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 > 正文

守初心担使命 写就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 作者:陈明珠 王殷富 徐健
  • 编辑:杨羽
  • 来源:黔南日报
  • 发布时间:2019-11-04 22:40:39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三都县始终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向“脱贫摘帽”聚焦聚力,全县千万名党员干部始终怀着一颗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初心,紧紧聚焦脱贫攻坚“百日攻坚战”,以务实的作风,抓短板补弱项,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带领水乡贫困群众向小康社会步步迈进,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从治病救人到扶贫济困  初心依旧

  处山峦重叠之地的三都县三合街道永康村,发展相对滞后,全村现有农户共503户2596人,其中水族人口占96.10%,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85户1446人。2014年时贫困发生率为36.50%,属深度贫困村。“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2018年3月,在黔南州人民医院上班的医务工作者吴兴才,接到了组织的安排,派驻到三都县三合街道永康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老父亲刚过世一个星期,家中的孩儿尚年幼,但是吴兴才并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人,下沉一线,到永康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刚到村里,吴兴才就马不停蹄地跟驻村干部一起走村窜户,了解每一位村民的生活困难之处,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大伯,今天我们送这个米来给你,你老人家不用去村里面搬了。”“好哦,感谢你们,你们人太好了!”……村里的救济粮下来了,考虑到同村陆龙羽老人腿脚不便,吴兴才就和包保干部一起将救济粮给老人家送过去,并顺便看望老人。陆龙羽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五保户人家,今年已经72岁高龄的他独自一人居住。房屋漏风漏雨,平时忍冻挨饿是老人多年以来的生活现状,精准扶贫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现在的政策太好了,他们来了帮我搞房子,厨房厕所也帮我搞好了,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感谢国家,感谢他们。”坐在敞亮的堂屋里,陆龙羽老人喜笑颜开地说。现在,老人依旧是吴兴才最大的牵挂,三天两头他总去看望问候。“现在天开始冷了,你要多穿点衣服,要不感冒了。”吴兴才握着老人的手,关切地说。平时,吴兴才经常深入群众家中,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健康医疗服务,用行动温暖着永康村每一位村民。然而,他更想做的是带领当地群众发展,摆脱贫困。由于历史原因,永康村人口基数大,地形山高坡陡,加上近年来甲晒水库、三荔高速等公益性项目建设时征占地不少,人均耕地更少,发展农业产业举步维艰。吴兴才与村支两委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因势利导,引导群众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引进竹鼠养殖项目,为当地群众开辟出了一条不依赖耕地的增收致富路。在永康村竹鼠养殖场里,吴兴才和几个驻村干部认真地查看着竹鼠的生长情况,一只只憨态可掬的竹鼠在栏舍里自得其乐。这些竹鼠出栏时,重量可达3至4斤,按市场价一只可以卖到200元左右。“这里竹子多,以前这些竹子都长满山也没有多大用处,现在有这个竹鼠基地之后,村民砍竹子卖也有一部分收入,他们加入合作社,又还可以分红。”基地负责人陆小加说。目前,永康村竹鼠养殖基地占地面积889平方米,共建有750个圈,共养殖竹鼠近700对,后期,每年将会出栏1400多对,产值达56万元以上,逐步实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能够有机会加入到脱贫攻坚队伍,万分荣幸,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永康村的贫困群众一定能够实现脱贫致富。”吴兴才激情洋溢地跟记者说。

  从保家卫国到建设家乡  初心不改

  秋日的阳光温暖地洒在三都县周覃镇水东村静谧的山间,一大早,一身迷彩服的韦献春便开始在水东村绿壳蛋鸡养殖基地里来回地忙活着,打扫、喂食、防疫、消毒……绿壳蛋鸡围着他叽叽咋咋地叫不停,给静谧的山间增添几分鲜活的气息。韦献春是土生土长的水东村娃,1991年,18岁的韦献春怀揣着梦想踏上了参军之路,退伍后一直在外打拼了十几年,事业蒸蒸日上。富起来的韦献春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每年回家,韦献春对家乡落后的经济和人居环境都心有感触。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2014年,人到中年的韦献春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带着乡愁与情怀,回到水东村,并竞选上了水东村主任。“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个23年的老党员,回到家乡后感到责任重大。”韦献春感慨地说。回到家乡,韦献春“自掏腰包”拿出27万元组建水东村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水东村发展绿壳蛋鸡养殖产业。目前,合作年产绿壳蛋80万枚,产值150万,实现年利润58万,101户贫困户获得分红。“产业联营效益多”为做大做强绿壳蛋鸡这一产业,加快水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结合当地实际,韦献春便在几个县扶贫产业中选了黄桃种植产业,带领群众发展黄桃种植2000多亩,为绿壳蛋鸡林下养殖提供了良好环境的同时,群众在每年也能收获累累黄桃果儿。“韦主任在我们村里边现在开展了不少的工作,很有效,机耕路和种桃的交通硬化路都弄到地里边了,很方便。”水东村村民韦金鉢喜不自胜地说。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从退伍军人到村主任,近几年来,韦献春发挥部队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带领水东村村民“勤手弯腰拔穷根”,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排头兵”。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了老兵新传的精彩人生。

  从城市白领到扎根扶贫  初心使然

  潘永贤是三都县九阡镇石板村一位80后的党支部书记,2016年,这位水族群众眼中的“高富帅”放弃了省外高薪的职业,回到家乡带领父老乡亲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现在,一说起潘永贤,当地的老百姓都说他“能干、靠谱”。2003年,21岁的潘永贤只身到江苏打工, 初中学历的他用打工挣来的钱报名到夜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他还抓住水族马尾绣的商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带动许多水族群众就业。“外面发展得非常好,我每次回来,看家乡发展这么落后,我感觉我们家乡有很多资源可以开发,所以我就下定决心回来,想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事情。”2016年1月,潘永贤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回乡创业,并竞聘当选为石板村村支书。自此,他的身份由公司老总转变为贫困村支书,月薪也从在外工作时的月均8000元降到了3000元。“一个月3000的工资,并不是我的追求,以产业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才是我的终极目标。”潘永贤踌躇满志地说。石板村坡多地少,长期以来,外出打工成为当地人的主要选择,很多土地被闲置。“要充分利用村里现有的资源,发展几个像样点的产业,增强大家的脱贫自信心。”初任村支书的潘永贤,心里早就打好了“算盘”。“现在稻花鱼是场坝上的抢手货,我们村有两个水库,水源充足,很适合发展大规模养殖,肯定能提高大家收入的。”在石板村村民会议上,潘永贤结合水族在稻田里养鱼的习惯,向村民认真分析发展稻田养鱼的好处。说干就干。2016年,石板村投入了45万元,发展1000亩稻田养鱼项目。潘永言是尝到“甜头”人之一。除去各种支出,第一年,他家发展的稻花鱼产业就有约2400元的进账。“第一年就有不少收入,明年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潘永言说。“除了发展稻田养鱼还不够。”潘永贤继续琢磨,充分利用石板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为村里寻找到了黑猪养殖、稻花养鸭、中草药材南板蓝根等致富产业。在潘永贤的带领下,石板村的产业从无到有,461户贫困户1877人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石板村有30多户贫困户主动申请脱贫,为此,潘永贤组织石板村举行了一场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为村里20户主动脱贫户代表颁奖。“贫困户们主动要求脱贫的举动,让我很感动,希望其他贫困户都能像他们一样,通过自身努力,主动脱贫,不等不靠。”说起石板村的变化,潘永贤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