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三都周覃镇:“三个一”模式推进“村社合一” 激活农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农校对接产销.jpg

农校对接产销


  为推动农村产业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周覃镇按照“八要素”要求,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中,采取“三个一”模式扎实推进“村社合一”工作进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清查家底,盘活一潭资源死水。周覃镇因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很多土地留荒无人耕种,抛荒率高,形成了沉睡的荒废资源。该镇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张仁杰感叹到:“2016年我们洞揽片区因整体搬迁后,村民都已搬到了周覃镇移民街上,几千亩土地,好多土地都荒废了,好可惜。”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该镇以村为单位,成立17个村级“三资”清理专班,全面清理集体土地、闲置资产、旧村委会场所、空地、房屋等资源,分类登记造册,实行台账管理。同时,通过采取流转、出租等方式,将土地变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率,让“沉睡的资产”焕发活力,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比如,该镇新荣村(原板光村)流转土地出租600余亩(租金800元/亩/年)每年收入4.8万元,出租闲置村级办公房租金收入1.4万元/年;连心村引进三都县荣盛石材有限公司与村级合作社联合建成连心村砂石场,公司出资并负责经营管理,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按入股比例,2018年来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分红18余万元。


  支部领办,建强一个经济组织。以村党支部为引领,成立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由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任合作社理事长,其他“两委”干部为合作社理事或管理人员,积极吸纳能人、养殖大户、贫困群众以资金、资产入股,风险利益共担,形成联结千家万户的利益共同体。目前,在村党组织引领下,全镇已成立17个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并逐步运营取得成效。比如三愿村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组织村干、能人集资20万元作为合作社发展启动资金,并充分利用财扶项目发展有平菇食用菌种植、生态养牛、林下养鸡等产业,并成立施工队承包老旧房拆除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实施有80万元生态牛养殖项目,每年分红50户贫困户每户800元;250万元平菇食用菌种植项目,建有菇棚21个,菌包数5万棒,目前一天产量400斤左右,收益4万余元,覆盖农户16户89人,贫困户7户41人;100万元林下养鸡项目,现已完成道路开挖和部分鸡舍搭建工作,准备开展林下养鸡项目培训工作;合作社组织拆除老旧房中获取8万元,主要作为村级集体经济。


  龙头引领,创建一种抱团模式。该镇积极推广“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按照脱贫攻坚期“四种三养”为主,“七小”庭院经济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对区域内的威农大坝、廷牌大坝、水蒙大坝、三江大坝、板料大坝、板力大坝、板党大坝共7个500亩以上大坝进行农业产业调整,通过引进贵州永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伴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健得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借助农企业资源优势,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以村党组织为引领,合作社组织群众务工、土地入股、发展产业等形式,搭起利益联结纽带,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实现企业、村、农民抱团发展。比如威农黄桃坝附近的桃园村、新园村、新荣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群众将土地流转出来,由龙头企业经营,贫困群众以土地流转、入园务工、财扶资金分红以及旅游服务等多种方式受益,每年通过土地流转收入200万+入园务工收入750万+分红80万+旅游服务收入,亩均收益达4000元以上。又如通过与瑞丰米业公司、贵州佳穗绿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三江、板党、水蒙大坝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对大米进行提质加工,打造“周覃香米”品牌,进行统一包装销售,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