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雷山县 > 正文

“群众脱贫了是我最开心的事”——雷山县基层干部扶贫侧记

文/图 通讯员 杨承鸿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正海


  被安排下村担任村脱贫攻坚指挥所第一指挥长的那天,白广恒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精准脱贫”。


  在2018年初夏,雷山县增派近千名乡镇、县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帮扶干部组成的“尖刀连”对脱贫攻坚发起新一轮冲锋时,这位来自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年轻干部和雷山其他党员干部一道,下派到全县154个村担任网格员倒排“工期”,用“绣花功夫”精细化推进各项工作。


cd9b21b165e44b85134452af8abb92c.jpg

白广恒动员村民种植茶树


  到达地水族乡里勇村后,白广恒围绕解决好该村贫困群众的吃穿问题,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和住房任务,村指挥所把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结合村里的实际,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展开工作。


2f7126fd354bbbb1bc769f00c5bc582.jpg

白广恒组织村民进行危房改造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石,发展产业,才能使农民脱贫致富。”白广恒组织脱贫攻坚指挥所的党员干部一户一户的进行入户摸底调研,计划利用村里的土地发展茶叶、竹笋、莲藕等特色产业,但村民提出了质疑:“改种竹笋、茶叶,销售怎么保障”“投钱进去收不回来咋办?”“谁来种,怎么种,技术怎么把握?”


34d0f2ab13bc8099fff2f4ab4b59fae.jpg

种植产业


  面对质疑,白广恒一次次上门去做工作,村民声大了,他就递根烟,等人家消消气;今天说不通,明天再去,耐着性子,细心解释。有实在不理解的村民,他就带上几位“反对派代表”到周边临县观摩茶叶、蔬菜种植发展好的村子,开开眼界。


  用耐心和诚心说服了村民后,里勇村的田间地头,茶树发芽了、麻竹笋、莲藕、朝天椒等产业也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里勇村群众的脱贫动力被点燃了,曾经被大家嫌弃的绿茶和白茶如今成了宠儿,村民抢着都要去种。


638ef7b0d72fca822dec90bd830a93f.jpg

8491ea8f8f9ec94d0080c142d374137.jpg

水果产业


  “到村里干工作的初衷,就是百姓富起来,产业抓起来,群众的增收渠道拓宽了,大家的幸福指数才节节攀升,这是让我感到最开心的事儿。”白广恒在工作笔记上道出了心路。


  距离里勇村120公里外的西江镇乌高村村民陈玉勇最近忙的不可开交。在家里的银饰加工坊里,周边的银饰加工单子源源不断寻进门来,田里的稻田养鱼项目也让他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谁能想到,几年前,父亲过世后,家里还有90岁的老奶奶和身体残疾的母亲靠着他在凯里等地周边打零工生活,家里过着紧巴巴的穷日子。


ea084a7d98a98a5ed92a09fe274f5ae.jpg

养殖产业


  由于收入较低,他家在2017年被村里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该村第一书记蒋胜才多次入户了解到,陈玉勇在初中毕业后陈玉勇跟随着父亲学过银饰加工,也懂得银饰加工技术,然而,没有钱建立银饰加工坊。于是,第一书记蒋胜才为他“量身定制”脱贫致富“菜单”,申请家庭银饰加工坊资金一万元,给陈玉勇争取“因户施策”项目,谋划着脱贫致富的路子。通过发展,陈玉勇收入增加了6000多元,2018年实现了脱贫。


  “蒋书记真心实意的帮助我,让我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陈玉勇感激说。


  如今,在雷山,像白广恒和蒋胜才一样的干部还有很多。大家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务虚,不空谈,在工作中开创一片新天地。他们在苗岭主峰雷公山下,组织村民开起农家乐,田园里种上茶果,垒起猪圈养起黑毛猪,全县的9大产业硬是把苗乡深山里的恓惶日子变得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6a068173876bfae0dc95ae01cc6e9b4.jpg

美丽新农村


  目前,雷山全县已建成4个省级农业园区,茶园面积达15.2万亩,生态畜禽达30万头(羽),中药材面积达7.5万亩,农民实现人均1亩茶、半亩药、半亩菜(菌)、1头猪,特色山地农业带动了2.3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