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西南 > 正文

服务大局强治理 护航搬迁保平安



  兴义市洒金街道新市民居住区一景



  新市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义龙新区步马社区辅警为留守儿童戴平安手环



  义龙新区步马社区民警上门采集人口信息



  法律咨询



  巡逻防控



  防暴演练

  黔西南州是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州“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0%,搬迁人口占比全国第一、数量全国第二。2019年6月20日,黔西南州33.85万人搬迁入住任务提前10天完成,成为全省率先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任务的市(州),创造了易地扶贫搬迁“贵州奇迹”。


  黔西南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工作,精准落实“五个一批”要求,紧紧围绕“六个坚持”,扎实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细化了13项配套措施,统筹推进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全州已建成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36个,其中9000人以上的新市民居住区17个,新设立15个新市民居住区街道办,扎实做好搬迁后续工作。


  全州政法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制度规范、平台统筹、科技支撑、服务联动”的思路,着力提升社会治理制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积极贡献政法力量。黔西南州的做法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省委政法委的肯定和中央、省级媒体广泛关注。


  强化制度设计 制定政法保障“作战图”


  从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之初,全州政法机关就不断凝聚一个共识:就是政法机关不仅是服务保障脱贫攻坚的重要参战部队,更要努力争当脱贫攻坚主力军。2016年以来,州委政法委牵头、州直政法各部门,从州级层面制定了服务保障脱贫攻坚指导性文件《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若干问题的法治指导意见》《关于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秩序的意见》《黔西南州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平安建设作战方案》《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社会治理推进措施》《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证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贯彻落实“五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市民计划的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平安稳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工作协作联动的意见》《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心防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公安机关为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护航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大数据新市民居住区警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28个,精准落实保障措施400余项,着力提升社会治理制度化水平。其中,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和各环节,制定出台文件11个。


  从统筹推进有序搬迁,到深入推进服务管理;从统筹推进综治中心、警务室建设全覆盖,到深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从统筹推进法治服务保障,到深入推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一系列文件措施出台落实,为全州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提供了精准的“作战图”。


  强化平台建设 筑牢综合治理“桥头堡”


  黔西南州在新市民居住区规划建设之初,就将综治中心和警务室列为重点进行规划建设,全面推进综治警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全面保障硬件设施。全州36个新市民居住区全部建有综治中心和警务室,与政务服务大厅相对分开、位置邻近,实现“办事”与“说事”分区办理、“服务”与“治理”就近联动。


  全面配强机构力量。全州县级综治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综治服务中心均核编到位,全州36个新市民居住区实现了综治中心、警务室全覆盖,人员、装备陆续配齐。


  全面整合资源力量。积极发挥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作用,在综治中心设有信访接待、巡回审判点、检察联络室等接待窗口和公共法律服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司法确认室、心理咨询室等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平台,实现矛盾纠纷问题“一站式”办理。


  强化科技支撑 打造风险感知“千里眼”


  针对新市民居住区综治警务力量薄弱问题,全州政法公安机关坚持科技兴警,全面打造智慧综治警务,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同步推进“天网工程”与“地网工程”建设。优先将“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地网工程”纳入新市民居住区建设,州县两级投入4.6亿元,率先实现36个新市民居住区“雪亮工程”全覆盖,共建设高清监控摄像头3044个,为搬迁群众摩托车、电动车安装地网芯片3722个,破获盗窃案件63件。


  全面促进综治中心“9+X”系统与网格化管理融合。为新市民居住区网格员配备9+X信息平台手持终端,将网格工作全部录入9+X信息平台进行精细化管理。所有网格化管理事项的事件上报、处置、核查、办结均实现“指尖办理”,极大地提高了网格化管理工作效率。


  科学打造智能安防系统“135”模式。通过搭建一个风险感知平台,布建居住区出入口及周界、居住区公共区域、居住小区单元楼“三道防线”,实现了实有人口管理、风险预警、服务民生、布控、信息采集“五大功能”。目前,已在新市民居住区建成人脸卡口116个,人脸门禁748个,车辆卡口52个。


  强化难题破解 打好防控风险“主动仗”


  新市民居住区是社会平安稳定的一个重大风险点,做好全州33.85万人的后续平安稳定工作,必须打好防控风险“主动仗”。黔西南州按照州委书记刘文新提出的对各类风险要“看得到、拿得准、防得住、化得了、搞得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积极探索管用实用的办法措施,着力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针对群众不愿搬、怕进城的难题,精准实施新市民居住证制度。保障搬迁群众同步享有农村权益和市民待遇,破解了群众不愿搬、怕进城难题。截至2019年10月,全州已完成新市民居住证办理33.85万人,推动办理户口迁移16.26万人。


  针对搬迁群众因生活环境改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的风险,精心实施“心防工程”建设。州委政法委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心防工程”建设的意见》,统筹推进新市民“心防工程”建设,着力防范化解搬迁群众可能出现心态失衡等风险。目前已在兴义市试点。


  针对新市民居住区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多、留守儿童多“三多”的特点,精细做好服务管理。全州新市民居住区外出务工人员6.6万人、留守老人4854人、留守儿童5743人,这三类人占搬迁人口总数的22.5%。政法公安机关组织创建了综治警务微信群,加强与搬迁群众外出务工人员沟通联系,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动向,为新市民居住区留守儿童免费发放平安手环2889个,将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位群众。


  针对“特殊人群”因搬迁从“分散”到“集中”的变化,精密开展梳理排查管控工作。采取“禁毒示范”创建、法治宣传教育、搬出地与搬入地联动等措施,分类落实管控帮扶工作,严防风险传导叠加,确保风险可控。


  针对新市民居住区各种可能诱发不稳定风险的因素,创新设立“安居险”。新市民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可享有意外死亡、意外伤残、盗抢损失等多重保障政策。目前,已为23.77万搬迁群众购买安居险。


  强化协作联动 构筑社会治理“共同体”


  黔西南州牢固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坚持筑牢党建引领“长板”,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固平安稳定“底板”,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


  州委政法委印发实施《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工作协作联动的意见》,推进法治、德治、自治同步开展、同向发力。统筹推进“五个体系”建设,新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有就业、就医、就学等便捷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留守儿童“四点半”学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特殊关爱服务。加强感恩教育,在所有搬迁新市民家中悬挂新旧房对比照片7.4万户(幅),引导搬迁群众感恩奋进。加强法治服务保障,2018年以来分三批次从全州公安、司法行政机关抽调100名干警组成“百人护航战队”助力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发展为了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如今的黔西南新市民居住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产业配套、生态宜居,警务室建设全覆盖、“雪亮工程”全覆盖、综治中心全覆盖、应急预案全覆盖、网格管理全覆盖、微型消防站全覆盖、法律援助全覆盖、新市民居住证全覆盖、“安居险”全覆盖、人民调解全覆盖“十个全覆盖” 持续深化,33.85万新市民更加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步入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黔西南州政法系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按时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新篇章!


  (文图由中共黔西南州委政法委员会提供,部分图片由视海传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