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西南 > 正文

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作者: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郭庆书
  • 编辑:周梓颜
  • 来源:黔西南日报
  • 发布时间:2019-12-24 11:09:30

  古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长期以来,小学教育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与社区合作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


  家校合作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它能够使双方的教育方法达到优势互补,提升教育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各尽其职,使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达到最佳效果。


  二、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现


  “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起步阶段,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有高达百分之三十二的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说谎、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里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一些教师、家长都采用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漠视、无视以至无知,致使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也使我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发展及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格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重大的影响,同时,在此阶段,学校教育的因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家校合作的作用。尽管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将对学生的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目前,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与把握,但如果教师和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认识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带给孩子心理上的伤害。国外的研究一致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个系统工作,并非学校单方面的事,都注重家庭、社会一起行动,通力合作。在目标上,依据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从最基础的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出发,进一步实现心理素质的优化,个体的全面提升,最后到达开发个体潜能,实现自我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内容形式上,开展科学的心理知识培训辅导,合力的心理服务,广泛的生活指导,力求构建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组织机制(如:家长教师联合会PTA,与国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相似)。


  1、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缺少系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不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不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这些知识又是家长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前提,是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关键。学校通过家访座谈、问卷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家庭成员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2、对学生进行人格辅导

  (1)情绪心理辅导;(2)人际关系辅导;(3)耐挫能力培养;(4)自我意识培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培养,如:刻苦学习的意志、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

  4、合作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教学开放日”“家校联谊会”“走进社区”“我们的节日”“给家长的一封信”“小手牵大手”“做阳光少年”等主题活动,多渠道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提高教育实效。

  5、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条渠道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多种学科教师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支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身心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家校合作主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训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孩子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良好的个性、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品质,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7、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对于高年级十一二岁的同学来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直面成功与失败,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情绪和抗压抗挫的能力,对他们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掌握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用《小学生守则》来要求自己;不做危险的事、不到危险的地方,交友要慎重;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参与劳动等,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少年。

  四、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实施家校密切合作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有力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