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剑河县 > 正文

剑河:分享生态发展红利 推动生态产业扶贫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凌忠云


  分拣、削土、包装……在剑河县岑松镇南高食用菌恒温种植基地,36岁的农户潘芳竹动作娴熟地给鸡枞菌削土。潘芳竹说:“在家门口上班,可以照顾家庭,工资还不低。”

  这些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每月可获得最低2500元的固定收入。“基地从投资建厂至今,已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余人。”基地技术部负责人张漪潮介绍。

  依托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基地从栽培、管理到采收、分拣、加工都需要人工操作的劳动密集型性质,推动贫困群众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民工人化,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增收脱贫。南高、南岑沟、五河五叉等3个种植基地达产后每年可以带动当地1.06万人每人每月工资收入3000元、年均收入36000元以上,间接拉动3.424万人增收脱贫且同步小康。

  村民张窝土说,“原来家里世代以务农为生,由于没有农业技术和特色产业,都是种植玉米和水稻。现在,剑河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劳务收入比种水稻还高。”

  近几年来,剑河县紧紧围绕“生态脱贫、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野生菌资源,把食用菌全产业链作为“一县一业”,并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彰显特色、用活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

  据了解,剑河县2018年规划种植大球盖菇5000亩,已种植1000余亩,完成设施大棚200个,整个产业全部达产后产值将达12亿元以上,将带动农户万余户4万余人增收,其中带动贫困户3000户12000人实现脱贫。

  靠山吃山,剑河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全年出产鲜菇1.25万吨,出栏小香鸡130万羽,生猪出栏15万头。 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完成12.08亿元、8.68亿元、29.52亿元,同比增长6.8%、20.6%、1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3.9:17.3:58.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以生态理念贯穿发展始终,向生态发展要效益,向绿色要效益,剑河县精品水果4.6万亩,钩藤达产面积5.8万亩,完成蔬菜种植11万亩。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9个。完成“三品一标”产地认定10.75万亩、无公害产品认证8个、有机产品认证2个。

  生态发展与保护兼顾,剑河县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符合规定条件的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承担森林资源管护任务,就地转化成生态护林员的方式实现就地脱贫,使22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护林员,帮助2215户9405人就地增收脱贫。

  剑河县还将国家公益林以外的26万亩林地划为县级生态旅游公益林进行保护,并以地方制度的形式对县城、乡镇集镇和公路沿线可视范围2公里以内的森林进行保护,让老百姓得到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2.15%以上。水质达标率名列全州全省前茅,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到95%。

  生态发展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8年剑河县出列贫困村32个。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6328人,32个贫困村按国标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17.7%下降到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