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西南 > 正文

让老乡搬出山窝窝

  2016年5月,在普安县移民局工作的陈凯被组织选派到青山镇博上村任第一书记,担任博上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博上村脱贫攻坚队副队长。几年来,在他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博上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1.78%下降到2018年末的2.89%,2018年博上村以村为单位成功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该村贫困人口发生率降到1.35%,全村贫困人口从1367人减少到76人,已累计脱贫人口1291人。驻村三年,这些数字的背后,无一不凝结着陈凯的心血和汗水。


  上任伊始,为尽快转变角色,熟悉脱贫攻坚工作,陈凯争分夺秒,甚至挤压休息时间,认真学习扶贫工作有关政策、法规,下组入户开展调查研究。一个月后,陈凯对博上村的村情和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了然于胸。


  从移民局来的陈凯,把重心放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上,他常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当头炮,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贫困群众受益最多,特别是贫困户子女受益的下一代工程,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措施,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奋战在易地扶贫搬迁一线。他吃住在村,每天起早贪黑,带领工作组队员,深入贫困户家里,一一核实全村23个村民小组的322户贫困群众和970户4462人非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据统计,全村共搬迁44户208人,2016年搬迁19户89人,搬迁到兴义市洒金居住区17户75人、兴义市木贾物流城居住区2户14人;2017年搬迁23户108人,搬迁到兴义市洒金居住区20户91人、兴义市康家坪居住区3户17人;2018年搬迁2户11人,全安置在普安县西城区居住区。


  让老百姓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生长的地方,到陌生的另一个地方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村民舍不得拆除自己居住多年的房子,有的担心国家会没收他们的土地管理权,有的担心进城后生活不下去……为了解决村民的这些顾虑与担忧,陈凯带领驻村工作组成员,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博上村村民陈红兵一家7口人,房屋破陋、小女儿陈珍还患有血管瘤病,是村里最适合搬迁的贫困户之一。工作组第一次到陈红兵家做工作,动员他家搬迁到兴义市木贾商贸物流城去居住,他怎么也不同意,第一回合以失败告终。回来的路上,陈凯暗下决心,一定要劝陈红兵一家搬迁到兴义去住,因为他家太贫困了。第二天晚上,陈凯打起了亲情牌,约起同事陈明政一块到陈红兵家认家门,并耐心地与他交心谈心,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经过努力,陈红兵答应搬迁。可哪知道找陈红兵签订搬迁意向协议时,他又反悔了,说是没有亲自到实地参观过,不同意搬迁。了解他的想法后,陈凯立即答应带他到兴义看房。同事提醒说:“陈书记,上级没有安排参观,你不能答应。而且去兴义可要经费的,油钱、过路费、怕是……”陈凯对同事说:“没事,我用我自己的车带陈红兵去。”


  之后,陈凯对陈红兵说:“红兵老家门,你准备一下,明天我就接你到兴义去实地参观,你觉得满意后,我们再签订协议。”第二天,在陈凯的带领下,陈红兵来到兴义看房后,对居住环境十分高兴,说回家后就可以签协议了。哪知到家后,其妻张应菊说,她没有去参观,怎么也不让签订协议。


  面对这样的情况,工作组的有些人灰心了,当陈凯决定再次用私车接陈红兵夫妇去兴义实地参观时,有同事说:“他家不搬迁,我们照样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陈凯却说:“他家太贫困了,我一定要让他家住进兴义城里,过上好日子。”在陈凯的坚持下,陈红兵夫妇俩到兴义实地参观之后,终于签订了搬迁意向协议。


  可工作组人员还没高兴几天,陈红兵又到村委会说因为担心国家没收他家土地,他不搬去兴义了。村委会的同事立即电话告之正在下组入户的陈凯,当陈凯赶回村委会时,只见一张协议,人早已不见踪影了。于是陈凯决定再次到陈红兵家做工作,出发前同事说:“陈红兵反复无常,你还是不去为好。”陈凯当即说:“我觉得这事肯定是有原因的。”同事说:“原因不是已和你说了吗,他怕收回土地管理权?”陈凯说:“不对,土地管理权一事,我们已多次向群众宣传,并拿文件给他们看过,群众应该知晓才对,我还是先去他家看看再说。”当陈凯和工作组同事一起来到陈红兵家时,还未开口说话,陈红兵便说:“陈书记,请你们不要来我家了,我是不会答应你们的。”然后就走了。


  第二天一早,不死心的陈凯再次叫上一个同事赶到陈红兵家,与他谈心半天,才得知他因为担心到兴义居住后,不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不愿搬迁。得知陈红兵真正的想法后,陈凯和同事对症下药,细致地对他做工作,一一列举搬到兴义的好处……最终陈红兵一家决定搬迁。今年10月,陈凯到陈红兵新居,陈红兵高兴地说:“陈书记,真的感谢你,是你让我过上了城里人的美好生活,我家现在生活好了,走,我请你进馆子去!”


  像这样一波三折的搬迁故事,在陈凯的驻村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别人问起他工作的动力,他总说:“既然组织选派我到博上村任第一书记,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组织期望,必须脚踏实地、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做点事,为脱贫攻坚工作出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