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黔南州2019年农业农村发展综述

希望沃野富民路 “农”墨重彩写华章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一年来,黔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五步工作法”,落实“八要素”,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州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产量稳定、结构优化、质量向好、改革深入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9年前三季度,农业增加值完成172亿元,同比增长5.6%,增幅排全省第2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539元,增长10.7%,增幅排全省第3位。预计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7%;预计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838元,同比增长10.4%。


  产业振兴:农村产业革命已成“燎原之势”


  今年1月,《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革命的实施意见》(2019年州委1号文件)从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市场培育、基地建设、规范和标准、品牌创建、冷链物流配套等六个方面,对今明两年我州农村产业革命作详尽安排。《实施意见》下发和州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县(市)制定了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了任务书、作战图,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支撑和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以茶叶、蔬菜等12个产业为主攻方向,成立以州委州政府领导为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逐个研究产业、逐个击破问题;组建工作专班抓具体、抓深入,在各方力量加持下,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已经成为我州助农增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州领导领衔外出招商推介30余次,今年全州签约农业招商引资项目83个,开工建设76个,签约资金144.75亿元,到位资金23.47亿元。


  提质导向在农业发展的作用被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黔南农业开启了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发展方式再到发展动能的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变革。按照“稳粮优经”的思路,坚守稳定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将调结构增效益落到田间地头,新增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42.09万亩,改种茶叶、蔬菜、中药材、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亩均新增产值2500余元。全州粮食产量同比增长1.42%,茶叶产量同比增长5.7%,蔬菜产量同比增长16.6%,水果产量同比增长16.3%。


  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平台,投入资金2.90亿元,建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坝区320个,调整面积59.72万亩,亩产值1.2万元以上12个,0.8—1.2万元98个;创建样板坝区15个,达标坝区94个,全州坝区总产值达45.57亿元。巧用海拔差异、立体气候,巧打蔬菜“错季上市”牌,推广应用的“321”蔬菜高效栽培基地46万亩,实现亩产值达到3万元、2万元、1万元,净增产值56亿元,实现打造“‘185’升级版”的梦想成真。


  以提升农产品流通质量效率为重点,扎实开展农产品“六进”行动,学校采购本地蔬菜4万吨,占采购总量45%。充分借助广州江楠集团、州蔬菜配送中心等平台渠道和发挥州县两级平台公司、供销社作用,农业生产与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我州农产品不仅产得出、产得好,还能卖得出去、卖上好价钱。


  联农带农:小农户因融入现代农业而日子红火


  大雁行远靠头雁,产业飞腾仗龙头。龙头企业产业化引领,成为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全州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55个(其中州级以上的龙头企业361个),“健身”“强身”合作社4567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社40个、省级示范社34个、州级示范社224个;新增家庭农场75个,达到2092个;新增专业大户25个,达到516个。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推力。为深度破解产业革命组织方式不规范难题,在全省率先出台《黔南州推行“村社合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意见》,围绕机构组建、人员配备、管理规范、资源盘活、收益分配等,拿出具体措施,推行全民持股,加大税收、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向规范化、实体化、企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村社合一”牵头组织无劳动力的农户开展流转土地,将闲置土地流转集中到“村社合一”实体上来,引领村级产业发展,让群众分享土地流转、发展分红、劳务收入的效益。今年12个特色产业共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7.8万户、67.32万人,人均增收1752.82元。


  “一村一品”是产业兴旺的抓手。各地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家庭院落、村组闲置地、易地搬迁空地、林地等,大力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小药园、小花园、小养殖、小作坊等“庭院经济”。2019年建成示范村108个,示范户1.6万户,户均“庭院经济”收益达2500元以上。


  清洁美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全面推开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农村“厕所革命”迅速推进,完成户用卫生厕所新建改造4.5万户,普及率达85%,建成村级公厕394座。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推进,实施6个县(市)整县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58个乡镇建成垃圾收运设施,完成3221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配套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有序,人居环境涉水河湖治理有效,多彩黔南美丽幸福家园建设成效显著。


  景象一新,带出了乡村新业态。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荔波、贵定),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400余个,“农家乐”160家,“乡村客栈”109家。龙里县成功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长顺县及全州14个乡镇、130个村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正按照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标准梯次推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新增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2个,新增省级民族特色村寨54个,居全省前列。农村电商网点与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点融合升级,推动县域物流配送网络向乡镇延伸,依托淘宝、天猫等平台建设县级特色馆16个,依托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到村里等及自建平台开设店铺270家。


  乡村和谐:农村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展现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明确了新形势下乡村治理的重点要求和任务。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今年全州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31个,调整配强村党组织书记72名、村委会主任40名,推进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交叉任职1132名。


  通过开展最美村寨、最美系列评比,表扬了一批“致富带头人”“最美媳妇”“最美家庭”“最美少年”等在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逐步扭转了农民群众落后思想观念,“志智”双扶成效明显。各地推广“红事标准九条、白事标准八条”,成立红白理事会472个,70%以上的村将文明节俭办婚礼和治丧纳入自治范畴,50%的村建立红白喜事打招呼制度,管理和激励并重,移风易俗取得良好效果。


  选派村级法治宣传教育专员1409人,186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协助村委会制定、修改和完善村规民约等,把基层民主自治导入法治轨道……福泉市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惠水县好花红镇被认定为全国100个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独山百泉镇百泉湖村、惠水好花红镇好花红村、罗甸沫阳镇麻怀村荣获全国100个乡村治理示范村。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2020年,全州农业农村系统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农业12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巩固脱贫成果,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