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西南 > 正文

创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机制 构筑产业扶贫领头雁工程

  • 作者:龙启兵 何兰云 记者 卢雁妮
  • 编辑:周梓颜
  • 来源:黔西南日报
  • 发布时间:2019-12-17 17:06:47

  产业扶贫是攻克深度贫困、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黔西南州在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中,始终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放在突出位置,抢抓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蓉中)培训基地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探索创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机制,紧扣“精准选人、党建引领、素质培训、跟踪培育”四个环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到实地”等方式,培育发展壮大了主体,增强带动效应,达到了把龙头企业做大、把合作社做活、把基层党建做强的目标。


  全州通过创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机制,涌现出了众多产业扶贫“领头雁”。截至目前,参与两期蓉中培训学员中已有70人创业成功,分别从事养殖、种植、加工、销售等行业,创业成功率达46.1%,带动全州新建合作社9个,盘活合作社70个,清理整顿合作社1287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4920人,有力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


  以“走出去”为突破

  构建产业扶贫培训新机制


  火车跑得快,还需车头带。黔西南州在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中,把精准选好人作为产业扶贫的首要任务,明确有关州领导亲自研究、亲自把关培训方案、学员选派、课程设置和后期跟踪帮扶等工作。


  注重在龙头企业中选人。围绕“企业+”发展模式,把对龙头企业人员的培训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培育和造就一批感党恩、知奋进、想干事、会干事的龙头企业带头人。从全州413家龙头企业中选准培训对象54名,送到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福建蓉中)培训基地培训,通过培训,重新燃起企业家的创业激情。


  注重在村级合作社中选人。全州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954家,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的合作社468个,“村社合一”的合作社1019个,2019年以前“僵尸社”占全州合作社总数的36.4%以上。针对全州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生产经营人才,生产要素组织配置不全,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项目选择不精准,“空壳社”“僵尸社”比例高,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等实际。把规范盘活合作社即把“僵尸社”做“活”作为推进农村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从全州精选出152名合作社成员送到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注重在基层组织中选人。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实际情况,黔西南州以党建为统领,以培训为载体,采取自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福建蓉中)培训平台作用,对村级干部进行轮番培训。今年共组织152人到蓉中培训,培训期间,有56名非党学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以“请进来”为引擎

  推进产业扶贫培训纵深化


  在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中,黔西南州创新精准培育机制,借梯登高,以“请进来”为新引擎,推进产业扶贫培训内容向纵深发展。


  创新培训“1+11”模式。用好国务院扶贫办蓉中培训基地“1+11”扶贫培训模式,“1”即学员在蓉中培训基地集中学习1个月,“11”就是用11个月的时间,对学员回乡创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帮扶和指导。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将产业对接与导师跟进相结合,根据学员创业的产业需求进行指导和帮扶。除了让学员继续参加培训基地的远程创业培训辅导,为学员提供创业咨询和难题解答。


  创新跟踪扶持机制。对受训学员实施台账式管理,强化跟踪培养。州县组织、扶贫、人社部门建立培训人员台账,强化与县相关部门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的联动,共同做好参训学员跟踪管理,着力把党员培养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州县扶贫、人社、农业等相关部门坚持做到持续指导帮扶、跟踪服务,帮助学员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创业咨询等难题,充分用足用好各类创业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宣传部门做好宣传工作,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创新工作实训机制。改变以往培训仅限于教室的模式,通过邀请企业家进课堂,学员进企业体验,实地考察党建示范村等方式进行,紧扣乡村振兴、种植养殖、休闲农业、市场营销等开展互动教学,围绕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使学员既有课堂讲授,又有亲身体验和实地感受,既学习了种植养殖专业技能,又学习了经营管理知识,既有共同学习进步,又有相互思想的碰撞,既扶了智,又扶了志。


  以“强跟踪”为目标

  彰显产业扶贫真实效


  在推进产业扶贫培训进程中,强化跟踪服务,注重实际效果。


  龙头企业得以壮大。通过有效的培训和跟踪管理,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由合作社发动贫困户将土地和量化到户扶贫资金或小额扶贫贷款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再将连片土地、量化资金统一入股龙头企业,通过三方合同,建立利益捆绑和分享机制,明晰贫困户参与分红和退出还本份额,真正把龙头企业做大。


  基层合作社得以发展。合作社仅靠市场自由发展很难形成气候,只有党的基层组织主动介入,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社员通过受训后,效果非常明显。望谟县蓉中受训学员王功林通过望谟县乐元镇兴隆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该县乐元镇发展芒果种植,目前已带动20名贫困人口增收5.61万元,实现人均增收2808元。晴隆县学员罗定江通过致富带头人培训后,依托光照镇规模村金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养羊和早熟玉米种植项目,目前已带动259名贫困人口增收50.4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946元。


  基层党组织得以做强。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进程中,黔西南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党建与经济发展的相融互进,达到推进产业扶贫的目标。例如,基层党组受训学员兴义市则戎乡长冲村党支部书记郭万坤,带头将自家10亩土地试种芭蕉,带动了全村群众参与芭蕉种植,成为全市的芭蕉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全村芭蕉种植发展到6000余亩,实现了每家每户芭蕉种植全覆盖,全村土地种植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3500元提高到7850元,成为全州有名的小康村。


  黔西南州通过创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机制,增强了产业带头人的本领,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带领群众奔富路的劲头,全州涌现出了众多产业扶贫领头雁,有力地助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前三季度,全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6.75亿元,增长5.7%,增速排全省第1位;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9元,同比增长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