年出行、赶场,需要坐渡船过车坝河,经对面的玉屏田坪镇田冲村白岩塘组,转往目的地。那时候,逢汛期或恶劣天气,渡船停摆,胜利村村民就几乎被山水隔断在“孤岛”。

  在李复林出生的1963年前后,胜利村通了电。村里面在车坝河上装了一台小型水轮发电机,成为当地最早亮起电灯的村寨。发电机功率小、供电极不稳定,但是影响也不大。“那时候有间能遮风挡雨的茅草房,不挨饿、不挨冻就不错了,要用电的家庭,除了灯泡也没别的。”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吹往天南地北。同年底,车坝河下游的罗家寨水电站建成,次年开春开始试运营,胜利村用上了安全电。

  1981年,土地承包下户。村里劳动力足的家庭流转田土广种粮食,有路子的家庭搞零售搞副业,胆子大的人出远门去沿海城市谋发展。

  “有的村民家开杂货店,赚了点钱,买了台电视机。每晚搬到院子里放,村里的男女老少带着板凳过去聚在一起观看。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村里面就慢慢看不到茅草房了,尽管有的家庭确实困难,也慢慢把茅草换成青瓦顶,或者把木结构换成砖结构。”李复林说,开杂货店的那一家,很早就积累了一些积蓄,而后搬去了玉屏县城。“实现发展肯定得借势。他们家开店借的是市场经济的势,我开民宿借的是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的势。”


  环境蜕变“嫁对头咯”


  有件事虽然过去了8个月的时间,但胜利村村民吴海英如今想起来,依然禁不住笑。

  今年3月的一天,30多名来自湖南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古丈县古阳镇栖凤村的干部群众慕名来胜利村“取经”,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和村集体产业发展。“以前我到过胜利村的,那时进村里要翻山,山路又陡又窄,条件相对艰苦。”栖凤村张其秀已不能把印象中的胜利村与眼前的美丽乡村联系起来,问了几遍“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身处其中的人,或许对变化的感知没有外人那么强烈,但胜利村村民对变化,有深切认知和深刻感受。

  白岩塘村民回忆,以前胜利村条件太差,村里有谁家女儿不听话,常会听到这样一句吓人的话:“把你嫁到河对面胜利村去!”

  1981年,对胜利村绝大部分家庭都有着特殊意义。也是在那一年,白岩塘组20岁的吴海英认识了胜利村24岁的李复远。她是家里听话的女娃,因看上李复远的勤劳、踏实、能干,便做了“不听话”的女儿,嫁到了胜利村。

  “他们家没有土地,结婚的时候,跟家人挤住在木房子里,家里连个水缸都没有!”吴海英跟李复远并坐在火炉边,回忆那时虽然住房条件差、粮食也要买,但好在男人是泥工师傅,能到处接活赚钱,生活条件一直在持续好转。

  2013年,她们家把老木房推倒后原址建房,到2015年完成房屋结构建设。随后,在政府统一规划的立面改造项目下,她们家成为胜利村美丽民宅的一角。

  从结婚时全村都是茅草房,到如今家家户户漂亮小洋楼,胜利村的变化出乎她的预料、也超乎她的想象。

  “嫁对头咯!”吴海英深情地说:“嫁到胜利村没错,嫁给胜利人更没错!”


  返乡发展与村共进


  中午12点,大龙经济开发区胜利村团支部书记、永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益忙完手头的事情,约起朋友到村头的胜利山庄吃午饭。

  饭点时间,五六桌人等着上菜,既是山庄老板又是店员的何英、李培容两人,一个下厨、一个打下手,忙得不亦乐乎。

  2006年,15岁的李培容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学业,他进玉屏县城的酒店,到厨房打了三年帮工。期间,被安排到贵阳接受过厨师技能培训。随后,他外出进建筑行业务工。

  2014年,李培容有了一定积蓄,回家拆老房子,修建新家。同年,胜利村开建村村通;次年,横跨车坝河的风雨桥开建;2016年,大龙·胜利镇村联动项目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设计和建设,打造示范小城镇、美丽乡村品质品位,实现城镇市场、乡村产业、旅游服务的无缝衔接。

  李培容发现自家原本偏僻的位置,因为开山建通村大道,交通便利。

  “胜利山庄”的前身是“胜利餐馆”,李培容的叔婶何英两年前开在自家房屋里,为胜利村第一家农家乐。因家里人口多,地方有限,经营规模一直无法扩大。

  去年底,接受完当地政府开展的中式烹调技能培训后,李培容找何英商量合作开店事宜。今年7月,胜利山庄在李培容家重新开张。

  8月19日,村里欣盛葡萄园组织义卖,前来采摘购买葡萄的游客很多。胜利山庄接待了100多名顾客,尽管来自不同地方口味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店里的菜品都不吝点赞。

  “平常就我们两个人,忙的时候临时雇人帮忙。”李培容对现在的收入情况比较满意,搬过来后,平均算下来每个月的毛收入近2万元。“目前来店里吃饭的,基本为周边工地老板和工人。我们预计的最大客源是游客,胜利村乡村旅游正处打造基础的起步阶段,我们摸索农家乐运营经验、开发地方特色菜品、提升厨艺和服务,为迎接更大市场做准备。”

  2015年,姚益回到家乡,租地搞花棚,做得有声有色。被选为村团支部书记后,因为人踏实、做事有办法,具体负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工作。

  “土地下户近20年后,村民通过拼搏已积累下一定的基础,家庭劳动力不需要全部‘捆’在土地上。2000年之前外出的,只有极少数青年;之后打工潮兴起,各年龄段的劳动力纷纷外出。随之而来的,是村里的新房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前后10年的在外务工经历,让姚益对乡土、乡愁有着深深认识,正因如此,他才毅然返乡,投身建设美丽家乡。“2014年,随着大龙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胜利村外出劳动力纷纷回来,就近就业、创业,赚钱、顾家两不误。”


  “心宽体健”幸福农村


  2014年,胜利村是一类贫困村。

  2016年,胜利村顺利脱贫出列。其间,上演的是胜利村嬗变这部剧的一个个剧情。

  2014年,成立欣盛农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80亩土地种植葡萄;2015年,成立永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50亩土地种植茶树菇。两个产业分别以不同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村民增收、充实村集体经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大龙经济开发区园区企业发展高效化,酬劳水平水涨船高,除自主创业之外,就近务工也是个不错的原则。家庭收入情况好转,具体体现在家庭起居环境、生活消费水平、文娱休闲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上。

  胜利村卫生室前段时间刚搬到村子大门口新建的办公楼里。

  冬天天色短,18点时,夜幕已开始落下。卫生室里,村医朱文娟正在拿着村民最新的体检表,更新着村民健康档案。

  自2003年起,嫁来胜利村的她就走上了村医岗位。原本因为诊疗服务而走进过大部分村民家庭的她,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后,更是走遍了家家户户。对村里的情况,有整体和细节上的了解。

  “李复远家以前条件很差,烧柴火、上土厕,房子也破旧。前几年修了新房子后,现在条件很不错啦。”朱文娟说,最近几年村里面各家各户的情况变化很快,尤其是脱贫攻坚深入实施后,在危房改造、“四改一化一维”等项目实施中,所有危旧房都变成了安全住房,家家户户用上了水冲式卫生间,旧式厨房改为新式厨房、烧柴改为用电;贫困家庭在政府配资购买生活必需品行动,也添置齐全电视机、电热器、饮水机、电炉和沙发、桌凳等一应物件。“胜利村可喜变化带来的影响,也体现在村民健康状况整体向好上。正应了一句‘心宽体健’。”

  正说着话,两个村里的大婶笑眯眯地推门进来,坐到炉火边取暖,拿出电话催还在路上的人快点。

  晚上7点,是村里广场舞爱好者约起开始跳舞的时间。村里有三个比较固定的跳舞地点,其中一个,就在村里新医务室门外的场地上。

  “村里面广场舞从2010年开始,那时候村里基础条件差,没有场地、也没有路灯。只得在院坝宽一点的人家,拉个大灯出来照明、开跳。”朱文娟说:“村里几个组比较分散,远一点的要走半小时路才能到地头。打手电筒、走泥巴路也没消退热情,在大路灯、大场地下,更高涨了。”

  前几年,村里有的人家因为生活压力,还很抵触家人和乡亲跳广场舞。如今,胜利村、村里每个家庭、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较以往有了更好的发展,那些陈旧的意识观念已被慢慢打破。

  “来朱医生这里跳舞好得很!累了有地方坐、渴了有水喝、冷了有火烤。”大婶们看到舞友到了,起身乐呵呵地跟朱文娟打着招呼,出门站好队形,开始跳舞。

  轻快的广场舞音乐响起来,欢笑的舞者与明亮的路灯、宽敞的道路、漂亮的房屋,组成了新时代美丽新农村的迷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