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西南 > 正文

黔西南聚力提升民生水利保障

  “我们这里以前没有自来水,平时洗洗涮涮全靠一点井水,每逢过年过节的,就更加发愁了,要去别处挑水。”提起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日子,兴义市乌沙镇纳姑村村民何美刚记忆深刻。


  纳姑村地势较高,村里没有统一打井,条件好的村民喝水大都是靠自家打一眼浅井,没有经济条件的村民,只能步行到山下挑水,且水质没有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关系千万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让农民不仅喝上水,还要喝上放心水、安全水,这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黔西南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此形成高度共识,坚持以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为主,水利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协作为辅,责任分明,加快了纳姑村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程。


  “双管齐下”保供水。“当地水务部门将附近村寨水库内的水引入纳姑村蓄水池,再通过改造村内,确保供水安全。”黔西南水老化的供水管网,解决水压不足的问题。同时,划定农村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建立水质监测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农村水厂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检查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从‘饮水困难’到‘用水方便’,从‘有水喝’到‘喝好水’,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再不用到10公里外的山上挑水吃啦!”何美安老人指着院里已“光荣下岗”的两口大水缸和墙角的几根扁担,感慨地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黔西南先后开展渴望工程、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系列饮水安全工程,全州268万人饮水难问题全部解决。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黔西南水务部门创新工作方法,探索长效机制,坚持把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纳入议事日程——对已建规模较小的供水工程,进行扩建改建、整合联网;对城镇周边地区,利用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延伸辐射;对待偏远农村,杜绝“重建轻管”现象,探索出了不少群众自建自管的分散式供水模式。消毒、检测、维护,一个环节不漏,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


  民生水利齐头并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围绕粮食生产和扶贫产业的用水保障,狠抓病险水库、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民生水利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9座,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90平方公里。全州先后分12轮次进入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或重点县,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27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2.1万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75亩,全州城镇自来水通水率100%;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58条,综合治理河长155.7公里,民生水利工程更加惠及贫困群众,助推脱贫攻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按照水务一体化改革要求,率先在全省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州县先后成立水务局,实行源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一体化管理,由多龙治水变为一龙治水。从2013年起率先在兴仁、安龙推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管理改革,确保了小型水利设施有人有制度管理,使之发挥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黔西南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脱贫攻坚,全州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