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丹寨县 > 正文

杨而报浪:蜡染传承是我的使命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石含开


  夏日晴空,丹寨县万达小镇各式各样的非遗体验馆格外引人驻足。4月26日,当芦笙在小镇奏起,各种特色店铺中,蜡染店成为这片蓝天下最绚丽的风景。


  小镇上,欧报浪蜡染体验馆里静坐着一位苗族美女,在暖色灯光的照耀下,端坐桌前,左手握布块、右手持画笔,一边在布料上细细描蜡,一边时不时托腮凝神思索,如此聚精会神、乐此不彼,让人不便打扰。当有游客前往,她便翩翩一笑,怡然自得的向游客介绍。

万达小镇,欧报浪蜡染体验馆门口,游客不断.jpg

万达小镇,欧报浪蜡染体验馆门口,游客不断。

体验店里,报浪在聚精会神的绘蜡.jpg

体验店里,报浪在聚精会神的绘蜡。


  “有苗族的地方,都会有这个蜡染。”杨而报浪说,苗族的蜡染是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之一,最远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历代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从小我就跟着妈妈学蜡染制作,采棉、纺线、织布、画蜡、染布、绣花等这些,一有空就学。”


  杨而报浪,一位44岁的苗族妇女,丹寨县扬武镇争光村的普通村民,自祖辈开始家里就一直做蜡染,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她,使得自己在孩童时对蜡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她从生活中练就出一身好手艺,做蜡染得心应手。


  “蜡染技艺不能丢。”杨而报浪告诉记者,她曾多次与丈夫去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打工,直到2009年回家后才发现村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已年长,很难再次做蜡染,于是一边照看小孩一边做蜡染,决定返乡创业。2013年,便和村里几个姐妹组建了瑙壁哩蜡染合作社,带领村里妇女一起做蜡染;2016年,与伙伴一起创办千年传蜡染制作坊,专心传承与制作蜡染;2017年,在万达小镇创立欧报浪蜡染体验馆,把苗族蜡染展现给更多的游客。


  “经过各种比赛,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学到了很多,技艺也娴熟起来了。”她自信的表示,在多次的技艺比赛交流中,自己的技艺都得到了肯定,荣获了不少奖项。在她体验馆墙壁上,记者看到,挂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便足以证明。

墙上,各种荣誉让让由衷感到文化自信.jpg

墙上,各种荣誉让让由衷感到文化自信

欧阳报浪向游客介绍蜡染.jpg

杨而报浪向游客介绍蜡染


  “做蜡染,要基本功,还要有悟性、灵性。”杨而报浪因家庭贫寒,没上过中学,识字甚少。而令人钦佩的是,没有绘画功底的她全凭自己见闻、感觉、想象和勤奋学会这些。她认为,做蜡染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去学习、丰富自己。


  从决定在家创业那刻起,她对蜡染也越来越爱越着迷,不停地在学习、磨练与实践。在继承祖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她赴贵阳参加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育工程,到凯里参加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班培训,在丹寨参加“云上丹寨,非遗传承计划”等,如今她的蜡染技艺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她绘制的图案有蝴蝶、铜鼓、花草、龙等丰富多样,既抽象又美观,成品主要服装、饰品、工艺品等,深受游客好评和青睐。

店内,蜡染成品.jpg

店内的蜡染成品


  “很好看,图案结合苗族特色图腾来设计,很喜欢。”来自贵阳的游客陈女士赞道。


  “设计理念主要取材于花鸟、动物、人物这些,还有鼓楼、花桥、山水这些,尽可能多的展示以免单调。”近20多年的绘蜡经验让杨而报浪颇有感触,她表示,这只是自己的想法,希望其他人有更多自己的特色和想法,让苗族的蜡染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


  蜡染技艺只是众多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2006年5月,丹寨县的苗族蜡染技艺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使得这门技艺能够得到永续的传承和科学的保护,让手蜡染技艺贴近生活、走向大众。


  “这辈子,命中注定要做蜡染的。”杨而报浪说,作为蜡染传承人,她希望这些传统蜡染能有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并且很好的传承下去。


  如今,她的体验馆已经开设在万达小镇上,等待游客一批又一批的体验和感受,等待时间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和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