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长顺县巧解坝区发展难题

  入秋以来,宽阔的巴毛大坝变得繁忙起来,每天上百号工人在坝上劳作,农田阡陌纵横,错落有致,田坝周围绿树掩映,风景怡人。坝区结构调整后,这里成为长顺县“夏秋决战”的重要阵地。12户种植大户以“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西兰花200亩,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带动130户农户稳定就业。

  近年来,长顺县紧扣“脱贫摘帽”总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定产业、招引龙头强带动、聚焦坝区扩规模、产销对接占市场、公司经营抗风险、利益联结带农户”的思路,将蔬菜产业做得风生水起,通过推行“三定三统”运行机制,大力发展“订单蔬菜”,让群众零成本参与、零风险种植、零距离就业,蔬菜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调优品种增效益

  经过多年探索,长顺县制定了“山林山坡养畜禽、低丘缓坡种水果、平地坝区种蔬菜”的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思路,将“短平快”的蔬菜产业作为坝区结构调整的主阵地和产业扶贫的主抓手,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产业经济带”,其中,500亩以上坝区主要由龙头企业引导,采取“保供基地”方式发展高效优质蔬菜,500亩以下的零星地块则以村为单位,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发展各类商品蔬菜,“保供”和“订单”双管其下。

  该县围绕贵阳、广州等目标市场的蔬菜消费需求,以叶菜类蔬菜为主、瓜果类蔬菜为辅,在持续稳定常规蔬菜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把产业选择精准到优势单品上,提高市场的细分度和精准度。秋季主推西兰花、黄心大白菜、白菜苔、京包菜等4个品种,春季则以辣椒、茄子、瓜豆等为主,每个乡镇主推蔬菜单品不超过2个,确保优势产业更加突出、主打产业更加聚焦、主攻目标更加精准。

  同时,建立“三定三统”机制,由国有农投企业顺丰源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定种植品种、种植计划、收购价格,统一育苗供苗、物资供应、技术服务的方式,发展订单蔬菜,有效破农民怕担风险、经验不足、利益无保障等问题。初步整合资金1000万元,已完成第一批9000多亩蔬菜种植的育苗工作并陆续移栽。

  这种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农民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既防止了“垒大户”,又避免农民“一股了之”“坐享分红”,让农民通过自身的劳动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目前,全县共建100亩以上蔬菜基地107个,发展蔬菜16.64万亩(次),蔬菜产量22.08万吨,产值7.06亿元。32个坝区实现通机耕道、农田用水、生产用电和土地集中流转,科技服务全覆盖,让龙头企业“拎包入驻”。

  产销对接占市场

  种出来如何销,一直是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长顺县采取“对口帮扶稳市场,龙头企业占市场,多措并举拓市场”的方式,来破解这一难题,将蔬菜成功销往珠三角地区,打造贵阳保供蔬菜基地,并建立了农超、农校、农医等稳定的销售体系,实现订单生产。

  抓住广州对口帮扶机遇,引进广州江楠集团在长顺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并借助江楠集团成熟的市场和物流体系,拓展“珠三角”地区的蔬菜销售市场。广州市越秀区将长顺优质蔬菜纳入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采购范围。9月27日,长顺县赤象贸易供港澳蔬菜基地成为我州入选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3个基地之一。

  投资3.5亿元打造贵阳市2万亩蔬菜保供基地,预计今年底完成1.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依托贵阳农投集团154家惠民生鲜超市的营销网络,打通长顺蔬菜直供贵阳的产销渠道。借助省司法厅11家监(所)对口帮扶长顺19个村的机遇,发展订单蔬菜。建立了稳固的农超、农校、农医等销售体系,全县实现订单种植8700亩。

  同时,长顺县把招引和培育企业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龙头引领,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等优惠和扶持,成功引进贵阳农投、广州江楠、贵州永合、宏丰等6家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广顺贵阳2万亩蔬菜保供基地、广顺江楠集团蔬菜基地、鼓扬红岩蔬菜基地、代化打傍蔬菜基地等四大基地、十大坝区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自带适销品种、生产技术和市场,地方政府负责基础建设,农民负责按规范生产,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蔬菜产业顺利推进。

  通过政府平台公司保价回收,解了散户的销售大难题。

  “政府平台公司提供育苗、物资、技术服务,并保价回收,我们只管种,没了后顾之忧。往年只敢栽一两亩,今年放心的种了10多亩黄心大白菜。”村民赵福云说,在思京大坝,像他这样的“散户”有20多户,蔬菜种植覆盖农户97户,其中贫困户18户。

  利益联结带农户

  独有的“短平快”优势,让蔬菜成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主力军。

  长顺县采取三种方式将蔬菜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到农户。

  一是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股份合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保底+劳务收入+反租倒包创业收入+效益分红”的方式,将流转土地的农户利益联结到公司、坝区、产业、项目上,把资金量化成股份,产业覆盖到农户。目前,全县通过蔬菜产业带动4248户1.2万人稳定增收。

  二是采取就地务工“保就业”,将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到农户。明确蔬菜产业基地须就地就近吸纳当地劳动力务工,且覆盖贫困人口不低于三分之一,将蔬菜产业基地建成当地农民的就业基地、致富基地。目前全县蔬菜产业基地共吸纳贫困农户务工4500余人。

  三是搭建平台“能创业”,增强农户的产业技能,提高农户创业能力。借助省、州百万专家服务“三农”工程、科特派员下乡服务等技术专家资源,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同时,依托蔬菜龙头企业成熟的技术、销售等产业体系,鼓励有技术、有能力的农民采取“反租倒包”、自主种植等形式发展蔬菜产业,提高农民的自主创业能力。

  在鼓扬镇红岩千亩蔬菜基地,政府和公司把土地流转集中整理好以后,由公司租给当地农户按照规范技术耕种,公司保护价回收产品。“我家包了4沟菜地,一季可以收入2000元左右。”鼓扬村九格田组村民刘小碧正在自己反租过来的地里干活,她说,有了公司提供的技术和销售保障,只要好好经营,就会有不错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