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三都新合:软弱涣散村的华丽转身

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通讯员 潘长青 石顺芬


图为:《水乡脱贫战歌》.png


  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新合村由原甲找村、甲雄村、千秋村、塔石村合并而成,全村共985户4262人,国土面积71.9平方公里,是全镇面积最大的村。由于党员队伍管理松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未及时教育制止村“两委”成员,2019年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今年5月份以来,新合村不断探索方式方法整合“后劲”力量修复组织生态,强化组织功能,村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增强,队伍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工作质量明显提升。11月初,该村党组织顺利通过县级验收,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创新“五个一”工作机制,团结协作扶贫成效明显。新合村结合村情实际,创新谋划一队精兵、一面队旗、一本汇编、一首队歌、一个小家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迅速整合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力量,强化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明显。2019年7月,州委主要领导到千秋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对新合村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村庄整治等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9年8月,该村合并前的两个老村甲找村、千秋村分别接受华中师大和川农大扶贫成效考核,并高质量通过评估。


  创新“4+模式”,因地制宜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结合新合村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的优势,积极探索“公司+学校+合作社+农户”的生态食用菌种植的“4+模式”,由学校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种植能力,由公司进行保底回收,由合作社进行管理。引导107户贫困户参与食用菌培训种植,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提高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解决了产销对接难题。


  创新筹建“劳务合作社”,提升就业增收能力。为满足群众就业需求,新合村主动借力,分别从帮扶单位、镇政府筹集扶贫资金12万元,成立了村级劳务工作站,并将村内有实力的劳务经纪人吸纳为成员,增强就业岗位推荐有效性。先后收集34家2000个就业岗位,大力开展就业推荐,引导和组织126名贫困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大力开展劳务跟踪服务,帮助65名贫困群众申请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增加务工收入。同时,主动对接全镇各村开展养鸡、钩藤种植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级经济积累,充分发挥劳务合作社带动作用。


  创新“解题方法”,增强问题解决能力。该村以问题为导向,根据排查情况,采取“一村一策”措施,建立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方案。对背景审查有问题的同志及时进行约谈、勒令其辞职,从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后备干部中充实村两委成员。同时,对村两委成员进行综合研判,根据工作能力、业绩及综合表现,及时进行调整。目前该村共调整村“两委”人员2人次,先后发展了预备党员3名、发展对象1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进一步充实了党员队伍,扭转了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不足的难题。


  创新“主题教育方式”,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村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不断强化党员思想教育。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收集素材,自主创作《水乡脱贫战歌》,以传唱的形式不断强化主题教育,在传唱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工作使命感、增强工作荣誉感,团队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干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水乡脱贫战歌》得到了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州委组织部和县委组织部等中央和省州县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宣传,充分展示了水乡党员干部自信自强、苦干快赶,鏖战脱贫攻坚的良好精神风貌。


  该村通过五个“创新”,不断强化党组织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拓宽增收渠道,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等促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目前,新合村民心齐聚、班子团结,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成效明显,真正实现了从“后进”到先进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