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独山县:打通产业路 拓宽致富路


  蒙小三展示致富“生态鸡”


  长势喜人的板蓝根苗

  近年来,独山县按照“先富带后富”的基本思路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产业引领、精准培养”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好“广州市(黄埔区)对口帮扶项目独山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等一系列培训项目,依托“1106”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模式,培育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兴业助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贫困群众齐奔致富路。


  板蓝根铺开“致富路”


  最近一段时间,麻尾镇董岭村简栽组50多岁的岑远芳都会到板蓝根育苗基地里看板蓝根苗生长情况。这片板蓝根,是岑远芳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着种板蓝根摘掉了穷帽子,迎来了好日子。


  岑远芳介绍,前两年他要向别人买苗,每亩要花1000多块钱,为了降低成本,今年他学着育了10亩苗,其中2亩用于自家的50亩种植,剩下8亩要卖给别人,仅此一项,就可以有8万块左右的收入。


  前些年,岑远芳家的几个娃娃都在上学,仅靠他在附近打零工挣钱,收入十分有限,一家老小就挤在两间旧瓦房里,日子过得很是艰难。2014年,岑远芳家被组上评议为贫困户后,通过教育扶贫、产业分红等政策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境况终于有了好转。


  为了加快脱贫步伐,2017年,岑远芳在村干部的指导下,流转了部分土地,试种了10亩板蓝根。由于岑远芳夫妻二人踏实肯干,加上政府又落实了相关产业扶持政策,首次试种就取得了成功,当年收入了3万多块钱,顺利脱了贫。岑远芳说,家里走出困境,都是因为政府的大力帮扶。


  通过试种,岑远芳认为当地的土壤品质和气候条件十分宜于板蓝根产业,于2018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5亩。这一年里,岑远芳夫妻二人的辛劳又有了丰厚回报,除去各项种植成本,净收入达到了6万多元。


  经过两年努力,岑远芳对板蓝根种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9年,他扩大了土地流转规模,将种植面积增加到了50亩。为了支持岑远芳更好发展,村里推荐他参加了广州黄埔区在独山举办的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接受了产业规划设计、创业拓展指导、种植养殖技术、市场营销策略等知识技能的系统学习,进一步增强了他的发展底气。


  为期10天的学习结束后,岑远芳不再满足于单一种植的发展模式,他很快建立起了10来亩的育苗基地、50余亩的种植基地、18个靛池的靛膏加工基地,一条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发展链条已基本形成。据了解,每天到岑远芳基地里干活的群众还真不少,平时10来个人,高峰期时可达40来人,每人每天可有80至100元工资收入。


  同时,岑远芳还积极发挥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幼苗供应、技术指导、回收加工等方式带动组上16户群众参与种植,全组种植面积达到了200余亩。贫困户马国胜在岑远芳的鼓励下就种植了16亩。


  面对未来,岑远芳信心满满,他打算明年把他家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发展,推动全寨实现至少500亩种植规模,引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生态鸡谱写“脱贫曲”


  去年,蒙小三请人在独山县百泉镇旗山村挖了一条一公里的毛坯路,路的终点,是蒙小三家的养殖场。“为了挖这条路,我花了10000多块钱,但是我觉得值得。”蒙小三高兴地告诉记者,路挖通了,养殖场的鸡也更好卖了。


  走进养殖场,只见到一只只羽色鲜亮的鸡,正在冬阳下刨土觅食,而这冬日的荒山,也因此充满了生机。“前段时间我们刚卖掉了1300多只鸡,养殖场里目前还养着1500多只,既有本地土鸡,也有著名的‘无量山’乌骨鸡,这一带都是草坡林地,是个天然放养场,鸡们吃的是苞谷米糠和野菜野草,喝的是清冽甘甜的山泉水,肉质筋道,口感绵香。”说起自家的养殖场,蒙小三一脸高兴。


  蒙小三家有三个兄弟,他是老三,大哥患精神病,二哥有轻度智力障碍。为了撑起这个家,蒙小三小学毕业没多久,就辗转到广东、广西、河南、浙江一带打工,进过工厂,也当过学徒。“由于我体弱,力气小,又没什么技能,只能做简单的苦力活,也挣不到什么钱,打了十多年工,家里还是很穷。”蒙小三说起曾经的日子,满是无奈。2014年,蒙小三家被评为了村里的低保户。


  2018年,领了几年低保的蒙小三下决心改变家中境况。在村里干部们的鼓励下,他尝试着养起了鸡。由于他喜欢学习和琢磨,鸡养得顺风顺水,由最初的80只,一步步扩大到了2000多只,销路也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发展到了现在的供不应求。


  在蒙小三创业的路上,村里也花了不少心思。今年5月,他家搬入尧梭花园安置区,住进了新房子,还为他顺利注册了“独山县鑫泉养殖场”,小微企业补助也已申报成功。7月,推荐他参加了县里为期10天的致富带头人培训。8月,政府把他大哥送到基长镇民康医院实行免费供养。9月,县供电局为他的养殖场配置了变压器,解决了饲料加工、孵化用电问题。这段时间,村里正在为他的那条毛坯路申报产业路硬化项目。


  这一系列暖心帮扶,让蒙小三大受鼓舞。特别是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帮助他进一步打开了思路和视野,学到了崭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办法,坚定了他的发展信心。寨子上的贫困户蒙秉甲说:“小三宁可不领低保也要创业,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如今,蒙小三还试养了鸭子,新建两口鱼塘投放了1000多块钱的鱼苗。“我打算把养殖场建成一个示范基地,以‘基地投苗、群众投地、共同管理、双方受益’的方式带动群众发展,希望明年实现10000羽养殖规模。”蒙小三说,他还计划在养殖场发展水果种植,探索种养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绿色生态种养品牌。


  采访结束时,蒙小三接到通知,让他第二天去县里接受广州黄埔区为全县致富带头人提供的后续指导服务。站在一片阳光里,蒙小三高兴地说:“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机遇,我一定好好干,当好这个致富带头人,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


  刺梨果引幸福来


  玉水镇玉水村巴良组的村民都说:“黎维香是个女能人。”


  40多岁的黎维香,是玉水镇玉水村巴良组一名村民,近年来通过种植刺梨,发了家,致了富。而他的发家之路,却是一波几折。


  2000年,为了让一家人尽快过上好日子,黎维芝和丈夫远赴广东,进入一家五金厂打工。辛辛苦苦熬了八年,夫妻二人终于攒下了十来万块钱。


  有了积蓄之后,黎维香决心趁着年轻好好创业,努力搏一把。2008年,黎维香和丈夫回到独山,在县林场附近流转了20来亩林地,建了个养殖场,搞起了山鸡养殖。但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问题等原因,夫妻二人忙活两年下来,不仅把打工攒下的钱全亏掉了,还欠下了几万元外债。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生性倔强的黎维香并未气馁,而是另谋出路。2010年,她将山鸡养殖场改建为苗圃场,做起了红豆杉育苗。由于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准,销路没有真正打开,红豆杉育苗没能帮助黎维香圆上创业梦,收入仅够维持苗圃场的基本运营,有时候还要靠丈夫跑出租车来贴补投入。黎维香的第二次创业,也基本上算是失败了。


  但黎维香还是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继续寻找新的发展项目。


  2016年,一个偶然机会,黎维香了解到龙里县的刺梨产业效益非常不错,就多次前去实地考察。看到这小小的刺梨果,居然也能挣大钱,黎维香决定试一试。在与当地一家刺梨加工企业达成收购约定后,她与丈夫迅速行动,注册成立了“太和刺梨种植场”,在基长镇茶亭村下地坝组流转到了200亩荒地,全都种上了刺梨。


  在这关键时候,国家的小微企业补助、石漠化治理补贴等政策助了黎维香一把力,让她的第三次创业得以顺利起步。经过两年的全力投入和精心管护,2019年,黎维香的刺梨基地首次挂果并喜获丰收,产出刺梨果60余吨,收入近20万元。同时,她的刺梨基地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机会,日常管护用工每天20来人,高峰期每天可达70来人,工资在100至200元不等,仅2019年,支付的劳务费就达到了18万元左右。


  黎维香说,2020年起,她的刺梨基地就可进入丰产期,每年产量可达到100至150吨。她计划争取到产业电和产业路等配套设施的落地支持,探索实施林下养殖,走种养一体化发展模式,努力培育生态禽类、生态刺梨等绿色品牌,全面增强带动能力,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近年来,独山县探索出了“1106”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模式,培育当地创业能人、营造带富氛围、优化创业环境、增强脱贫动能。建设“1个服务中心”,即成立“独山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服务中心”,作为组织管理、保障服务的工作平台,为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提供各项管理保障服务,把服务中心建成致富带头人的“家”;开展“10天集中培训”,即充分结合学员培训需求,紧扣市场发展趋势,合理安排培训课程,科学选择教学案例,灵活选择创业项目,创新培训工作载体,用足用好10天课程安排,确保培训出成效;抓实“6个月后续跟踪服务”,即为每一个受训学员提供6个月的后续跟踪服务,强化创业指导,创新服务途径,延伸服务端口,让学员放心创业并确保创业取得成功。


  养殖场、板蓝根,刺梨果,产业的遍地开花让独山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