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三都坝街:党建引领“村社合一”,推进集体经济发展

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通讯员 覃俊豪


图为:坝街村产业基地航拍图.jpg

坝街村产业基地航拍图


  三都县都江镇坝街村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围绕该县“四种三养”产业规划,按照都江镇“三香一果一药一茶”产业布局,按照“强实体、富社员、丰集体”的发展目标,以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为载体,着力盘活存量,做实增量,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坝街村位于三都县最东端,距都江镇政府驻地12公里,全村国土面积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22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辖11个村民小组32个自然寨,全村总人口636户2887人,其中贫困人口304户1436人。坝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劳务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8月,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按程序担任合作社董事会成员,社员有636户2887人,全社股份共有3814股,其中成员股2887股、集体股610股、机动股317股。合作社引领全村按照坡地种瓜药、养牛羊,林地种笋薯、养猪鸡,平地种菌菜、养鱼兔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钩藤、特色食用菌、稻田鱼、生态肉兔、集装箱养鱼、虫草鸡等特色产业,辅以油菜种植、生态羊养殖等产业补充,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形成特色产业引领、庭院经济补充、致富能人带动的“村社合一”特色发展模式。


  该村充分摸底调研、分析论证,着力探寻壮大集体经济增量新模式。一是“三建三引”,积蓄发展内力。合作社牵头,通过“建棚、建圈、建基地”,“引资金、引政策、引技术”等系列举措,做实基础、做足存量,目前已建成生态肉兔养殖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集装箱养鱼基地、钩藤产销基地、黑毛猪养殖基地等产业基地。二是社企合作,盘活闲置资源。合作社牵头,借助国家金融扶贫政策红利,引进黔味食品公司、高原农业开发公司、剑河县众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企业,通过产销捆绑、入股分红、场地出租等方式,全面用好政策、盘活资源,激活存量。三是“五统一”,线上线下齐步走。合作社通过实施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养殖、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的“五统一”发展模式,确保社员产得出、销得好、能增收;同时与三都县野草根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供销协议,借助线上电商平台,将合作社农产品上线销售,打通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在股份经济合作社下成立劳务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牵头、劳务社组织、能人带动等方式,全面挖掘有潜力的社员劳务资源,做实劳务增收致富。一是多方式培训提升。为解决部分社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有限等难题,合作社通过组织基地实习、邀请上级培训、致富能人带动等多渠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致力提高全员就业竞争力。二是推进劳动力转移。充分利用对口帮扶、能人引荐等方式,积极与省内外企业对接,加快推动本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目前,劳务社共往浙江、福建、广西等地输出劳动力110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三是引领致富能人作用发挥。通过不断加大能人社员的挖掘培养力度,全村涌现出王跃春、王长寿、王光洪、潘光送、韦久、潘代军等19名带头能人,带动社员130余人就业,主要就业地点为五坳坡矿场、凉风坳茶场以及浙江、福建、广西等地,实现劳务年增收500余万元。四是用足内部劳务资源。实行审核优先、用人优先、薪资优先模式,在村级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大活动需要劳动力时,优先使用社员;并积极争取公益性岗位、扶贫专岗等岗位,多渠道增加社员收入。一年来,合作社在推进旧房拆除、庭院经济示范点建设、稻田养鱼基地建设、临时环境整治等重大事项中,累计使用社员劳动力达7000工天,为社员劳务增收约8.2万元;争取到21个扶贫专岗、8个公益性岗位,实现年劳务增收共计27.28万元;预计在食用菌基地正式投产后,劳务社为基地组织平均280人/天的用工保障,将实现社员劳务增收约840万元/年。


  按照建实基础、用足存量模式,通过自主经营、捆绑发展、入股分红等方式,全力推进合作社向好发展。一是拓展庭院故事。按照季节性经营+稳定收益两种方式经营,结合全村已发展钩藤种植2000余亩优势,统筹都江全镇钩藤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剑河县众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产销捆绑的发展模式,可实现年产值约724万元。由合作社牵头,发动忙常组社员将90.8亩农田入股合作社发展稻田养鱼,按照农户与合作社各占50%比例,合作社将获利约10.55万元,社员分红约10.55万元。二是做实养殖小区。通过争取社会帮扶、投入财扶资金等方式,建设兔肉养殖基地,2019年7月已开始投入使用,目前,共引进种兔600只,并与独山黔味食品公司实施“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待2020年3月稳定投产后,通过实施种苗、技术、防疫、销售一体化的捆绑发展方式,项目将带动162人稳定脱贫,合作社将获利24.7万元/年。通过争取企业赞助和对口帮扶资金等方式,建设集装箱养鱼基地,主产鲟鱼,现阶段已实现年纯收益约70万元。三是做好新兴产业,做实增收故事。通过争取财扶资金、特惠贷发展资金、入股资金等方式,建设食用菌基地,并引进贵州高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社入股50万元,占股2.5%),主要发展虫草菇种植产业,待稳定投产后,合作社预计为基地组织输送10.22万工天/年的社员劳务,将实现社员劳务增收约840万元,合作社分红资金约16.5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