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湿地保护:青山不改 绿水长流


  在黔南,以河流、高山沼泽、湿草甸、灌丛湿地及喀斯特森林湿地为主的湿地资源保护问题,近几年来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全州55万多亩生物多样化的湿地面积,犹如一只具有强大代谢功能的“绿肾”,为黔南良好的生态系统增添了无限活力,为地处贵州高原南部山区的一座座城市增添了灵性,彰显着“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独特风格。


  黔南湿地资源主要以河流湿地、淡水湖泊湿地为主,沼泽、湿草甸、淡水泉、地热湿地、灌丛湿地、喀斯特森林湿地星罗棋布,同时,还拥有水库、稻田及山塘、沟渠等人工湿地。


  黔南各民族在生存、繁衍的历史长河中,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形成了以“崇尚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理念的朴素生态观、生态伦理道德、传统生态、行为方式和特色地域文化,使湿地资源得以较好保存。


  2013年以来,黔南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大湿地保护力度,通过引水保湿、退耕还湿、生态移民等方式,对湿地进行有效恢复和保护。境内共有罗甸蒙江、都匀清水江、贵定摆龙河、荔波黄江河、平塘平舟河、惠水鱼梁河、福泉岔河、独山九十九滩8块湿地入选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其中,罗甸蒙江、贵定摆龙河和荔波黄江河已于2019年12月“转正”, 正式拥有“国家湿地公园”身份。


  此外,独山都柳江源入选省级自然保护区,长顺、平塘、三都、罗甸、福泉、惠水已建立湿地保护小区32个,都匀螺丝壳和龙里大草原列为湿地修复区,全州55万亩湿地全部纳入全省湿地保护与发展规划。通过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建立起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等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对湿地进行的抢救性保护和有效恢复,成为黔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湿地保护走在全省前列,获得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数量位居全省之首。


  多年来,黔南一手抓湿地资源的保护,一手抓湿地资源的利用。在保护中,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方法、技术、实践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在开发利用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并重建设,生态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从今日起,本报文体旅游版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我州3个国家湿地公园和5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