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罗甸:“摘帽冲刺”战犹酣


  日前,罗甸县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州级初审,依托的是“全部达到脱贫摘帽要求”的全胜战果和高质效保障。


  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将罗甸县纳入“14+2”深度贫困县政策支持范围,这为罗甸县实现脱贫摘帽争取到更多时间。


  罗甸县清醒意识到:目标不变、靶向不变,人心不散、频道不换,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决战决胜主动权。


  “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警醒起来、紧张起来、行动起来、冲刺走来,全面冲刺脱贫摘帽各项任务,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面对“最后一仗”,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的话铿锵有力。


  压紧压实责任 不获全胜不收兵


  “群众在,我们就在!”夙夜攻坚,茂井镇布苏村驻村工作队长杨再杰和队员们送走了全村244户1103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不敢松一口气,还要为留守的30户村民管吃管住管行管业,成了村民们点赞的“啥都管”。


  2月27日,沫阳镇董当村驻村网格员邹昌科与他亲密联系的38户群众“失约”,把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工作岗位上。


  全县177个行政村,177名工作队长,1704名队员,脱贫领路、发展探路,他们在,决不许一个村、一个人掉队。全县1671名网格员谨记践行自己的职责,前脚走后脚来,要与1498个自然寨7.7万户群众心贴心心连心,实打实解困苦。


  只有压紧夯实各级政治责任,县乡村三级聚焦一线,人人都是冲锋员,才能真正攻克深度堡垒。罗甸县建立“1+3”作战指挥体系,即一个领导小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三大战斗模块(指战模块、作战模块、督战模块),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组建脱贫攻坚工作队,划分网格管理,坚持“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层层立下“军令状”、人人职责定肩上,构建“条块清晰、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多方联动”的攻坚体系,确保指挥有方、作战有力、督战有效、保障到位。


  以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和贫困人口在500人以上的村为重点,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县级领导重点包保,战区指挥长、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开展遍访调研,逐村“解剖麻雀”“把脉开方”。并选派部门“一把手”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第一队长,不脱贫不脱钩。组建深度贫困村工作专班,定期研究调度,及时分析研判,重点加强指导,做好预警提醒,确保按时打赢。


  结合驻村帮扶不扎实专项治理,建立常态化研判“召回”机制,对态度不端正作风不扎实、履责不到位的干部一律召回“再教育”,形成全域攻坚、尽锐出战的冲刺态势。


  夯实摘帽基础 全力补短抓整改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脱贫摘帽底气十足,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指标、突出问题,罗甸已全面完成短板补齐、问题整改等工作。


  路通天地阔。建成农村“组组通”933公里,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3522公里,2900公里长的农村公路贯穿每一座村庄,30户以上的自然寨实现通硬化水泥路全覆盖,让“最边远”的大亭布苏村牛河组67户群众走出大山,让罗悃镇的土鸡“飞”到重庆,让岑小海等河西村村民融入县城30分钟生活圈……


  重点发力学无忧。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应助尽助,2015年至今,罗甸累计发放各类教育资助1.55亿元,让89402人次贫困学子稳定就学;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和“8+1”控辍模式,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不失学、不辍学;优化学校布局,新建整合教学资源,让搬迁户子女学无忧;积极开展“校农合作”,大力推进营养改善计划“4+X”模式,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食堂供餐模式全覆盖,34.07万人次学生受益;职业教育联对农业园区打造实践基地,精准培养贫困学子。


  破解“因病致贫返贫”。改(扩)建医院2所、新(改)建村级卫生室152个配齐村医;贫困人口100%参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等惠民服务,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医得起病;聚焦患大病、重病和慢性病等群体,台账管理,跟踪服务。


  “要家家住上平房!”木引镇罗坪村85岁老奶韦腊英难掩喜色,她和同村85户357位村民住进新建、改造的新居,全县还有9944户告别危房,3132户告别透风漏雨老旧住房。


  “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让我在县城有了房!”拿到房号和钥匙的茂井镇高田村村民孟邦良难掩兴奋;搬进120平米小区房的凤亭乡村民冉启忠,摇身一变高标准社区学府家园业主,编织技艺在手,“扶贫车间”斛鼎制衣厂立马将他“招引麾下”。几年间,罗甸已建设9565套安置房,39852人搬迁搬出大山,开启新生活。


  罗甸还扎实推进“五个体系”建设,配套建设安置点幼儿园5所,成立社区综合服务服务中心5个,组建社区党支部10个、居委会10个,建成扶贫车间10个,确保有劳动力家庭一户至少ー人就业。


  此外,罗甸自筹资金3.9亿元,采取单村单寨和片区供水方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巩现固提升工程198个,全面解决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罗甸的饮水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脱贫质效更高更实。在不折不扣落实省州专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结合罗甸实际、深入研究,梳理整改落实12个方面170个具体问题;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为抓手,累计扎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2万余件。


  强化产业支撑 筑牢基础促稳定


  抓基地、转方式,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支撑脱贫成效,稳固脱贫成果,筑牢发展基础。


  “产业兴,让荒山变金山银山,真正惠益群众”,龙坪镇六一村杨秀平和100多户农户依托火龙果产业实现户均增收一万多元。


  罗甸对标对表“三个革命性转变”,牢牢把握“八要素”,着力构建以蔬菜、水(干)果、蚕桑为主导,以中药材、生态畜禽、林(茶)、烤烟为特色的“3+4”产业布局。现完成玉米等低效作物调减3.46万亩,累计完成500亩以上坝区秋冬种结构调整7700亩,100亩以上(500亩以下)坝子秋冬种结构调整7056亩,前三季度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5.4%。


  发展“坝区菜业”,群众越来越富,逢亭镇以祥脚村坝区保供蔬菜基地为核心面,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形成5000亩多样化蔬菜种植集群,帮助1400人变身“新农民”,户均增收2万元已是常态。


  为拓展战果,罗甸调整充实县农村产业革命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精品水果、蔬菜、种桑养蚕、生态畜禽等6个专班,分别由一名实职副县级领导领衔具体抓。突出抓好火龙果、百香果、桑蚕等主导产业发展,启动1200亩火龙果标准化基地建设;完成百香果规模化种植土地流转5000亩,百香果育苗200万株;完成种桑养蚕动员6000亩。


  “脱贫后主攻方向是什么?”罗悃镇干村村以支部带能人、大户带小户、小户带散户的“公司+合作社+支部+能人+农户”模式带领全村继续发展“蚕桑”等长效产业,“户均一亩桑、致富奔小康”只能算阶段目标,要在人均8500元的基础上再上层楼。


  为确保按时打赢的主动权和制胜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罗甸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探索“345”带动模式。清理规范提升1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推动“村社合一”,依靠村党支部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推动组织方式革命性转变。


  深化扶贫协作 山海共筑同心圆


  “发展的外因也很关键。”近年来,罗甸县高度重视扶贫协作,按照“统筹整合、分类管理、协同高效”原则,搭建“1+4”组织架构,分类对接协调,切实提高扶贫协作成效。


  东西部协作继续发力,对口帮扶扩大战果。持续深化与广州市越秀区对口帮扶协作,认真落实两地互访制度,重点推动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人才交流等对口协作,落实帮扶项目80个,项目资金8030万元。 扎实抓好国投公司、省(州)直单位,贵定、惠水、都匀等县市定点扶贫,实施帮扶项目24个,项目资金2079万元。


  “六大重点任务”,全方位结对推进。利用省委、州委对深度贫困县政策支持,与省会贵阳市建立结对帮扶联系,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牵头主抓,全面落细落小落实贵阳帮扶合作事项。


  从与贵阳农投合作建设蔬菜、40万羽蛋鸡、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到贵阳9个区(开发区)深入对接罗甸9个乡镇全力推进“农批对接”,罗甸县扶贫销售专区扎根省会各大物流园,罗甸农特产品抢占贵阳各大市场,成果丰硕,到11月底累计销售农副产品约8700吨、活禽约8万羽,“农超对接”组织惠民生鲜超市等大型超市零售终端与罗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累计销售罗甸农产品2000吨,获收1140万元。


  不限于此,贵阳市还投入5000万元帮扶建设边阳水厂,对症解决边阳镇部分区域季节性缺水断水问题。成立“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驻罗甸县劳务联络站”,深挖岗位按月向罗甸县推送就业岗位2万余个,开展对口帮扶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目前已达成就业210人。


  在教育医疗方面,贵阳市10家医院对口帮扶罗甸县9家医院,26所学校对口帮扶罗甸县25所学校,派遣医务人员到位指导,开展扶贫义诊接诊,帮扶500万元用于校本资源建设、特色和团队建设项目。


  蓝图绘就,前景可期。当前,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已全面收官,全县49个贫困村即将出列,贫困人口再减9873户37146人,贫困村发生率和贫困人口发生率分别降至0和0.91%,各项指标达到脱贫摘帽要求。2020年1月,罗甸将迎来省级评估验收,顺利摘下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