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平塘县新兴社区扎实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O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平塘县金盆街道新兴社区在社区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持续做好当前已搬迁7714人的“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切实提高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完善基层党建体系,加强党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的全面领导


  强化党建引领、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建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党组织阵地。一是夯实基础阵地建设。将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同步纳入规划统一建设,县民政局牵头建立了1200余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办事大厅、乡愁记忆馆、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等一体化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党组织阵地,目前是全县标准最高、功能最全、服务最便捷的阵地之一。二是健全组织体系。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及时成立社区党支部,以楼群为单位划分5个党小组,13个居民小组,成立楼栋自治会14个、划分26个小网格,结合实际制定网格责任人任务清单,将党建、治安、稳定等工作下沉到网格单元,实行“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责任捆绑模式,形成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网格党小组为主体、党员个人为前端的网格化新格局。聚焦党建引领群团建设,按照“党建带群团建”的工作思路,成立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志愿服务队、文艺队等组织,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各类群团、自治组织工作阵地,常态化开展工作,切实为搬迁群众在就业辅导、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三是配强干部队伍。采取下派、聘用等方式,配齐配强社区支部“两委”班子11人,将政治过硬、工作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群众选入社区支部“两委”班子,确保社区干部安心干事、用心为民。


  完善公共基础服务体系,确保群众共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配套设施,让群众享有更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升群众居住优越感。


  统筹落实就医就学保障。围绕打造“社区10分钟服务圈”,高标准做好社区规划设计,建立占地面积4000.2平方米、可容纳537人的平塘县第三幼儿园,让社区群众2公里以内就可享受平舟实验小学、省级示范高中平塘民中、县医院等优质就学、就医资源。


  社区“四点半”学校,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半开始,放学后孩子们都会齐聚学校,教室里老师们给孩子辅导作业,让孩子放学后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得到监管,解除了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统筹落实民生事业保障,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围绕医疗、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交通等公共和便民服务事项,抽调民政、人社、扶贫、教育、卫健等部门13名业务骨干担任网格员,全面进驻下沉到社区为搬迁群众提供“保姆式”“一站式”便捷服务,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户口迁移、医保、社保等。


  统筹落实社区服务保障。在社区推行大事、中事、小事“三事”分流,将社区各类事项分类。大事由金盆街道负责,主要服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社、民政、计生等各类政策的落实;中事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负责,主要服务党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新农合和养老保险代缴、酒席申办、图书借阅、文娱活动、宣传培训、以及社区集体经济等;小事由自治会、楼栋长负责,主要服务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物业纠纷调解调处,以及宣传教育、文娱活动组织、环境卫生监督等,实现每件事都有“责”可明,有地方可以解决,形成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新局面。


  完善就业服务保障,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就业


  新型社区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作为移民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通过引进就业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扶贫专岗、就业援助、引导劳务输出等多渠道,依托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精准扶贫技能培训中心,扎实开展SYB创业就业、厨艺、家政、电工、电气焊等技能培训20余期,使大多数搬迁移民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并采取“社区+企业+搬迁户”的方式拓宽就业门路,有效解决移民搬迁群众的就业难题。同时围绕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门面资源,采取“三免两减半”方式给予租金优惠,即在租赁期的前三年,按企业聘用安置区搬迁群众就业达到5平方米/人的标准,向企业返还相应面积的租金,在租赁期的后两年即第四、五年,按照面积与就业人数的标准,向企业返还相应面积的50%租金,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自主经商。截至目前,新兴社区共有扶贫车间7家,可提供就业岗位近1100余个,已解决就业420余人,平均工资可达2500元/月以上。


  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为解决群众到县城居住后文化生活单一的难题,新兴社区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各项资源,集中建设文化活动广场,文体活动室、儿童活动中心、乡愁记忆馆、图书室、舞蹈室、广播室等文体设施,为搬迁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并结合春节、端午节等,举办拔河比赛、山歌对唱系列活动,广泛开展感恩教育,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增强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新兴社区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中,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楼群为框架,楼栋长为触角,成立社区治理自治会,推选楼栋长40名,构建党支部管自治会、自治会管楼栋长、楼栋长管户的层级治理体系,扎实推进居民自治。不断完善法制体系建设,积极邀请司法专业人员为党员、自治会成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等开展“法治大讲堂”充电,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小区居民最为关心的物业管理、邻里关系、公共环境、安全卫生、赡养老人等热点问题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让法治观念深植群众心中,为移民群众在新家园安居乐业筑起法律屏障。同时广泛开展“展标兵风采,建德治社区”活动,每季度评选出“遵纪守法标兵”、“社区发展标兵”、“美德传承标兵”、“勤劳致富标兵”,在社区树榜样,鼓励社区群众人人学做标兵、个个争当标兵。及时制定《新兴社区居民公约》,引导群众除陋俗、树新风,感恩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