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三都县 > 正文

龙里县凤凰村:“四类要素工作法”促村庄旧貌换新颜

  当代贵州黔南记者站 供稿


  坝里建起竹鼠养殖,村里水、电、路、讯基本完备,道路宽敞、卫生整洁……曾经交通闭塞,村庄脏、乱、差问题突出的龙里县凤凰村已然旧貌换新颜。


  2018年,凤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63元,较2016年增加2782元,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9%,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竹鼠养殖基地.jpg

竹鼠养殖基地


  凤凰村位于龙里县东北面,距县城20公里,山势陡峭,道路崎岖,土地资源匮乏,全村共19个村民组,15个自然寨,总人口489户1668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47.7%。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596人,贫困发生率为20.27%,如何完成的脱贫摘帽任务,成为全村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道难题,近年来,该村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总体要求,摸索出强组织抓引领、“织纽带”抓市场、筑基地抓生产、建平台抓服务“四类要素工作法”,有力推动了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见效。


葛根种植.jpg

葛根种植


  强组织抓引领,该村紧紧围绕“发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思路,强化组织建设、强化协调服务、强化思想引导,实现党建强、产业兴。


  强化组织建设,大力开展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工作,今年在合作社成员和返乡创业人员中培养产业红旗手2人,将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1人,发展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


  强化协调服务,充分利用院坝会、讲习所等阵地,积极邀请田秀才、土专家为群众举办竹鼠、肉牛养殖、时令蔬菜、刺梨种植培训9场、1100余人次,为村级推进产业革命奠定基础。


  强化思想引导,推行“村社合一”,村支“两委”与合作社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班子交叉任职,统筹全村经济发展,实行合作社帮联党员、党员帮联农户的“1+1+N”制度,即每名党员均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社员,并按照合作社的计划参与种养殖;明确1名党员结对帮扶2-3户农户,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带领群众一起搞产业。通过“1+1+N制度”,促进农户连片经营、抱团发展现代农业。


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jpg

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


  织“纽带”抓市场。依托企业效应辐射带动,因地制宜引进贵州龙里众怡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农产品销售协议》,由公司负责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项目启动前期,企业为村里提供30万元的产业援助资金,同时为凤凰村产业发展提供订单、技术保障。


  依托村社合署宣传发动,成立峰合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596人,合作社主要负责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销售、技术指导等服务。目前,合作社累计向公司流转土地1590亩,每年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90.4371万元。


  依托技能培训拓宽门路,公司根据用工需求,为农户开展技能培训265人次,帮助农民掌握技能,拓宽就业门路。同时,合作社与公司签订协议,公司优先使用本地劳动力,本地村民劳务不低于70元/天,引导群众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实现公司、合作社、村民三方利益联结的高度契合。


种养殖培训会.jpg

种养殖培训会


  筑基地抓生产。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近年来,该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扶贫资金37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000多万元,先后建成肉牛养殖场1个、存栏145头,生猪养殖场1个、存栏200头,竹鼠基地1个、存栏1000余对,食用菌种植基地8000平方米,葛根种植200亩,刺梨种植1500亩,蔬菜种植300亩。目前,除刺梨尚处抚育期外,其它均已产生经济效益,年产值450余万元。


  突出抓好产业融合,整合凤凰村已有资源,通过生猪集中饲养、竹鼠配对喂养、肉牛规模养殖等扶贫项目,与辣椒、黄瓜、韭菜、豇豆等二十多种时令蔬菜种植协调发展,部分村民还发展起了黑山羊、高山小黄牛、冷水鱼等养殖。通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养殖业所产生的牲畜禽粪便可为种植业提供充足的有机肥,而部分种植作物也作为牲畜禽的饲料进行加工,从而反哺养殖业。仅此一项,每年可为该村节约有机肥、饲料成本近15万元。


凤凰村肉牛养殖基地.jpg

肉牛养殖基地


  建平台抓服务。创新产销机制,积极与县供销社(电商办)合作,搭建县域生鲜配送平台,形成“合作社指导—贫困户生产—企业收购—供销社线上配送”的“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2017年以来,该村通过平台配送蔬菜15000斤以上,竹鼠600余对,生猪80余头,成交额达24万余元,除去人工、运输等成本,户均分红3300余元,拓宽农户从“菜园子”到消费者“菜篮子”的渠道,提高了贫困户的种养殖积极性。


  科学分配利润,大力推进“三变”改革,对于企业集中流转并自行管理的土地,村民通过土地、山林、资金、项目入股等多种方式成为股民,平台公司、社员农户、村集体和合作社分别按49%、41%、5%、5%的比例分红,实现多方共赢。


  就业引导增收,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考虑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邀请卡布国际、雪花啤酒等大型企业到村开展招聘会,为贫困劳动力推荐合适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就业帮扶台账,搭建园区与贫困户双向链接平台。据统计,全村已有57名劳动力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这样,既促进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破除“等靠要”思想,又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凤凰村小康驻村工作组指导食用菌种植.jpg

凤凰村小康驻村工作组查看食用菌种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