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丹寨县 > 正文

丹寨石桥村:纸会唱歌,1500年后依然如此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石含开


  “我们这里的纸不仅会唱歌,还能保存1500年哟。”


  走进万达小镇的“纸会唱歌”体验馆,苗族姑娘忘我地向游客介绍。更不可思议的是,当她把墙上的纸用纤纤玉指一划,便传来阵阵响声,悦耳而清脆。


  “大家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请到我们石桥村体验......”她继续解说道。


  “这是什么原理?还能存这么久?”4月28日,记者带着一串问题前往距离丹寨县城约36公里的南皋乡石桥村一探究竟。

丹寨石桥小镇寨门 

中国古法造纸之乡——石桥村


  石桥,十年前电影《云上太阳》里曾有再现,也有所了解。此次身临其境,便被这座古朴浓郁的村庄吸引住了,寨子里多为保存完好的吊脚楼特色木瓦结构房屋,颇有味道。老寨门、古台阶、石板路、木秋千、竹花篮......把整个古寨装点得分外妖娆,世外桃源般神秘而又美丽,无时不刻不充满着勃勃生机。


  石桥村地处山谷、四面环山,南皋河依山流淌、穿村而过。长期以来,因交通闭塞发展滞后而使这里成为了一座文化孤岛。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余安高速越村而过,这里的古造纸法也被外界熟知,当地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商机,也都纷纷返乡重操纸业、兴村旺寨。


  “每接待一批游客也能挣不少,比外面强多了。”龙光平是石桥村村民,曾外出务工闯荡多年,存了不少积蓄后返乡创业,不仅开办农家乐,还专心造纸、传承技艺。


  以构皮为精、构树叶为华、取山泉为介,石桥村的纸手工而成、非常独特极为宝贵且价格不菲。在纸街上,不仅有花草纸、云龙纸、皱褶纸、琥珀纸、麻丝纸等各种款式,还有不少如行云流水、富意境幽远、且极具收藏价值的书画作品。

纸街上的非遗店,吸引游客前往了解

纸街店铺里陈列着各种款式纸张


  “需要体验一下吗?不体验没关系进来看看。”在纸街,店主热情吆喝,在她的指导下,只见游客按程序将预制好的纸浆放入池中、搅拌均匀、开始抄纸。


  “你们做好后交给我,等纸晒干后会给你们寄过去。”店主说,因游客体验时间短,而造一张纸还有晒干大概需要3天时间,则等纸张完成后才能快递给游客。


  “听纸唱歌,前面造纸坊,你一定要去体验哈。从这条街过去就是石门,沿着公路往上走就到了,就在那石桥过去点点......”店主热情地指引。


  顺着她指的方向,很方便的找到了地方——石桥大崖脚古法造纸遗址。因在峭壁下,则叫大崖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造纸坊里,随处可见晒干的古纸、造纸工具和原料,师傅在娴熟的抄纸,村民则认真的晾晒。

峭壁下的大崖山脚造纸遗址

王师傅认真的抄纸


  “就是山上的构树,采回来后用火烤,然后浸泡,冷却制成皮。”王师傅介绍说,造纸要经过选料、煮料、漂洗、打浆等十多道工序,造一张普通的纸要3天时间,有的如迎春纸造一张则要120道工序一个多月。


  “因为我们这里水质好、原料纯、工序多,还是祖传造法,所以纸能保存很长时间。”


  王师傅口中的迎春纸就是传闻能保存1500年的纸类,目前它只应用于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的文物修复,可惜很遗憾没能亲眼目睹迎春纸的制作过程。


  “如果天气好,要晒干一张需要两个多小时。”村民文桂花正在为新出炉的纸张晾晒,经风一吹,时不时吱吱作响,如美妙音符悦耳悠扬。在纸坊工作不仅让学到造纸技艺一天还能拿到100块的收入,她心满意足。

文大姐在晾晒纸张,引来游客竞相拍照。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石桥村的古造纸技艺从唐朝中期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并于2006年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该村目前有10口造纸设备露天煮甑、10口露天浸泡池、30间纸坊,造纸户61家。该村还成立了黔山造纸专业合作社,带动近90人参与造纸,规模化生产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造纸法,据悉,丹寨县整合各项资金3400余万元建设石桥古纸文化体验园、非遗文化长廊、民族商品展馆等设施,该村年接待游客也达6万人以上。如今,石桥村也成为了国家级AAA景区,还先后获得了“古法造纸艺术文化之乡”“中国传统村落”“贵州最具魅力村寨”等荣誉。