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三都县苗族蜡染传承人张义琼:蜡绘“致富之花”

  • 作者:陈明珠 蒙鸽 韦心颖
  • 编辑:杨羽
  • 来源:黔南日报
  • 发布时间:2019-11-18 15:00:50

  张义琼(右)与群众交流画蜡工艺

  白胜兰在绣花

  葡萄地里套种板蓝根,实现“双收益”。


  日前,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在京召开2019年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表彰大会,授予全国99家民营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义琼出席大会并接受了表彰。


  “站在领奖台上的我,激动得想哭,我们这么多年来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说起获得的荣誉,张义琼动情地说。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作为一名农村妇女,张义琼一路走来多坎坷,但她一直努力奋进,始终秉持匠心,怀抱着梦想,用勤劳绘出了“致富之花”,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时,带领当地成千上万的贫困群众,走上了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技艺的脱贫致富路,为三都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组建脱贫致富“娘子军”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算富。”出生农家的张义琼,不甘命运的安排,用勤劳的双手创富了生活,同时,也用她单薄的身躯为广大苗族妇女开辟了一条传承民族手工技艺的致富路,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


  初冬的阳光温暖的照射着大地,记者走进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加工厂看到,几个身着苗族服饰的妇女正在水池旁来回地忙碌着,只见她们拿着花纹各异的布匹小心翼翼地漂洗,蓝底白花的布匹随着水波荡漾,蓝靛的清香也随即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其间。


  二楼的秀坊里,却呈现出了另一番静态美,苗族妇女分排而坐,以蜂蜡为墨、蜡刀为笔,全神贯注地在一张张白布上小心翼翼地刻画着,走近一看,白布上的花纹或草木青青,或花开鸟鸣,或双凤齐飞……图案迥异,清新脱俗。


  “以前我们在家也做蜡染,就是自己做来缝衣服、被子这些,没有挣到钱,现在她来开厂了,我们可以来这里上班,我主要是画图案,一天100多元,可以挣钱养家了。”当地村民张仁妹一边忙着画蜡,一边乐呵呵地说。公司的成立,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年轻的白胜兰也是受益的苗族妇女之一。从小热爱苗绣的她,两年前便开始来到这里上班。“记事起就开始绣花,我很喜欢绣花,现在又可以绣花挣钱,我很开心。”说起这份工作就是自己的爱好,白胜兰心满意足。她的绣作大多都是花香鸟语,色彩鲜明,像极了现在幸福的新生活。


  据了解,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加工厂的建立,解决了当地几百名苗族妇女进厂就业,帮助她们利用手工织布、蜡染等方式增加收入,实现了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


  针对有家庭特殊情况不能进厂务工的苗族妇女,张义琼创新转变工作方式,让她们在家中也能实现增收致富。


  “做手工这一类的她们还可以拿回去做,一个村有10个妇女,我们就会选一个小组长,我们的管理员只用跟组长对接,她们画好或绣好后就回收,按计件的方式支付劳务费。这样一来,她们就能在家中照顾小孩和老人。”张义琼对记者说。


  曾经在家相夫教子的苗族妇女,在张义琼的带领下,组建成了一支脱贫致富的“娘子军”。她们用一双双巧手,担起了脱贫致富的“半边天”。


  回乡创业传承民族技艺


  苗族蜡染是苗族同胞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瑰宝”,2006年苗族蜡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义琼的出生地是三都县三合街道苗龙村,一个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苗族聚居自然村寨,她的母亲是位远近闻名的蜡染能手。和不少苗族姑娘一样,张义琼自小受到母亲潜移默化的熏陶,爱上了蜡染这一苗族特有的手工技艺,在10岁左右就开始跟着妈妈学习挑花、刺绣、蜡绘等蜡染制作。蜡染,是张义琼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1998年,由于家庭贫困,为了减轻父母负担,初中毕业的张义琼就选择外出务工,然而远在他乡的张义琼对于蜡染的热爱并没有消退削减。


  2001年,张义琼在母亲的鼓励下,带着她对蜡染的执着和热爱,回到家乡投身创业大潮,起初开始生产经营少数民族服饰,后来便开办了民族蜡染布艺加工厂。2012年,张义琼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建起了一个1600多平方米的厂房,她把往日的好姐妹都招进厂,开始踏上了蜡染布艺加工之路。


  创业之初,困难重重,创业热情高涨的张义琼起初常被现实“狠泼冷水”。由于少数民族布艺加工工艺繁复、布料窄幅面积有限且要求光边等原因,张义琼跑遍了30多家纺织厂都吃了闭门羹。


  “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倔强的张义琼并没有被困难打败,经过多方奔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上海的一家纺织公司终于接受并成为张义琼生产和销售的长期合作经销商,张义琼赢来了发展致富的“春天”。


  经过认真推敲、反复实验,张义琼还带领公司团队发明出了蓝靛植物染技术,解决了传统蜡染加工技术有限,浸泡过程中会产生上色时间长、颜色分布不均匀、掉色等问题。采用蓝靛植物染技术蜡染出来的布料美观,销路也打开了,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甚至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外市场。


  2015年贵州亘蓝母图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亘蓝母图”系苗语音译,意为“苗族蜡染”。公司在当地苗族辈辈相传的民间织布技艺和蜡染技艺基础上研发、生产、加工适合现代审美、适应当前市场的布艺产品和蜡染产品,并逐渐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017年8月被评为“贵州省巾帼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7年8月荣获“贵州省第三届返乡创业之星”;2019年3月评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满墙的荣誉是张义琼十多年来艰辛创业的最好回报。张义琼表示,将带着这份对苗族蜡染的执着与热情,坚持致力传承蜡染技艺,打造民族品牌,带领更多乡亲父老脱贫致富奔小康。


  蜡染“芬芳”传递千家万户


  苗族蜡染,主要染色原料便是南板蓝根,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直接带动了当地南板蓝根种植产业的发展,当地成千上万的群众乘着“东风”,踏上了种植南板蓝根的脱贫致富路。


  “我们把这个南板蓝根种植产业带动起来了之后,有部分不会做手工的群众,也能受益,他们可以在家发展种植,实现增收。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这就是我们公司要做的事情。现在价格也提高了,市场也好起来了,今年每一户群众的收入比往年增加了差不多一万块钱。”张义琼对记者说。


  “党旗红,企业新,双赢之路靠引领……”走进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支部工作室,墙上整齐地张贴着各类党支部活动宣传标语和画册,让人眼前一亮。


  通过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南板蓝根种植产业。南板蓝根易于管理,群众种植意愿较高,种植1次可收割3年,每年可收割3次,亩产5500至6000公斤,亩产值达6000元左右。同时,公司免费供苗和保底收购,给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我家种有4亩左右的板蓝根,每年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板蓝根收完了还可以来这里剪枝要钱,一天100多元,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群众吴芝莹满脸笑意地说。


  截至目前,贵州亘蓝母图民族布艺蜡染开发有限公司已带领群众种植南板蓝根26700亩,创收1.335亿元,带动5460户农户脱贫增收。张义琼表示,今后将持续奋斗,当好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团结带领更多的百姓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张义琼苗族布艺蜡染加工厂的发展壮大,不仅为三都县境内千万贫困群众打开了致富门路,同时也为外县的贫困群众点亮了发展致富的希望。近年来都有兄弟县市的劳动妇女组织前来学习培训,寻找发展致富的“秘诀”。


  “这次带领我们的这些妇女群众深入到这里开展培训,提高她们手工艺的技艺,让她们回去开拓她们就业的渠道,提高她们致富增收的能力。”带领贵定县47名劳动妇女前来学习培训的贵定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王亚清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